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于是之出演毛主席,毛主席看后托人给编剧带话:我提一点意见

雁菱说过去 2024-01-30 21:06:31

1951年,舞台上首次出现了毛主席的形象,歌剧《长征》将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悲壮和气势磅礴搬上了舞台。

而在这场歌剧中扮演“毛泽东”的就是青年演员于是之。

歌剧在首都首映时,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同志、朱老总等人都来到了现场观看,但是看完之后,毛主席却让女儿给歌剧作者李伯钊送了一份信。

信中是毛主席看完歌剧之后,自己提出的一点建议。

那么毛主席在信中是怎么说的呢?他对于舞台上的“毛泽东”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这部歌剧诞生的原因是著名戏剧家、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一直想创作一个关于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戏剧。

她也参加过长征,对于长征时经历的种种磨难,她历历在目。

建国后,李伯钊终于有条件和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了,1951年是建党三十周年,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纪念日,李伯钊决定将长征用歌剧的方式演绎出来。

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毛主席的形象搬上荧幕。

但是该由谁来演毛主席,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对于毛主席的饰演人选,李伯钊丝毫不敢马虎,正当她为此发愁时,有人给她推荐了一个人——青年演员于是之。

了解了于是之的生平及他出演过的角色后,李伯钊当即敲定就是他了。

于是之1927年出生于唐山,他百天时,父亲就在战场上牺牲了,他只能和母亲以及祖母相依为命。

小时候家里穷再加上战乱,于是之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他的母亲和祖母都是大字不识的白丁,直到他们一家迁到北平之后,他才开始上学。

他小学曾就读于北京孔德小学,毕业于北师附小,中学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5岁那年,因为家穷,他不得不辍学出去打工。

于是之是个好学的孩子,虽然不能去学校,但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积极读书学知识。

他干过小录事的工作,就是帮人家誊写一些东西,也去夜校学习过法语和法兰西文学。

这些经历让于是之变得坚强勇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演戏,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1944年,于是之被同学们拉着去演一个法国戏,没想到这之后,他就爱上了演戏的感觉。

他开始钻研演戏,研究舞台上的角色,后来在亲戚兼话剧男演员石挥的帮助下,他接触到了戏剧。

1945年,18岁的于是之出演了《蜕变》《以身作则》等剧,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演绎之路。

1947年,于是之进入了北平艺术馆,两年后,他加入了华北人民文工团,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学院的前身。

在这里,他遇到了成名之作《龙须沟》。

他在里面饰演程疯子,幸运的是,程疯子的经历和他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都经受了很多苦难。

所以于是之很快就进入到角色之中,再加上导演焦菊隐在开拍前,让所有演员都到基层去体验生活,这让于是之更加理解了程疯子这个角色。

为了演好程疯子,于是之不仅在情感上尽量去和他贴合,还在外形上下了不少功夫。

他自己设计了一个发型,把脑门的头发剃掉一点,显得额头更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在他的用心演绎之下,“程疯子”得到了观众和导演的一致好评,也成为了北京人艺的代表作之一。

在饰演程疯子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照片没洗好,有些模糊,可是乍一看,竟然和毛主席有些相似。

不少同事都是这么说的,有人将那张照片拿给了李伯钊,李伯钊一看还真有些神似毛主席,就拍板定下了他。

为了演出毛主席的气势,李伯钊给于是之找来了《毛泽东选集》,让他仔细研究毛主席思想,争取能够从内而外地演出毛主席的伟岸和英明。

另外,她还找来了毛主席的照片和毛笔字,让于是之学着模仿。

导演焦菊隐对于这件事也十分重视,他一遍遍地帮于是之抠细节,教他怎么样改掉一些自己的习惯,向毛主席的形象靠近。

其实于是之的戏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大家都明白,哪怕只有几分钟,当“毛泽东”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他也一定会成为全场的焦点。

因此于是之肩上的任务很重,作为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扮演“毛泽东”的人,于是之觉得既惭愧又光荣。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有一种像是惭愧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这个任务面前觉得自己距离角色是何其远啊!”

为了不辜负观众、导演和毛主席,于是之下了大功夫。

他开始关心国家大事,试着去分析思考,他或许做不到像毛主席那样洞若观火,但他可以去揣摩,怎样才能临危不惧,并了解到毛主席的思想。

焦菊隐告诉于是之,他需要演出毛主席在面对大渡河时的气魄和果断,以及毛主席对强渡大渡河的勇士们的期盼和信任。

在导演和领导的帮助下,于是之找到了毛主席在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并多次聆听,学习毛主席的湖南口音和说话习惯。

没上台演出前,于是之心里就没底,上台之后,于是之更觉得紧张不已,尤其是战士们面向他敬礼时,他紧张的手都不知道该怎么放。

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焦菊隐和李伯钊都只能让他多读读毛主席的书,听听他的讲话,或许能好一点。

5月24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签订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的代表,需要北京人艺的乐队奏乐。

人艺的领导知道后将于是之安排了进去,想让他亲眼见一见毛主席,观察毛主席的风姿神韵。

于是之激动坏了,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本人,乐队就在毛主席的身后,于是之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毛主席和大家打招呼。

他默默地在心里记下毛主席做这些事情时候的神态,也是这个时候,他发觉自己之所以演不出毛主席的神韵,是因为毛主席的气魄很大。

主席面对大多数人和事情时,是沉稳淡定的,这是他多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气场,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演出来的。

见过毛主席之后,于是之心中更加忐忑,但也更加坚定。

除了上台演出之外,焦菊隐每天还会单独和他对戏,培养他的气场。

七月份彩排的时候,李伯钊将丈夫杨尚昆和聂荣臻元帅请了过来,他们看过于是之的表演后,他们对大体还是肯定的,但也在一些小细节上给出了建议。

之后还有很多领导人都来看过,如彭真、刘亚楼、李富春等人,大家都说演的不错,就是不够放松,有些紧张。

于是之根据大家的建议一点点调整,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正式表演的日子终于到来。

1951年建军节前夕,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人亲自出席观看演出。

于是之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当“毛泽东”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

整场戏剧圆满谢幕,当时毛主席并没有说什么。

不久后,李伯钊收到了毛主席的女儿送来的信,那上面写了毛主席对于他看完《长征》之后的感受。

“写革命,写长征,都很好。但不能那我毛泽东当菩萨拜哟!党内有那么多好的同志,许多人还牺牲了生命、就拿长征来说吧,有几个方面军哩,有那么多领导同志,要写几个方面军的同志。没有他们,我毛泽东独龙能下雨吗?”

李伯钊认真听取了主席的意见,将歌剧改为了话剧,并增添了一些其他的剧情,使得剧情更加丰满,更能展现长征的波澜壮阔。

事后,毛主席知道于是之就是出演《龙须沟》里饰演成疯子的于是之,还高兴道:

“那很好嘛,干革命就要有‘疯子’的精神!”

事实上,于是之能够演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那时候的他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参加革命也没多久,连党员都不是。

幸亏有李伯钊、焦菊隐等人的帮助,他才能做到这个地步。

这次出演毛主席对于是之的影响很大,对于演戏,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演技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之后他陆续出演了《茶馆》《雷雨》等多部剧目,成为了一位演技精湛,受人尊重的表演艺术家。

演完《长征》之后,于是之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这些老艺术家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能只靠简单的背台词,走剧情,而是要深入人物内心,剖析人物情感。

现在越来越的影视作品,就像是流水线生产的一般,不仅粗制滥造,剧情还寡淡老套,越来越难以留住观众。

看到这些老艺术家们,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差距。

0 阅读:51

雁菱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