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随笔:门之惑

老胡随笔 2024-04-02 18:27:07

这年头,住宅小区的门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居住的小区犹如高级动物园,出入口除了护栏、横杆、路障,还有各式各样的“门”。

门,古人称:“人之所出入也”为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又说:门,守也。道出了门的功能:一是供人“出入”,二是“守”。守者,防也!防谁?当然是防梁山好汉“鼓上蚤”式的人物。

我家住在老小区,从街道的体育场方向进入村里,到我家须过“四重门”,即四道关卡。第一道:用方管焊接的落地铁门,斑驳陆离,在墙角扭着S型,自行车不能过,行李箱不能过,撑着雨伞的不能过,抱着孩子的难过,稍微福相一点的人很难过,就连我这种干瘪的瘦子,拎袋水果啥的,未曾开言先转腚,也像大闸蟹一般要横着碎步。我就搞勿懂:人能进,贼就不能?好端端的光明大道成了“歪门邪道”,你说烦不烦?

第二道是楼道电子门,得用二维码“扫一扫”,若有客人来访,还得按密码什么的,通知主人来开门,搞得神秘兮兮。都什么年代了,仍像《潜伏》中的地下党,发暗号接头?若忘了带扫描钥匙,一不小心就会成了“门外汉”,让你跺脚没商量。

第三道是过道栅栏门,把相邻楼面互通有无的走廊隔开,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门的底部区域,留有容一只狗进出的洞,叫“猫狗洞”,丑陋不堪。想起《红岩》烈士的一首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也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一腔悲愤,望“洞”兴叹。

第四道才是寒舍的家门,说是防盗门,配有内窥探头,俗称:猫眼。一有响动,必“猫眼看人”,以验明正身,防“阶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其实,吾等退休工人就像老赖,要钱没有,要命不舍。但切莫低估贼的智商,找上门来的不一定是贼,也可能是抄煤气表或快递小哥哦。

门,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出入口,除了实用功能中最常见的如: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卷帘门、转门等外,还有形象上的门,如:象征国家的“天安门”,也称国门;象征胜利的“凯旋门”;地理意义上的如:厦门,虎门,金门,还有国人必须持特别行政区出入证的澳门,等等。

路有路道,门有门道。门在中国是一种文化,社会学家称作“门文化”,“五花八门”古来有之。譬如,十分吸引人的事物叫“热门”;反之,不被人注意或不时兴的事物叫“冷门”;上门虚心求教叫“登门”;不想会见客人,有谢客之意的叫“闭门”;穷苦人家的门叫“寒门”;富贵人家的门叫“豪门”;方法灵活叫“窍门”;比喻一些不正之风的叫“开后门”等。还有属于网络文化中的“门事件”,新闻媒体常有报道,如:“解说门”,“假唱门”,“诈捐门”,“出轨门”,“拉链门”等。“门文化”博大精深,令人浮想联翩。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在下看来,有些“门”,搞得好是幸福之门,弄不好也是苦涩之门。比如,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白宫美眉实习生莱温斯基之间的绯闻。据报道,克林顿在白宫经常和一个名叫莱温斯基的女实习生

忙里偷闲,在办公室里干私活。莱温斯基为了追求幸福,常会将克林顿裤裆上的拉链拉开,而后......(此处省略520字)你懂的!

更哇塞的是,莱温斯基还把这段经历写成自传《我的爱情》一书,在美国以100多万套的销售量成为超级畅销书。事后,媒体便将这最具代表性的八卦作为这一性丑闻的代名词,称之为:拉链门。

图片来自网络

日月旋转,门中乾坤。无论是虚拟中的“门”,还是“现实中的“门”,有门的地方就有“道”,有“道”的地方就有套路,呵呵!

0 阅读:0

老胡随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