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出现盒饭抢购,这是因为中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阻挡了物流的互通有无,让国人的生存模式处于靠山吃山的相对闭塞状态,比如地理上的北半中国(秦岭淮河以北),农业不产水稻,这些地方上的人就常年吃不上大米饭;
同样,中国南方的人,长年又吃不上面包,是计划经济导致的中国南北地方,养成了口味习惯之差异!这样一来,其菜食差异给南来北往的旅客储蓄十足的好奇心,而火车上的饭食菜谱,有了南北兼顾,让所到旅客有了好奇心的释放途径…
北方人想吃米饭,南方人想吃面包,唯有在绿皮火车上才能方便买到吃到,并且,其价格要比在本地餐馆便宜的多。比如北方人想在自己本地城镇的餐馆吃一顿米饭,除了要粮票,价格还不低,在一般农民的眼里,可以称得上是一顿奢侈消费;而人到了火车了,就完全可以把自己食欲置身于“异地”窗口,花上“便民价”买来异地的饭菜解馋!之所以称“便民价”,是因为在本地餐馆,同等的饭菜,要比绿皮火车上的价格高出一两倍。
正是当时的物流封闭,让异地物资在本地长期短缺,而当时的绿皮火车有了串联全国各地的流通之优势,自然把握了饭食采购之优势,让火车(服务业)把握了卖快餐的先机!
当时的火车速度慢,从北京到广州火车要走2天2夜,传统的绿皮车是18节车厢,除前后两节车厢之外,还有一节餐饮厢,3节车厢除外,15节车厢是座人的,硬座车厢有128座位,软卧车厢66卧位,试算一下,12节车厢硬座是1536人,还有3节软卧厢198人,由此可见,一列绿皮车坐满旅客会超过1700人。正因为超过50%的旅客会在整个行程中解决一天吃两顿或一天吃一顿,也就出现了火车上的快餐,有时卖得供不应求…
而今,动车上快餐卖不动,是因为中国早已实应了市场经济,全国物流的畅通,让全国各地的超市或菜市场,早已实现了百货大全,人们都在自己家里或附近的餐馆,解决对异地口味的尝试和猎奇,尝试几次之后,好奇心释放了,也就没有兴趣凝聚靠在动车上逮着机会释怀了,所有今天的人坐火车,面对快餐盒饭,有了熟视无睹之心。关键点是没有了好奇心,也就没法刺激食欲!
更关键的是,所有的城市有了快餐普及,现在一个三线城市的快餐盒饭,有荤素搭配的只卖六七元,同等的快餐盒饭,在动车上要卖30或40元,贵得离谱,吓退了多数人。既然当今是市场经济,人们都有一个市场价格比较,自然接收不了远高于市场价格的剥削!
由此可以发现,过去火车上的盒饭(兼顾异地口味),远低于本地市场价位,才会被热卖;而今,高铁或动车上的盒饭,远高于市场快餐,才有了无人问津。
现在一辆动车跑一趟,卖不了十几份盒饭,这是因为动车盒饭没有与二三线城市的快餐对接,高价卖盒饭与民心相背,何况人们解饿有了方便面或面包,让动车上的盒饭被冷遇,再正常不过了!
2024/2/9
可能七八十年代能出门的都是有钱人,不差钱吧。现在人口流动常态化,比如我经常出差。超市买点吃的就完事了。火车的又贵又不好吃
70年代,只记得火车上的盒饭是铝盒子的,特别好吃,宁愿吃火车上的盒饭。那时火车餐车厨师起码是有二级厨师证的。
因为那时候没方便面。1984年以前我暑假回北京大连,要倒三次,坐四天四夜的火车,只能吃盒饭。那时候的收入吃盒饭也不便宜。
因为铁路提速!过去北京到乌鲁木齐要五天五夜!现在一天!过去北京到广州要两天两夜,现在八九个钟头!
以前的盒饭是现烧现卖的,现在高铁盒饭是冷链预制菜微波炉高温加热,口感味如嚼蜡。
以前现做的便宜,现在预制菜昂贵。
08年盒饭硬座10块钱卧铺15,其实价位还行
说真的 出去旅行就是花40.50买个饭盒也不算贵 国内的就一个问题就难吃 你看看日本的谁会吐槽[笑着哭]
我觉得火车(不管绿皮还是高铁),两荤一素20,多一荤多5块钱,就可以了!现在是25、30一份,不够不说还不好吃了!动车高铁上那就不说了,贵还坑
思乡人真能胡说,以前的盒饭便宜实惠还好吃,现在贵的坑人还难吃。
我们三门峡西火车站以前有个火车站食堂,一直到2000年左右,还一直在营业,其他地方都是别再火车站吃饭,被坑,我们老家是从很远的地方走过去到火车站食堂吃饭,真便宜,我记得我们4个人吃饱才花了11块钱多钱,好像是2004年左右吧!后来三门峡西机务段撤走后,每人了才关门的吧!
现在还爱吃绿皮火车的盒饭,都是餐车加工的,好吃。动车的垃圾。
火车上的盒饭除了贵,没有别的,卖不动说明坐车的人还是穷人多富人少!
贵不好吃…
主要是性价比太低。
80年左右的盒饭不贵
啥也不是,火车上的饭,又贵,又难吃,
贵,难吃!
贪心不足,自己把自己干死了
现在选择多了,随便带点零食什么的
从没吃过
以前的人吃不饱,现在的怕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