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后,开国上将陈士榘将军身为我党高级指挥官、领导工程部队的司令员,曾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抛下家人突然“失踪”了6年,同事和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1965年,陈士榘上将重新在大众面前现身,回到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当初陈士榘和他的工程部队又何故“失踪”这么久呢?
1909年,陈士榘将军出生在湖北的革命家庭,其父是清朝军官,陈士榘正是出生于武昌新军的军营。
受社会上革命思潮的影响,其父早早加入了同盟会,两年后的辛亥,革命运动达到了最高潮,武昌正是革命的中心,其父所部响应孙文,手下的工程营在这场惊天动地革命中率先打响了第一枪,成为推动封建帝制灭亡的多米诺骨牌。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陈士榘早早受到革命的熏陶,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和空前的革命决心,在其叔父一位我党优秀的地下党同志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列主义者。秋收起义期间,陈士榘受革命思想的鼓舞,来到井冈山参加革命。那年他年仅18岁。
值得一说的是,陈士榘将军的入党介绍人正是毛主席,参加革命后,他表现出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其出色的战斗表现受到毛主席的称赞。
经历土地革命、长征、抗战的淬炼,不到30岁的陈士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革命将领,在平型关一役中,运筹帷幄指挥旅部官兵与日军浴血奋战,打破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解放战争时期,陈士榘的部队在渡江战役中一马当先,克复南京,率先让革命的红旗飘扬在旧中国的总统府,象征着国民政权的倒台,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正式到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46岁的陈士榘荣膺上将,领导工程兵团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
中国人民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进行了初步的工业化,50年代中期,苏修在国际大行其道,开始频频干涉他国内政,中苏关系破裂在即。事关国防安全的“两弹”事业却还没有眉目,向来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中国在面对美苏的核讹诈时,暂时还束手无策。
1958年,中央委派给陈士榘一项重要任务,陈士榘谁也没有告诉,带着绝密的使命带领十万大军出走西北。
在茫茫戈壁,为了我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实现国防安全的自力更生,陈士榘带领团队艰苦奋斗,他们住土坯房、煮蚊子水、吃不饱、穿不暖,给养困难,很多时候只能靠野菜充饥,风沙一起,大家就成了“睁眼瞎”,此时若有人离队独行,便再也没有回来。
科研人员和子弟兵们,硬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克服恶劣的生存条件,用算盘珠子和纸笔六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大量繁复庞杂的计算。
1964年10月,一声爆响震慑寰宇,新疆戈壁滩上巨大的蘑菇云升腾而起将上百平方公里的靶场夷为平地,十万无名英雄们舍家纾难完成了祖国交待的任务。
导弹技术早在60年代初就试验成功,“两弹”事业的胜利自此打破大国对我国的核讹诈,陈士榘团队居功至伟。
1964年末,陈士榘携十万工程兵团胜利归来,回到家中,次年这支消失六年的大军受到毛主席的表彰,荣耀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