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贺龙独子没考上清华,找父亲求助,贺龙:我去学校找个人

纵观历史2021 2025-04-14 23:31:42

老年得子的贺龙,为儿子取名贺鹏飞,对于这个独子他很是关注,希望儿子从军,像自己一样报效国家,也尊重孩子的独立思想,看到儿子一心向学,贺龙也不便多说什么。

开明的贺老总,始终是儿子背后最坚实的臂膀,在父亲的鼓励下,1963年,时年17岁的贺鹏飞参加高考,向理想中的清华发起挑战。

可是,等高考成绩出来后,贺鹏飞却以几分之差与理想中清华失之交臂,考上清华是他最大的愿望,为此他开口央告父亲。向来铁面无私、一心奉公的贺老总本不打算帮助儿子,可看到儿子开口相求,竟也动了恻隐之心。

贺老总对儿子说道:等我去学校找个人,回来给你答复。

贺老总参加革命早,革命贡献大,从我党建立武装伊始始终是人民军队的主要指挥官。1946年,时值烽火连天的解放战争,贺老总已是知命之年的老人,在前线忽闻儿子出生的消息,老年得子的贺老总喜不自胜,可是欣喜之后儿子的名字却成了让他苦恼的问题。

为独子取名贺鹏飞,是贺老总相交多年的革命战友关向应政委的主意,他知道贺龙十分崇拜民族英雄岳飞,于是从岳将军名和字中各取一字,这才有了贺鹏飞的诞生。

革命年代缺衣少食,奶粉也是稀缺物,幼年的贺鹏飞一个人就吃掉了爸爸妈妈和关向应叔叔三个人的奶粉给养,在父母亲长的关爱下健康长大。

年过知命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儿子,贺老总稀罕的要命,对于孩子的教育却一点也不敢懈怠,贺老总治家也秉持着治军的原则,自小对贺鹏飞进行了严苛的教育。

在读书上进的同时,从小就要求儿子来到劳动人民中间,从学习打铁开始,磨砺贺鹏飞的意志与恒心。小小年纪的他手上就结满了厚厚的茧子,除去读书成绩优异,贺鹏飞兴趣全面,爱好广泛,

对于孩子贺龙只有一个要求,只要有一技之长,行好事义举,做个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从不从军都好,贺老总充分尊重孩子个人选择。

自己从苦难的战争一路摸爬滚打过来深知胜利的来之不易,身为元帅的贺龙很希望孩子和他一样从军,可看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贺鹏飞,贺龙很是欣慰。

1963年,贺鹏飞高考冲刺清华仅以数分之差失败,面对儿子的恳求,贺老总竟破天荒地亲自去了一趟清华帮儿子“找人”。

听闻贺老总莅临,学校领导亲自出迎。在得知贺老总家的公子与清华的录取线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校长表示学校可以为贺鹏飞办理补录,开“绿灯”“破一次例”。可校领导的的建议却被贺老总严辞拒绝,这一趟来不是为了“以权压人”为儿子“走后门”的。

在详细了解学校的招生政策,得知儿子这一届考生数量远大于往年,导致了贺鹏飞本可稳居录取线之上的成绩才不幸遭遇了“滑铁卢”,贺老总对校领导的耐心讲解致以谢意后,开开心心地回到家去。

贺老总勉励儿子再接再厉,在得知自己有能力上清华后,贺鹏飞重新鼓起勇气,来年再战就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达到了该校的录取线,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梦想的贺鹏飞赢得包括父亲在内的亲友、同学的尊重。

这一次父亲“找人”行为,给了贺鹏飞很大的触动,更加坚定了自己踏踏实实、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

学业有成的贺鹏飞,走上工作岗位依然不忘初心,从未对身边的同志提起他显赫的家世,在不管置于怎样的境遇中始终坚强,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为中国的机械行业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在父亲去世8年后,披上了军装。

贺鹏飞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员,率领人民海军劈波斩浪,从弱小走向强大,实现了当初父亲对他的期盼。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