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概述
2022年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的通知》,宣布个人养老金政策在北京、上海等36个城市(地区)先行实施。经过两年的试点运行,该制度于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当前,多家银行纷纷推出预约开户活动,但部分银行涉嫌未经客户同意私自开户。有媒体报道,部分储户在完全未预约或授权的情况下,被银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甚至有资金被转入其中,相关情况涉及多家银行。对此,银行方面回应称,只有在客户预约开户的情况下,才会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
该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部分网民指责银行未尽告知义务,担忧个人信息及权益受影响;还有观点指出,银行在推广个人养老金账户时存在诱导开户、捆绑销售等不规范行为,应予以整顿;另有看法认为可能存在沟通偏差,建议双方进一步沟通确认,同时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普及和实施效果展开讨论,呼吁加强开户监管。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舆情反响
网民观点
▲微博相关话题评论
舆情观察
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全面推广,一方面,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这股“东风”预示着金融行业即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另一方面,新政策在带来激烈竞争氛围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因金融产品同质化引发行业恶性竞争。部分金融机构为了在短期内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一些较为短视的手段,在为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与产品差异化设计的情况下,纷纷推出看似大同小异的新产品及其配套条件,甚至在客户办理某项业务时擅自帮其办理其他业务等,这些行为便是恶性竞争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也就导致了储户对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不知情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被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却不知情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即在银行工作人员为储户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过程中,或许已经从储户那里明确得到了应允,但由于信息传达的不清晰或者储户自身对金融产品和业务流程的认知局限性,导致储户对相关事项处于一种模糊不清、“云里雾里” 的状态。当后续在业务推进过程中,出现某些与储户预期不符的情况,或者储户主观上认为自己的利益得不到切实的保护和兑现时,他们往往会出于本能地反过来指责银行方。这种信息不对称引发银行与储户互相对立的矛盾,使得原本单纯的金融业务问题演变成了一场舆论风波。
近年来,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银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以及推动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监管政策的确呈现收紧态势。风险防控不断强化,合规性监管逐渐加强,业务操作规范等要求也逐渐趋于严格,这也导致了个人养老金政策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而这同时也对每一家金融机构在风险把控及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银行机构应平衡好新政落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切实保障储户权益之间的关系,探索出确保个人养老资金的流动合理合规与契合储户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从源头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此外,银行机构还需提升风险预警意识,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同时开展涉开通个人养老金账号相关业务的人员培训,提升一线人员的声誉风险意识。在网点内及时解决储户遇到的问题,避免相关事件引发舆论及媒体关注,从而降低潜在舆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