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俄乌议题,美总统特朗普的态度出现转变,美国现今允许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援,条件是乌克兰需协助美国突破由中国主导的技术封锁。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与德国采取了行动,此事件未来的走向引人关注。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履新至今,时日已逾两周,他先前声称能在二十四小时内终结俄乌纷争的豪言并未实现。相反地,在宣布暂停对外援助九十天后,特朗普提出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援的先决条件。近日,特朗普公开阐述,美国旨在保障其稀土资源的稳定与安全,并以此为契机提及乌克兰,指出美国已为乌克兰倾注了数千亿美元的援助,同时强调乌克兰蕴藏有丰富的稀土资源,进而暗指乌克兰可能通过稀土资源作为筹码,寻求美国持续性的支持与援助。
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在所罗列的五十种重要矿物资源中,美国对于进口的完全依赖涉及十二项,而其余十六项的进口依存度亦跨越了百分之五十的门槛。与此相应,中国稳居稀土资源的主导地位,依据2023年的统计,中国的稀土蕴藏量占据全球总量的约23%,得益于其卓越的开采与提炼工艺,中国不仅是全球领先的稀土生产国,其精炼产出亦独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
由于稀土在新能源、在高科技领域如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的背景下,中国针对稀土资源实施了紧控政策,此举措在中美科技竞技的局势中凸显其战略意义。近来,美国持续于台湾议题与关税事项上制造纷争,促使中国加强出口管控措施,连续两次针对镓与锗发布了严苛的出口禁令,并最近进一步对钨、碲、铋、钼、铟等相关稀有金属商品与特定技术,以及仲钨酸铵等25项关键物资实施了新的限制。
自中国实施首次稀土出口管制后,美西方国家即显露出深切的忧虑。近来,欧美诸国致力于培育本土稀土产业,并在越南、挪威、蒙古等国寻求稀土资源的开采,旨在降低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度。然而,这些努力均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原因在于面临着种种实际挑战,包括技术难题、高昂的成本压力以及难以克服的现实障碍。
乌克兰掌控着美国清单中包含的二十二种稀有土元素,并且在前一年,拜登领导的政府已草拟了一项备忘录,旨在鼓励美国企业参与乌克兰矿产开发项目。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意欲与乌克兰延续协议之举合情合理,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他将这一行动视为了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持的前提条件。在持续两年多的俄乌冲突期间,乌克兰高度倚赖西方提供的军事支援。此前,特朗普曾多次质疑此类援助的实际效用,这一言论让乌克兰心生疑虑与不安。正当乌克兰在期待与不确定性之间徘徊时,特朗普若再度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无疑会令乌克兰感到犹豫。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存在声音对此提出了异议。
近来,在欧盟峰会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提出观点,主张乌克兰的稀土资源应被用作战后重建的资金来源,而非仅仅交换安全支持。他对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指责其行为极其自私且完全以个人利益为核心。随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亦指出,美国不再倾向于向乌克兰提供无偿支援,并且他强调其他国家应避免向乌克兰输送任何武器。此言之意已然清晰,即便乌克兰坐拥丰裕的稀有金属资源,开采亦不可或缺。若乌克兰果真以稀有金属交换武备,俄罗斯势必设法阻挠乌克兰的开采活动,确保其无法顺利进行。
至于当前形势,乌克兰实属别无他法,泽连斯基已察觉到,美国前任政府许诺的千亿美元援助仅有一半落实,其余部分则去向不明。即便美乌双方达成协议,美国虽协助乌克兰建立起开采能力,但基于特朗普的商人思维,美国绝不会让乌克兰获取丝毫利益,相反,乌克兰的稀有金属资源可能还需以较低价值的军事装备作为交换。这其间的利益权衡显而易见,泽连斯基应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