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他需要意识到,假期不是度假,假期不是休息。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研究员们都在想着论文,想着实验,想着研究成果,想着笔记本。
过年的气氛还在,很多研究人员都已经从短暂的假期中走了出来,重新投入到了研究中。
做科学研究与时间赛跑
如果他选择了研究,那么他的时间,将会成为一个无底洞。
在假期里,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做研究,而不是休息。
为了赶论文的速度,他在延毕的压力下,留在了实验室里,而那些刚刚入职的年轻老师们,则是在新年的鞭炮声中,沉浸在了自己的工作中。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按时毕业,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想要毕业,就得有文凭。而论文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资料。
一篇好的文章,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精雕细琢,耗费了无数的精力与时间。
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么“高大上”,而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前面有一个“过柱子”的化学家,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后有农业博士,下乡种田,为了保护试验植物,和村民斗智斗勇。
为了一份数据,谁没有在实验室里躺过?在寂静的夜晚,谁不是在“嗡嗡”作响的电流声中,观察着培养皿中细菌的生长?
校园里的实验室里,总是亮着灯。
幸运地毕业了,考上了大学,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随着博士研究生的大量出现,许多大学开始实施“预聘长聘制”,择优录取。“指标”是根据新来的老师等级来定的,有时候“达标”了,也未必就能留在这里。
由于“收编”名额的限制,中国大学教师在入职前的评估中,经常出现竞争上岗的情况,因此,想要获得更多的一区论文,必须承担更多的研究课题,这样的话,就有更大的胜算。
到了中年,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发论文,拿项目,评职称。
每天的课程很多,学术会议也很多,而且还有一些应用研究,社会服务,以及一些横向课题。年轻的老师们,看起来很悠闲,但实际上,他们的时间都被占用了。
放假的时候,对于青椒们来说,都是很放松的。之所以容易,是因为不需要备课,放假让每个人都能少受干扰,专注于工作,所以教师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将自己的时间集中在研究和写论文上。
做科学研究是个无底洞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整个科学评估制度都是急功近利的,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面对着更加激烈的职称竞争。
即便是没有固定的研究项目,大部分研究员都会在假期里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添砖加瓦”。一名年轻的老师在他的部落格上写下了这段辛酸的话:
“很早之前,每年的时候,我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的年份,从我开始写作以来,就没有一次遗漏过。
“除夕之夜,剧本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敢拒绝朋友们的盛情邀请的原因,也是我可以推掉所有复杂任务的原因。”
“不过,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交稿之后,还得等很久,更糟糕的是,你的论文还没拿到,你的思路就已经在期刊上发表了。除了‘英雄所见略同’,你还能怎么自我安慰?”
做科学研究,要有自己的步调
做科学研究是要花很多时间的,而科学研究是不可能用时间去堆出结果的。
很多专家都把自己的行程发到了网上。有些实行711,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整年不休息;有些人一年365天,一天十四个小时都呆在实验室里,一次都没有休息过……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过度的工作反而会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效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式,有的人喜欢在清晨清新的空气中看书,有的人则喜欢开着灯,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如果不是对科学的热爱,那就意味着,科学研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这就好像刻度尺上的π,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也不能证明,但却每天都在拉近。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没有悔恨,没有羞愧,没有愧疚,没有快乐,研究人员们很享受这种“西西弗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