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地平线举行了主题为“征程所向,远超想象”的新品发布会,电车通/雷科技/罗超频道受邀参加。
发布会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回顾了地平线十年创业历程,以及对智驾的“反共识”理解,引发行业热议。与此同时,地平线发布了“王炸”产品: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Horizon SuperDrive),以及征程6系列新款芯片6H和6P。奇瑞成为地平线HSD的首个量产合作车企,大众汽车集团紧随其后。
会场之外,地平线展示了蔚来和地平线的首款合作车型萤火虫,其配备地平线征程6M芯片,算力达到128TOPS,没有激光雷达,支持L2+级别辅助驾驶。

(图片来自地平线)
在2025年上海车展前夕,智能驾驶的话题热闹也敏感。有关部门为高阶智驾宣传套上“紧箍咒”,公安部道研中心发布普法长文,呼吁大家警惕“高阶智驾”虚假宣传。
HSD辅助驾驶系统发布当天,余凯还隐隐透露,昨天下午之前,这套系统并不是这么叫的(可能是叫地平线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要打造人人爱用的智能驾驶产品”,这是余凯博士公布的地平线最新愿景,在“智驾急刹车”的大背景下,地平线如何助力车企打造安全、可靠、舒适,又能让用户信任的辅助驾驶/智能驾驶产品呢?往下看。
征程6P性能炸裂,“弹夹系统”设计极具巧思去年,地平线正式发布征程6系列辅助驾驶计算平台,覆盖10+TOPS到560TOPS算力,官方宣布,这一次发布的6H和6P已回片并正式点亮。芯片是汽车辅助驾驶的“命根”,我们先来看看地平线征程6系列的新款芯片——6P和6H。
地平线征程6P号称“智驾最强六代机”,也是这场发布会当中性能最强的一款芯片,配备18个ARM Cortex-A78AE核心、4核BPU Nash核心,支持18MP前视感知,图像处理带宽达到5.3G Pixel/s,配备256bit LPDDR5,最高算力达到560TOPS,一颗顶两颗NVIDIA Orin-X,给车辆的辅助驾驶系统提供更快、更精准的数据处理能力。

(图片来自地平线)
BPU Nash架构是地平线针对软硬结合的辅助设计,大幅提升计算架构的可编程性,用“算法定义硬件,硬件反哺算法”的做法,提高软硬件的运行效率。
至于地平线征程6H,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参数,预计算力对标Orin-X,为13万级别的车型提供约250TOPS的算力。总之,无论是相对入门的6M还是位于当下最强的6P,车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一颗或多颗芯片打造算力冗余。
结合地平线推出的Horizon Cell弹夹系统,搭载地平线征程6P芯片的域控制器可以做到灵活可插拔,软硬件都能够升级。就像个人电脑一样,显卡、CPU的升级都可以单独插拔更换,不需要整台主机更换。
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是有目共睹,刚买的新车,不久后就会被更强的新款“打败”,往往会加重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并不是说汽车的机械性能不行了,反倒是智能硬件上的升级,让许多“早买早享受”的小伙伴直呼被背刺。
早些年,蔚来、领克等品牌会提供座舱芯片升级的方案,通过付费升级的形式,给老车主一个老车焕新的机会。但总体来看,无论是座舱芯片升级,还是辅助驾驶主机升级,并非单纯的换芯片,绝大多数都是需要整台主机更换。
一方面,原主机的接口标准、主机设计等部分没有考虑到后续的迭代,新芯片无法兼容原主机,以至于牵一发动全身,换芯片等于换一套主机。另一方面,新芯片以及背后的算法,对原主机存在许多不兼容的问题。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老车型的智能硬件几乎“出厂定终身”,后续的软件升级空间也不如新的计算平台。
老实说,相比芯片能力的进步,小通认为Horizon Cell弹夹系统的设计理念对智能汽车的升级迭代更有意义。
主要原因在于,智能化在汽车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对智能硬件以及后续软件升级空间的重视程度远超以往。或许,智能硬件能够灵活插拔、升级的未来,能够帮助智能汽车摘掉“背刺”的标签。
软硬结合HSD登场,地平线为智驾正名说完了两颗新的征程6系列芯片,就该说说地平线的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了。
余凯博士认为,软硬结合是地平线骨子里的技术信仰,余凯博士都这么形容地平线,他认为地平线是“披着芯片外衣的算法软件公司”。在L5级自动驾驶需求被满足之前,智能驾驶一定要走软硬结合路线。所以,地平线的HSD,就是基于自家征程6系列芯片打造的辅助驾驶方案。

(图片来自地平线)
得益于Horizon Cell弹夹系统,地平线HSD推出了三个版本,分别是HSD 300、HSD 600和HSD 1200三个版本,用来满足不同价位,不同算力需求的产品。
征程6P的能力就不用多说了,拥有业内最高的Transformer支持效率,支持VLM、VLA、端到端等先进大模型,一颗就能支撑起城区辅助驾驶的全栈计算任务。根据地平线官方实测演示,像城市道路当中比较复杂的连续选道、自动掉头、安全礼让、防御性驾驶等能力,HSD都能够轻松应对,正如端到端高阶辅助驾驶一般。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也在地平线发布会现场为HSD站台,并宣布奇瑞“猎鹰方案”将与地平线征程6P芯片一同在星途品牌上全球首发,并于2025年9月量产。
智能驾驶备受外界质疑的当下,地平线介绍了HSD系统中用来构建用户信任的四个指标:
第一是安心度,加强辅助驾驶的预防性驾驶策略,减速不顿挫,能够对行驶当中的风险精准应对,也能够准确识别障碍物、路牌标识,预判施工路段,以及临时改道等。
第二是专业度,简单来理解就是行驶的专业性,例如灵活换道、高效路线决策等,既要像人一样开车,也要比人更像“老司机”。
第三是亲密度,这和人机交互有关,辅助驾驶界面的呈现是否足够准确和直观,大模型决策的过程是否足够透明,往往是辅助驾驶系统的加分项。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信度,辅助驾驶技术应该避免夸大宣传,实事求是,让用户能够正确认识到辅助驾驶在行驶中的真正作用,并真正信任智驾。

(图片来自地平线)
的确,软硬件结合是当下高阶辅助驾驶的主要诉求。一方面,技术同源的软硬件方案,理论上具备更高的处理效率上限,也不需要考虑软硬件兼容上的问题。
其实能够看到,不少汽车品牌都走上了自研软件+自研芯片的软硬结合路线,在小通看来,地平线在软硬结合上的坚持,本身也会给车企提供许多方案选择上的便利,以及更理想的表现,不止是奇瑞,相信对于正在使用地平线方案的汽车品牌,全套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的意义都是积极的。
至于智驾的可信度,技术要走在营销前面,有多大的本事就说多大的本事。小通认为,辅助驾驶/智能驾驶本质是工具属性,夸大宣传的确能博取流量和眼球,带来情绪价值,然而这并非智驾的本意。
智驾的未来,属于“臭搞技术”的?看完正常发布会,小通对“臭搞技术”的厂商的认可更加深刻了。
什么叫“臭搞技术”?现在更用来形容低调搞科研的厂商,默默积累技术和经验,形成体系化和规模化的厂商,往往更容易拿出具有颠覆性、直击行业痛点的方案,建造出护城河,但又很少宣传。
正如余凯博士在发布会上说的:“真正的技术护城河是十年如一日的苦活、脏活、累活,说不清道不明的经验积累以及体系化的研发文化和流程”,站在技术的角度,少说话多做事的精神更值得被钦佩。
2015年成立之时,地平线就率先聚焦深度神经网络计算,十年间推出三代BPU计算架构,实现了计算性能十年超1000倍提升,不是“臭搞技术”的,恐怕很难做到。
余凯博士还有一个“反共识”观点很有意思:AI时代,99%的用户数据是不值得学习的。小通表示认同,AI由用户数据驱动,但用户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应全都用于AI训练,要学就学最好的1%。

(图片来自地平线)
智能驾驶遭受最严重信任危机的今天,“遥遥领先”成为过去,行业给智驾宣传踩下急刹,但智驾的技术不能踩刹车,既要让市场重新认识智驾,也要让市场更好地接受智驾。
目前为止,地平线与超40家车企及品牌展开合作,包含前十大中国车企,是当下中国车企推动智驾平权的“最大公约数”。同时,地平线已经达成前装量产出货超过8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超200款,量产定点车型超310款,市占率达到33.97%,是自主品牌乘用车L2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占有率第一。
地平线下一个十年的开端是HSD,也肩负着为智驾正名的重任。虽说“臭搞技术”的厂商更容易获得未来的话语权,但市场并不在乎技术怎么样,他们更在乎的,是能否相信智驾,重新和智驾建立互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