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病逝,临终留下遗言:别人不能看到自己的身体

南书房 2024-09-02 23:41:36

1995年9月中旬,一则消息震撼了整个华人文学圈:著名华人作家张爱玲因病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75岁。随后,她的遗嘱被公开,其中第一条便是不允许任何人看到她的遗体,这一规定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民国初期,原名张瑛。虽然她出身于一个曾显赫一时的家族,但在她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3岁时,她的父亲在天津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带着全家从上海搬迁至天津。4岁那年,她的母亲为了追求梦想,决定远赴欧洲留学,而父亲则忙于工作,年幼的张爱玲被托付给一位亲戚照看。父亲常年在外游荡,对她不闻不问,这让她缺失了父爱和母爱,尽管有亲戚的照料,但依旧无法弥补这些情感上的空缺。

在她7岁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还在背诵古诗,她却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写出了三部小说。第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家庭悲剧,显然,这与她的家庭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她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与压抑的情感表达。

一年后,父亲带着张爱玲回到了上海。不久之后,父母离婚,她被判给父亲抚养。父亲很快再婚,迎娶了一位继母。张爱玲和继母的关系非常紧张,继母常常对她恶言相向,甚至动手打她,而父亲对此非但不加以制止,反而有时会助纣为虐。在这样一个充满压抑和冷漠的家庭环境中,张爱玲的童年过得异常艰辛,她常常幻想逃离这个“冰冷的牢笼”。

1931年,11岁的张爱玲完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有完整剧情的小说,这部作品在同学中广受好评。看到自己的创作受到大家的喜爱,曾一度感到绝望的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同时也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成为一名作家。

从那以后,张爱玲继续在学业之余坚持写作,并且开始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几年后,她考上了伦敦大学,但由于战争的爆发,她未能前往就读,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中文系。三年后,战事升级,港大被迫停课,张爱玲不得不再次回到上海。

回到上海的生活并不如意,她与父亲一家的关系恶劣,生活费用主要依靠母亲接济,但母亲的经济状况也并不宽裕。张爱玲意识到自己必须独立,于是开始以写作为生。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问世后,迅速获得了读者的好评,张爱玲的名字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爱玲陆续发表了《倾城之恋》《茉莉》等作品,她的才华和魅力如同一颗新星,吸引了大批读者,也赢得了不少仰慕者的关注。在这些追求者中,有一个人特别引起了她的注意,那就是胡兰成。胡兰成凭借职务之便结识了张爱玲,并展开了热烈的追求。长期缺爱的张爱玲很快被他的攻势打动,两人迅速坠入爱河,甚至签署了婚书。然而,这段感情并不长久,胡兰成在婚后不久便背叛了她。尽管胡兰成多次请求她的原谅,张爱玲最终选择了离开。

为了逃避这段破碎的感情,1952年,张爱玲来到了美国,想要在这里重新开始。她尝试用英文创作,但由于文化差异,她的作品销量惨淡,这让她感到茫然。就在此时,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赖雅。然而,这段婚姻也没有持续太久,赖雅不久后中风,张爱玲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丈夫,身心俱疲。尽管如此,她仍没有放弃爱人和生活,但赖雅最终还是去世了。

丈夫去世后,张爱玲过上了独居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然而,由于长期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她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晚年更是饱受疾病的困扰,尤其是大面积的皮肤病,让她整个人的面貌大变。她开始不再出门,不与人接触,甚至在遗嘱中写明去世后要迅速火化,不愿让任何人看到她的身体。她或许只是希望在离世时保留一份体面,不想让人看到她最虚弱的一面。

1995年9月8日,美国警方在张爱玲的住所中发现了她的遗体,据法医鉴定,她已去世多日。就这样,这位曾经在文学世界中闪耀的作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

2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