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敲定了对全球输美商品“对等关税”政策(详参:最高49%!特朗普签了!“对等关税”公布!),引发外贸圈轩然大波。
当下的情况是:
基础关税自2025年4月5日美东时间00:01起生效,为全球基准10%关税。对等附加关税自2025年4月9日美东时间00:01起生效,为差异化税率11%-50%。
01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美国白宫突然甩出一份37页的关税豁免清单,豁免清单与上述关税同步生效,部分商品追溯至4月5日装运。
近千种商品,从战略物资到民生刚需,一溜儿排开,看得人眼花缭乱。


首先,得看看这清单里都豁免了啥。能源矿产这块儿,稀土、锂、钴这些电池材料,中国供应占美国需求的80%,这豁免了,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暂时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还有石墨、原油、太阳能板材料,这些都是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基础,美国本土产能不足,不豁免能行吗?
工业命脉方面,铜及其制品、半导体关键材料,这些可是制造业的“血管”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半导体被明确排除在新增关税范围外,看来美国对科技产业真是呵护有加,生怕关税一涨,供应链断了线。
医疗防线这块儿,抗生素、维生素等原料药,还有中成药,这些可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在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当下,药品豁免是稳定民心的关键,美国这点儿分寸还是把握得住的,毕竟当下美国在已经民怨载道了(详参:突然!美爆发大规模「反特朗普示威」!)。
当然,科技筹码也不能少。芯片、晶圆、半导体设备,这些商品被豁免,显示出美国对科技产业的高度重视。毕竟,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谁掌握了半导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这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事,美国一面限制对中国出口半导体、芯片这些高科技产品,一面又想要从中国挖掘到更多价值。
02
那美国整这份清单,到底是图个啥?其实目的显而易见。
第一,半导体、药品、能源矿产,这些可都是关键物资,豁免了关税,供应链就稳了。但电动汽车电池等高科技产品仍受其他关税约束,这又是为啥?可能是想借此施压,让相关国家在某些领域让步。
第二,食品、药品这些人道主义物资被豁免,木材制品、金属产品也获豁免,这都是为了缓解通胀压力,避免基本生活成本飙升。毕竟,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政府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第三,对华商品关税大涨,但药品、半导体等关键商品被排除在外,这既是对华施压,又留有回旋余地。加拿大能源产品仍缴10%关税,但符合USMCA规则的商品享0%待遇,这“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用得那叫一个溜。
欧盟、中国、英国等贸易伙伴纷纷推出反制政策(详参:280亿,要动手了!),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瓦解风险。全球股市也跟着遭殃,蒸发近5万亿美元,黄金等避险资产疯狂飙升。跨国企业加速“近岸外包”,墨西哥或成最大赢家,全球产业链进入重构加速。
比较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此前多次表示“无豁免”,这又推出了这么长的一份关税豁免清单,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短期看,药品、半导体等关键商品豁免,稳定了中美贸易预期。但长期看,稀土等战略物资依赖难解,中国得加速多元化供应链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毕竟,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总之,这份关税豁免清单既是贸易战的缓冲垫,也是战略博弈的棋盘。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角力中,关键物资豁免清单的每一次调整,都将引发新一轮产业链重构。对中国而言,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构建多元供应链体系,才能在博弈中占据主动。
再有就是Mike反复提及的核心观点,2025年「美国市场爆雷」,也给咱所有外贸人提了一个醒,做外贸业务绝对“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外贸自主开发」与「拓展多元化市场」更是大势所趋。
那些市场过于单一的外贸小伙伴们就别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美国市场或某个单一市场上了,得赶紧开拓其他更多国家的市场,而「外贸自主开发」与「拓展多元化市场」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详参:美国市场大崩盘,客户与订单双流失,2025外贸人如何破局赚翻?)。
最后,我想说的是,贸易战没有赢家。特此呼吁美国重新审视其对外关税政策,避免将全球经济及其自身拖入万劫不复的贸易战深渊。你是否支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你认为中国出口商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大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你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