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李佳琦,不是李佳琦的时代

发煌说历史 2023-09-17 06:15:05

01

“饭统戴老板”写过一篇雄文《大江大河40年:改变命运的七次机遇》:在过去经济腾飞的四十年里,很多普通中国人也得以抓住难得的机遇重塑自己的阶层。

文章提到了时代变革下的七次机遇,从恢复高考、乡镇企业热潮、九二下海,到煤老板崛起、房地产狂飙等等,而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互联网崛起。

《纳瓦尔宝典》一书中讲到财务自由之路,其中提到三种加杠杆的方式:前两种是古老而传统的人力与资产杠杆,但往往门槛较高,一般人难以企及,而第三种则是21世纪才普及开来的互联网——也是对普通人最友好的一种杠杆。

第一批受益于互联网红利的,是常常自嘲为码农的IT精英。

几家互联网巨头,小米上市,工号1000以内的都能一把付得起北京的首付了;美团上市,近五万员工中,诞生了4000多名百万富翁;而2014年的阿里巴巴IPO,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的互联网造富运动,创造了上万名百万富翁,顺便把马云推上首富宝座。

这一波互联网从业者大多为70后、80后的知识精英,他们基本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抓住了互联网兴起的热潮,寒窗苦读,白手起家,成功实现了知识改变的梦想。

不过,与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而崛起的网红相比,他们还不是最令人咋舌的造富神话。

几个头部网红主播,大学结业的李佳琦,一个人的收入据说超过90%的A股上市公司;初中辍学的“辛巴”辛有志,在快手上一个双11能卖出21亿的销售额;曾经与李佳琦并列的薇娅,18岁时还在服装批发市场开6平米的女装小店,搭上直播兴起的东风后,短短几年便成为直播女王,入选《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

互联网平台和基础设施的构建,相当于给普通人提供了无限大的舞台,个人IP的变现能力被前所未有地放大——流量,就是一切。

罗永浩曾经用“超级大团购”来解释直播电商的本质:主播用更大的流量换取更低的价格,低价又能吸引更多的流量,如此循环往复,就会形成一个快到追不上的飞轮,形成马太效应,造成强者恒强,赢家通吃。

还是拿数据说话,在价值万亿的电商生态中,有超过200万活跃的主播,但只有四个超级头部。

2021年双11,第一名的李佳琦卖了115亿,超过很多大型商超一年的销售额,但到了排名第三、第四的雪梨和烈儿宝贝,就只有9.3亿元和1.59亿元,至于无数中底部的小主播,就更不用说了,很多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与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相比,李佳琦们更草根、更底层,他们的翻身改命也因此显得更加魔幻和传奇。不过,李佳琦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那个拿到彩票的人,而命运的彩票,早晚会有过期的那一天。

02

李佳琦曾经是个努力的人,非常努力。

离开大学成为欧莱雅的柜哥,他每天站柜台6~8小时,月薪3000。刚开始尝试直播时,接连好几个月没什么起色,直播间十几个粉丝,一半是亲朋好友。

但他坚持了下来,而就在他打算尝试最后三天时,碰巧被淘宝放到了推荐位,流量就这样突然涌来,从2000到20000,再到50000——命运的齿轮才就此开始转动。

他从南昌搬到上海,美腕CEO戚振波裁掉公司其他100多名主播,全公司all in李佳琦。前几年他疯狂卷自己,每天直播保底六个小时,全年无休,连播五年,最终站上这个行业金字塔的顶尖。

刚到上海时,他和小助理付鹏对未来的设想很简单:挣够2000万就回家。这个目标很快就实现了,但他们并没有回去。

平台发展的速度远比他们想象中更快,当时淘宝直播排名前200的主播都在以一个月一辆保时捷的速度卖货,最疯狂的想象力,都跟不上现实的变化。

再之后,李佳琦便仿佛坐上了命运的火箭一般:收入秒杀众多一线明星,参加各种综艺节目,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落户上海,享受国家级领军人才政策,还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

春风一夜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只是李佳琦大概没有意识到,他的成功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那就是:直播电商生态的繁荣。要知道,即便在一片惨淡的疫情三年里,直播电商也是为数不多的朝阳产业。

时代的馈赠如同一台上升的电梯,有幸登上电梯的人,即便原地踏步或者做俯卧撑,最终都能抵达100层。

问题是,电梯不可能容纳下所有人,而幸运登上电梯的少数,却开始暴击为电梯提供动力的人“不够努力”。

03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斯在《精英的傲慢》一书中提到“优绩主义陷阱”的概念:在成功人士看来,成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越努力越幸运。他们相信,那些在底层挣扎的人,一定是因为不够努力而导致的。

“这就是优绩主义的黑暗面,飘飘然的成功者忘记了那些成功路上的运气因素和助力——家庭、老师、社会阶层和时代。”

回顾历史,过去四十年的阶层变迁,无论是财大气粗的煤老板,还是待遇优厚的程序员,抑或炙手可热的网红主播,都受益于自身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背后的时代列车。

如一位长者曾经说:一个人的命运,固然需要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很多人可能忘了,不是因为有李佳琦,消费者才能买到优惠的商品,而是因为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才造就了李佳琦这个带货一哥。市场永远都在,李佳琦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是时代的李佳琦,不是李佳琦的时代。

不过,年入18亿的李佳琦早已失去了与普通消费者之间的共情,他也不会注意到,电商直播烈火烹油般火热的另一面,是这几年经济大环境的急剧恶化。

青年失业率不断攀升,各行各业的内卷上天,焦虑情绪蔓延整个社会,根本上,无非是社会阶层日益凝固带来的危机感——普通人跨越社会阶层的窗口,正变得越来越狭窄。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用蜂鸟来比喻如今的年轻人,意思是像蜂鸟一样要不停扇动翅膀,否则就会从空中掉落。 实际上,即便如此,他们还会被嘲讽为“小镇做题家”、“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

只不过,过去嘲讽者多来自体制内的“肉食者”,这一次,却来自倚靠底层大众捧上去的网红主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