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城市扩张、机动化发展、职住分离等原因,交通流动态变化特征更加显著,如交通流潮汐、高峰期交通流短时集聚、进口道方向交通流不均衡等。交通的动态变化带来交通状态时变问题,需要动态管控措施来应对。
01利用可变标志对道路空间进行动态调整,适应交通流方向性变化案例1:苏州市中环东线(方洲路段)为提高地面道路对高峰期快速路下匝道短时大交通流的承接能力,通过布设主动自发光可变屏、发光标志,来设置潮汐车道、可变车道,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加快下匝道交通消散。
案例2:在杭州市上塘路与大关路路口的南进口,每条车道上方都设置一块可变标志。将可变标志与信号灯进行同步控制,实现所有进口车道功能全可变,以适应不同时段各方向交通流量变化。不仅解决了高峰期大流量交通通行需求,也解决了快速路下匝道车辆与地面车辆交织冲突问题。
案例:秦皇岛市河北大街与山东堡路路口是进出景区的重要节点,交通季节性变化明显。在旅游淡旺季,通过开启路口设置的可变标志、诱导屏、潮汐车道机器人等不同智能化管控设施,实现差异化调控。淡季开启北进口和东进口的潮汐车道、可变车道,避免车辆溢出。旺季监测往北戴河方向流量超过预警值时,利用可变车道、诱导屏,引导车辆绕行分流;往海港区流量较大时,则启动潮汐车道、左转可变车道,减少车辆积压。
案例1:株洲市株洲大道与森林路路口基于实时交通指数,使用饱和度均衡算法模型自动调整和优化信号设置。如通过标注溢流预警区和溢流报警区,识别可能出现的截流、溢流时间点,触发截流控制和溢流控制。
案例2:吉林市松江南路在现有交通信号控制设施的基础上,引入AI深度学习算法。根据道路饱和度、车流运行状况,自动感知整条道路控制方式,实现多种信号控制策略与方案自动调节。
案例:北京市荣京街与荣华路路口采用AI分析技术,基于V2X感知数据,快速识别道路交通违法驾驶行为、运行状况、交通事故等异常事件,并及时进行上报。由指挥中心实时确认,统一安排巡逻民警进行核查处置。
图/系统预警截图
案例:福州市八一七东街路口增设8组电动自行车违法自动抓拍监控,对不带安全头盔、闯红灯、不安规定车道行驶等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实行抓拍。同时设置8组网联喇叭,通过自动语音提醒和远程喊话,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案例:嘉兴市广益路与景宜路路口设置“斑马线事故预防系统”,通过视频检测出有正在过街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时,将信息传输给主机,自动开启发光标志、爆闪灯、喇叭等声光设备,向行人、车辆进行持续预警,直到未再检测出冲突时为止。
图/广益路与景宜路“斑马线事故预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