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非用马谡?

德尧说这个 2024-11-29 05:33:40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发动的北伐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对于整个北伐战争的胜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役背景:

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叡令曹真前往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

战役经过:

诸葛亮派遣马谡为前锋,到街亭设防。马谡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被张郃切断水源,蜀军大乱。张郃乘势进攻,马谡弃军逃亡,街亭失守。

战役结果:

- 街亭之战失败,令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蜀军大败,对本来已因夷陵之战元气大伤的蜀汉有较大的影响,失去了统一中原匡复汉室的机会。

战役影响:

街亭之战的失败对蜀汉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它不仅使蜀军失去了攻取陇西诸郡的机会,还导致了诸葛亮北伐战略的全面受挫。此后,蜀汉在与曹魏的对抗中逐渐陷入被动,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诸葛亮在北伐期间选择马谡担任街亭守将,这一决策背后蕴含了多重考量。以下是对诸葛亮为何非要用马谡的分析:

个人关系:马谡与诸葛亮的关系非常特殊,不仅是因为其兄长马良与诸葛亮的深厚友谊,还因为诸葛亮视马谡如子,这种深厚的个人情感使得诸葛亮在用人上难免有所偏颇。

才华认可:马谡自幼熟读兵书,喜欢讨论军事谋略,深得诸葛亮赏识。他在平定南中时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与诸葛亮不谋而合,展现了其战略眼光。在《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曾说:“马幼常(马谡字)谈兵论战,吾不如也。”这表明了诸葛亮对马谡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

实战经验缺乏:虽然马谡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理论知识,但在关键时刻缺乏实战经验。诸葛亮对马谡有着深厚的信任,并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街亭之战前,诸葛亮曾对马谡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诸葛亮可能过于看重他的才华和潜力,忽略了实战经验的不足。

无人可用的困境:当时蜀汉的老将如赵云、魏延各有重任,难以分身。姜维等新加入的将领又资历尚浅,难以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选择了马谡,可能是他认为马谡是最佳人选,尽管他存在一定的风险。

平衡益州本土派系:益州本土派系的实力非常强大,诸葛亮需要平衡各派系的势力。重用马谡等荆州出身的蜀汉臣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益州本土派系一家独大的情况。

培养接班人:作为一代权臣,诸葛亮也肩负着为蜀汉培养下一代领导者的重任。他可能希望通过让马谡承担更多责任来锻炼其能力,为将来做准备。毕竟,在那个时代,人才短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相对弱小的蜀汉来说更是如此。然而,这一决策最终未能如愿,反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诸葛亮选择马谡守街亭是任人唯亲,包括个人关系、才华认可、实战经验缺乏、无人可用的困境、平衡益州本土派系以及培养接班人等因素。然而,这一决策最终未能成功,反而导致了蜀汉北伐的失败和马谡的悲剧结局。在季汉系统,诸葛亮最信任的人,一个纸上谈兵的马谡,另外一个降将姜维,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只是三国演义神话了他,是神非人。这也提醒人们,在用人上应该更加谨慎和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供应河源、梅州土特产。

0 阅读:4

德尧说这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