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到底贪了多少财物?这位铁帽子王,那可是比和珅还过分呢!
咱还记不记得,那曾经盛极一时的清朝呢?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涌现出了好多传奇人物。他们当中不少人,成了后人常常谈论的对象。不过呢,也有一些人,由于太过贪心,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桩上。
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在清朝历史上,哪个官员最腐败呢?这人到底贪了多少财物?他这辈子的经历又能给咱带来啥样的教训呢?
【一位铁帽子王的腐朽人生】
有这么一个人,他叫爱新觉罗·奕劻
1838 年,奕劻呱呱坠地,他可是乾隆帝的曾孙,那皇族血统相当显赫。他在北京紫禁城那最为尊贵的地界出生,打小就被皇室各种宠着。
奕劻长得眉清目秀,脑子也格外机灵。打小起,他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明劲儿,深得皇室众人的欢心。虽说日子过得舒坦,可奕劻却是个淘气包,老是对宫女太监搞些恶作剧,给他们添了不少乱子。
五岁的时候,奕劻就被送进了宫廷学校读书。在那儿,他学了诗词曲赋、古典著作,还有像骑射马术这类贵族才会的本领。虽说奕劻学习成绩挺不错,可他却更爱逃课去玩耍。他老是领着几个小伙伴,悄悄地跑出宫墙,在京城的各个街道胡同里到处溜达。
十岁的时候,奕劻进了顺天府学念书。这儿的规矩那是更加严格,可奕劻照样是想咋就咋。他热衷于跟其他王公贵族家的孩子结交,一块儿瞎混还打架。有一回,奕劻把同学给打伤了,连人家的书都给撕烂了。这可把老师们愁得不行。
15岁的时候,奕劻的父亲离世了,他便正式承袭爵位,成为了贝勒。打这开始,这位皇族的后人步入了仕途,开启了自己在朝堂之上的人生旅程。
一开始,奕劻挺勤快的,时常前往文华殿处理政事。他一心想要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皇上的认可。于是,奕劻着手四处跟官员结交,以此来拓展自己的人脉,并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1861 年,23 岁的奕劻总算得偿所愿,获封为辅国将军。打那以后,他手中的权力愈发增多,人也变得越发贪婪。
享乐主义的生活逐步侵蚀着他的内心。奕劻变得慵懒不堪,对朝堂上的政务毫不挂心,成天沉浸于纸醉金迷之中。他老是在各种酒楼茶馆进进出出,跟一些街头混混打得火热。
为了能捞到更多的钱,奕劻那可是啥招都使。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这层身份,到处索要贿赂。好多富商瞅准时机、见机行事,一个劲儿地给他送金银财宝,就为了把他给哄高兴喽。
奕劻凭借着皇室血脉,没多久就晋升为郡王。他倚仗皇族的威风,明目张胆地收受各类馈赠之物。但凡能让自己的钱包变鼓,啥事儿奕劻都肯干。
1889 年,31 岁的奕劻总算获封铁帽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庆亲王。如此一来,他的地位愈发尊崇,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一方霸主”。
一个没啥本事的人凭着家族血统登上高位,那会怎样呢?那只会让他在朝廷中权势熏天,毫无节制地大肆贪污。
【买官卖爵,敛财无度】
奕劻大权在握后,那贪婪的本性可谓是展露无遗。他使尽浑身解数去搜刮钱财,变成了清朝头号大贪官,就连和珅跟他一比都显得逊色不少。
他头一个敛财的招儿,就是买卖官职。在那个时候的社会,官职意味着权力跟地位。好多富人想要提升自己的身份,情愿拿出大把的钱来买官。而奕劻呢,把这事儿弄成了自己的一座大金矿。
他凭借在朝廷的那点儿影响力,把能获得提拔官职的内部消息给弄到手了。接着,他就向一些富商去推销官职,还狮子大开口,要个天价。那些一心追求荣华富贵的新贵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官途顺顺当当的,那自然是想都不想,就把钱给掏出来了。
奕劻居然弄了个收费标准,按照官职高低设定了不一样的价钱。当处州知州得花五万两,布政使要十万两,而总督和巡抚更是贵得离谱,得百万两才行。那些有钱就任性的新富豪们,一个劲儿地抢着掏钱买官,就怕被别人占了先。
1895 年,奕劻搞的一场官职拍卖刷新了纪录,他把一个总督的官职以高达 150 万两的价格给卖出去了。这在当时那可是相当大的一笔钱呢,不过对那位新晋的权贵而言,用这笔钱来换一个显赫的身份,倒也觉得挺划算。
奕劻的府邸那可称得上是买官的场所,天天都有好处被他收入囊中。就单单买官这一项,他每年就能搜刮到好几百万两银子呢。
与此同时,奕劻那可是软硬两手都用上了,逼着一些富商“心甘情愿”地去买官。他让心腹去跟人谈,要是不答应,就放话要给人定罪。好多富人没辙,只得掏腰包“配合”,好护住自己的生意利益。
第二个敛财的招儿,那就是收受贿赂。奕劻老是爱说自己看重“情谊”,言外之意就是得常常送些礼去巴结他才行。
在奕劻这儿,找他办事的人那得送贵重东西才行。要是想得到皇室的庇护,就得送金条;要是想拿到商业特权,就得送昂贵的瓷器;哪怕是求他对自己子女好点儿,那也得送上金手绢呢。
奕劻受贿那叫一个明目张胆,竟然还公然张贴出了价目表,上面写着办成啥事得给多少贿赂。朝中的大臣心里都清楚,想得到皇上的恩宠,就得按照顺序给那些皇亲国戚们送钱行贿。
奕劻过七十大寿的时候,各方富豪送来的礼品价值高达百万两白银,光是现金就有五十多万两。就这一天的工夫,奕劻敛财超百万两,他这般毫无顾忌地大肆敛财,引得朝野上下都对他另眼相看。
在清朝,好多大员为了讨奕劻高兴,甚至自己掏腰包,亲自把祝寿的礼金给送过去。他们就是想借此机会去巴结这位手握重权的铁帽子王。而奕劻呢,高高兴兴地收下各方送来的东西,在自己腰包变鼓的同时,他的势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结交市井无赖,与他们勾结敛财】
一个人的性格咋样,往往能通过他的朋友瞧出来。平日里,奕劻特别喜欢跟一些街头混混结交。
他时常在酒楼茶馆间往来,跟这些人交往。有的人给他送上金银首饰,有的人给他递来名贵的玩意儿,还有的人给他送来漂亮的姬妾。而奕劻呢,也会豪爽地予以回赠,彼此搞好关系。
在这些朋友里边,有搞赌场的,有做妓院生意的,还有弄当铺的。他们凭借各自的渠道给奕劻赚取利益,而奕劻呢,则用官方的势力去守护他们的买卖。两边配合得挺不错,都在这当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另外有一类是奕劻的那些评事、小丑般的朋友。这帮人里,有的擅长魔术,有的善于说笑,奕劻便把他们邀请到自己府上进行表演。而且,他还会拿金条银锭当作谢礼送给他们。这些人得了实惠,便愈发使劲地去巴结讨好奕劻。
奕劻的这帮朋友可没少干缺德事儿。有的帮着他从老百姓那儿搜刮钱财,有的帮着他向商人索要贿赂。就连绑架勒索这种事儿,都有奕劻的朋友在捣鼓。
有个朋友叫陈长兴,那可是奕劻的得力帮凶。这人抓住朝廷的漏洞,到处进行敲诈勒索。要是大臣小官不肯掏钱,他便拿这事儿来威胁,逼迫人家听从他的。
靠着那些市井无赖的助力,奕劻敛财的速度翻着倍地往上涨。他张狂到了没边儿的程度,自认为天下没人能治得了他,想干啥就干啥。那这样一个十足的腐朽贵族,最后会落得个啥样的结局呢?
【巨额财富积累后无妄下场】
长期以来,奕劻大肆贪污舞弊,聚敛的财富多达亿两,这一数目远远超过了曾辉煌无比的和珅。如此巨额的钱财,让清朝的朝廷上下都对他另眼相看。
听说啊,奕劻搜刮钱财的数目,居然比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都要多。这么确凿的证据明晃晃地摆在那儿,让奕劻没地儿可跑。
在清朝律法下,奕劻干的那些事儿早该被依法严惩处死了。可就因为他是皇亲国戚,这才让他逃脱了被处决的命运。最后,奕劻只是被关在家里不许外出,一直到1912年他才自然死亡。
然而,就算奕劻侥幸没丢了性命,他的晚年过得那也是相当痛苦。他成天被困在自己府里,处处受人牵制,再也没法过那种奢侈挥霍的日子了。往昔的权势和荣光都没了影儿,这可把这位铁帽子王的自尊心给狠狠伤着了。
时光不断流逝,奕劻的身体越发糟糕。他那肥胖臃肿的身子,连行动都变得极为困难,非得有人搀扶着,才能艰难地挪动一下。可是,在服侍他的那些佣人当中,丝毫找不到半点真心实意,个个都在背地里嘲笑他的潦倒。
1910 年,奕劻在被病痛折磨且孤独的困境中,总算得到了“解脱”。这消息一经传出,众人都幸灾乐祸,没一个觉得惋惜的。就这样,一个腐朽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虽说奕劻逃过一劫,可他的名声却坏透了。他不光被当成腐朽的代表,还被看作是把清朝搞垮的罪魁祸首之一。
要知道,奕劻在袁世凯年轻时曾对他大力扶持。也正是借由奕劻的提携,袁世凯其后才得以篡夺革命成果,终结了清朝的统治。
可以想见,奕劻在临死的时候,心里该是多么难受和懊悔啊。他不光把自己的清誉给毁了个干净,更是变成了祖宗父辈所创建的大清帝国的埋葬者。
瞧瞧这腐朽贵族的一辈子,不仅把自己给坑了,还连累了一个朝代。这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啊!
【结语】
人生啊,时间那可是最金贵的,咱可不能一门心思贪图那些身外的东西,这才是正理儿。要不然,就算你弄到手再多的钱,那又能咋样呢?
奕劻活到了 74 岁,可这又能怎样呢?难道他不是人生的失败者吗?他的这一生,难道不也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吗?
咱每个人都得时刻保持警惕,可别再走这样的错路,踏进那腐朽的人生轨道。要是心有善念,走的是正义之路,那人生才能美满。要不然,就算活得再长久,那又能有啥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