现在国内一方面要求进行机构改革、缩减人员编制、减轻财政供应压力的呼声很高,另一方面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严重缺人,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本人观察的情况如下:
从人员结构方面来看,机关事业单位除了有正常的行政编事业编外,还有工勤岗位,还有公益性岗位,还有年龄很大退出领导岗位的改非人员(占编),还有合同制用工,这些人员的经费,最终要靠财政拿钱来供养的,财政压力很大。
从另一方面来看,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却完全不够用,主要原因是各单位承担的非自身职能的社会事务太多。第一,乡产振兴要工作组,硬性规定三人,完全脱产,要求有领导带队,村里第一书记就是机关工作人员。第二,深度参与社区管理,有的单住本身就是社区的大党委,社区第一书记是单位主要领导,有的是共住共建单位,遇到重要事项大部分干部都要下沉各个卡点,例如疫情防控值守,街道保洁责任路段值守,主题党日活动等等,这些下沉人员虽然不脱产,日常很占用人。笫三,招商引资专班,很多地方把招商放很重要位置,要求有干部脱产驻点招商,招商对单位评先考核有一票否决权。第四其它工作专班,安全生产专班,信访维稳专班,项目建设专班等,参与这些专班虽然不要求脱产,但都是上面垂直分下来的,有硬性指标要求,必须有专人参与。另外,有些单位有接近退休退出领导工作岗位的老领导,不可能分很多事给他们做,但他们是占编的。现在社区工作任务很重,实行了网格化管理,聘用了大量工作人员,虽然社区工作人员没编,但最终要靠财政供养。
机构改革精减机构和人员改革势在必行,但一定要拟顺工作职能,分析具体情况,稳妥推进。
无味的考核、提升、创新、亮点、评比多如牛毛
离退休还有二,三年就不上班,待遇一分不少,占着编制,机构不雍肿都难
人浮于事!
无效工作多,很多不需要政府管的
干工作没人,发工资全是人
退居二线的全部去做网格员怎么样
闲的闲死,忙的忙死
挂名的和阿三的挂火车的有得一拼,到底有多少人会计最清楚,发钱的时候手就伸过来了
精简机构都是没后台的
在岗编的不干活,干活的不在编![笑着哭]
有编制的都是爷
年龄大的领导二线养老但占着编
创城,包村就没人了
我们单位仅仅驻村,借调的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这还不算说自己不会干彻底躺平的。
网上大部分这样讲; 一线基层具体干活工资低,辛苦。比如城管一线刮风下雨,烈日炎炎,寒风凛冽,一点小病照样上,因为人员少。 事业单位 一线基本都是工人身份,基本没有晋升 ,(补助待遇低)办公室就不同,所以科室60%。 国家没有制定完整的执法人员身份相应岗位。
但凡都能正常上班干活,就不可能缺人
哈哈,准确的说是开工资的人员人满为患,能干活的人员严重不足。
无效单位太多了
干活的不多,拿钱的不少。
退休 退居二线的 一律取消退休金 工资和奖金 集体去农村无偿劳动 自力更生 才可享受农村养老制度
缺人?应该是都不想干活!
旱涝不均、内卷严重,有的岗位忙得要死、有的岗位闲得发荒
省市机构太多挤占基层编制
不是人员不足,是有编制的没人干活,干活的不给编制
基层严重缺人
作者是了解详情的人
建议用人工智能,取消绝大多数编制,什么盖章的,写文案的,算账的,统统都可以完美替代
三个和尚没水喝,编制越多越没效率
管的太多。
工作强度都象民企靠齐,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每个人都是个体,谁也不愿意得罪人,四面树敌,所以就鞭打快牛,不干活的、乱尥蹶子的驴呀、骡子呀,不干活,反而啥好事都有它的份。你说,这种情况下,有谁愿意当牛做马呢
分析得非常透彻!
占着编制不干活
撤销地市级这个层级,省直管县。
我们这个社区才1800人,居委会就有40人。
没关系,暂时的,人少了,屁事慢慢就少了
国家不缺钱!
回顾建国74年来,不仅没减,反而一直在增。再提精减已没人信了。
手持指挥棒的太多,徒手搬砖的太少
是一线缺人二三线可不缺。
缺干活的人,不缺拿钱的人
网格员、社工等等一打堆
越来越懒了!
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人反而越来越忙
光迎接考核和迎接检查都来不及。
人多做事的少
驻村值班信访,党建都要人,我们这是纯业务单位啊
很多事都是不用管不用做的,我亲身经历以前放开二胎时代,我夫妻双独,在有独生子女证的情况下,要办二胎准生证盖了二十几个章,耗时差不多三个多月,而且最后还找了熟人才快点,办事的都讲三个月办下来了已经很快了,一般都是半年左右,请问这个有必要吗?
在一线干活的都是年轻人,减不掉的都是关系户。
有编的发工资不缺人!干活没人!干活的都是新人或没编的!
必须取消借调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领导55岁以上就不上班但按在职人员对待的现象,要么一到55岁就一律自愿上班: 不愿上班的人就办理退休手续,把编制腾出来让年轻大学生进来,这样才是最合法合理的政策
因为懒,全从基层借调过去帮工。
因为折腾内卷
效率[得瑟]
人口比例是美国四分之一
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人反而越来越忙
垃圾清理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