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A股牛市稳了?

网叔翰 2025-01-02 03:48:47

岁末年初,各家机构和媒体都在忙着复盘 2024、展望 2025。

不过说实话,在网叔看来这里面靠谱的内容没几篇,

大多数都在玩博眼球、蹭流量那一套。

比如,最近一条“A股明年将会涨到7100点”的新闻,频频刷屏。

有些朋友可能也注意到了:

标题是某权威媒体——金融投资报。

有点投资经验的人看到还好,不会轻易相信浮夸的言论。

很多没啥投资经验的小白一看,

哎呀,权威媒体!

再一瞅通过技术分析得出7100点这个结论,心里一激动:

2025,牛市要稳了!

这回不能再错过了,赶紧上车!

搞不好就是成千上万桩“A股命案”。

投资本来就很难,

更难的是,总有一些所谓的"专家",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来,张嘴一通忽悠。

甚至很多所谓的顶级机构,也是各种忽悠,年年看好来年市场,年年被打脸。

他们说错话不要紧,

万一很多人听进去重仓爆亏了,可就亏大发了。

今天,刚好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唠唠怎么识别这些"野鸡专家",学会避坑,不被忽悠。

1.0

网叔先从刚才的这个新闻入手,帮拆解一下这类骗局。

野鸡媒体和所谓砖家最大的特点就是:

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大放厥词。

当你看到一篇所谓的“权威文章”,感觉有可能改变你看法和投资决策时。

第一反应应该是:追根溯源,看一手新闻。

以最近疯传的A股7000点为例。

从截图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确实出自金融投资报。

利用微信搜索,我们可以迅速找到这篇文章的原文:

你看,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原文的标题:

《上证指数有望挑战4000点》

经过信息二道贩子一转发,标题就变成了:

《上证指数短期有望挑战4000点,预计2025年创下6124点新高去挑战7100点》

好家伙,原地多出 3100 点!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来源于原文的一句话:

你看,有些人“总想搞个大新闻”,

原文说,要是 2025 年 4 月还在新高,才有可能去挑战7100,

转发的文章直接把这个“要是”删掉了,给人一种明年大牛市来了的感觉。

好,第一步可以确认,

“专家”原来的说法是:如果涨得很多,大牛市可能要来了,

二道贩子一转发,这句话就变成了:牛市要来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专家”到底靠谱不靠谱。

网叔稍微查了一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位叫喻红星“专家”历史发言充满了“黑历史”。

这些文章发在什么时候呢?

网叔帮你在行情上标出来了:

为啥说明年可能剑指 7100 啊?

因为明年再不 7100,之前的判断就要打脸了!

三年内看到远古巨阳了吗?

看到了,可惜,巨阳完了,

点位比“专家”说话的时候还低一点……

这位“专家”每次一说新高,就见顶了……

求求你了,要不咱还是别说了。

他每次喊牛市、新高的时候,股市反而见顶。

甚至查不到他的具体身份,像是凭空冒出来的“砖家”

但,就是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所谓“专家”,

却能够在市场上“呼风唤雨”,

引导“舆论”。

很多人都被这些观点坑惨了。

其实,从上面这个例子中,大家也不难看出,想要识别出这些“砖家”,还是比较容易的。

一般来说,“砖家”都有三个明显特征:

1、没有个人简介

2、没有执业编号和单位

3、经常愿意用耸人听闻的观点来骗流量

尤其是第三点,最容易坑害普通投资者。

作为普通人,如何不被这种“砖家”忽悠呢?

网叔认为,如果你认为他的观点很不错,可以去网上看看他的历史发言,看看是不是有明显的“黑历史”。

这样比较容易识别这个人说的究竟有没有道理。

2.0

不过,这种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砖家”,还算好识别。

最难的是那些所谓的正规机构,

写出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研究报告,实际上也可能在“忽悠”你。

比如,网叔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

甚至有些人搬出外资行的报告,想显示自己专业,还说“外国的专家更厉害”。

但如果你回溯往年的报告,就会发现,这些报告每年都在积极看多,每年都在预测牛市。

还记得 2021 年 2 月 10 日吗?茅台股价冲到 2600 元时,中信证券喊出目标价 3000 元。结果呢?

还记得中金公司的十大预测吗?结果一个没对。

为什么这些券商的研究报告也如此不靠谱?

网叔告诉你,这是系统性的问题。

为什么?

这就要从券商报告的目的开始说起。

券商报告的目的是什么?

是发现机会,而不是提示风险。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事情说的太深,可能聊不了,涉及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

但简单说,

在我们的文化里,说别人的坏话总是不好的。

一般都是私下说。

研报作为一种半公开的资料,白纸黑字,如果在文字中公然说某个公司不好,或者咱们的市场有风险,

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且还容易落人口实。

而且舆论的力量那么强大,万一发酵起来,

分析师的饭碗就丢了,

比如今年被全网封禁的两大宏观经济学家付某和高某某。

讲真心话,都是出来打工的,犯不上。

那么,这些风险就不提示了吗?

其实也不是。

毕竟,对于大多数投资机构来说,他们是不怎么看研报的。

因为那些大机构,都有这些分析师专门服务,

真有风险,一个微信,一个电话,甚至见个面,

很多事情就交代清楚了。

又及时、又准确,风险还低,还能体现出VIP用户的尊贵感,

分析师何乐而不为呢?

苦的是这些傻乎乎看研报的散户,

人家机会写在研报里,风险写在微信里。

你只能看到“机会”那一半,而不知道风险的部分,结果就容易踩坑。

那研报就是垃圾了吗?其实也不是。

网叔告诉你一个诀窍:

看研报要学会找“潜台词”。

比如,对比同一家公司不同时点的报告,看看措辞上有哪些变化。往往,真正的风险或者机会就藏在这些细微的变化里。

3.0

无论是“砖家”还是机构研报,

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自己不下场,天天忽悠人。

作为散户,如何才能不被忽悠?

1、首先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这些观点;

2、如果有可能,去找一些真正做投资的人(自己把钱放在市场里的人)的观点;

3、多看看和自己观点相反的观点,做到独立思考。

除了以上三点,最核心的一点:

永远不要抱有侥幸思维。

什么是侥幸思维?

认为投资是有捷径的,市场是可以被精准预测的,自己是可以押对的。

但凡是稍微有点投资常识的应该都知道,没人能精准预测市场。

即便是很多苦苦寻求所谓的未来走势、标准答案的人,

自己心理其实也明白,没人能精准预测市场。

他们之所以苦苦找答案,看各路大V、专家预测市场,本质上是侥幸心理在作怪。

因为这个观点这是大V/专家说的,亏钱了就可以不怪我自己了。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万一他们说对了,岂不就是暴富了。

网叔说句难听的话,

如果你对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

都抱着这样一种掩耳盗铃的态度乱搞,

那亏钱真的不能怪人家瞎J8乱说。

任何事情都有捷径,但最大的捷径,永远是最符合客观规律,最正确的康庄大道。

投资也不例外。

只应对,不预测,低买高卖,这些最简单的道理恰恰是最快的捷径。

这条路,短期看起来可能是最慢的,最难的,甚至效果最差的,

但长期一定是最快的,最简单的,效果最好的。

想要走上这条路,不仅仅需要你有勇气,更需要你想明白。

只可惜,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最后,祝大家元旦快乐!

0 阅读:0

网叔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