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宁失尚书期,恐见王郎迟——咏剧诗中的昆曲名旦王紫稼

古代小说研究 2025-04-09 07:01:30

曾经有一位名优,擅演旦脚,圈粉无数,以其靓丽的姿容、柔美的舞蹈、清脆的歌喉、迷人的媚态,受到广大观众狂热的追捧,是当之无愧的“万人迷”。

《历代咏剧诗歌选注》

他就是清朝初年的昆曲名旦王紫稼,他是戏曲演员中的顶流,文坛大咖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顾景星等人均与其过从甚密,并为之创作过题赠诗。

他十五岁时,刚出道即巅峰,享有盛名;到了而立之年,容颜更加靓丽,演技愈发精湛。

对此,吴伟业曾有生动、细致的描绘,其《王郎曲》云:

王郎十五吴趋坊,

覆额青丝白晳长。

孝穆园亭常置酒,

风流前辈醉人狂。

同伴李生柘枝鼓,

结束新翻善财舞。

锁骨观音变现身,

反腰贴地莲花吐。

莲花婀娜不禁风,

一斛珠倾宛转中。

此际可怜明月夜,

此时脆管出帘栊。

王郎水调歌缓缓,

新莺嘹呖花枝暖。

惯抛斜袖卸长肩,

眼看欲化愁应懒。

推藏掩抑未分明,

拍数移来发曼声。

最是转喉偷入破,

殢人肠断脸波横。

十年芳草长洲绿,

主人池馆惟乔木。

王郎三十长安城,

老大伤心故园曲。

谁知颜色更美好,

瞳神翦水清如玉。

五陵侠少豪华子,

甘心欲为王郎死。

宁失尚书期,

恐见王郎迟,

宁犯金吾夜,

难得王郎暇。

坐中莫禁狂呼客,

王郎一声声顿息。

移床欹坐看王郎,

都似与郎不相识。

往昔京师推小宋,

外戚田家旧供奉。

只今重听王郎歌,

不须再把昭文痛。

时世工弹白翎雀,

婆罗门舞龟兹乐。

梨园子弟爱传头,

请事王郎教弦索。

耻向王门作伎儿,

博徒酒伴贪欢谑。

君不见,

康昆仑黄幡绰,

承恩白首华清阁。

古来绝艺当通都,

盛名肯放优闲多。

王郎王郎可奈何。

《吴梅村全集》

王郎十五岁在苏州演出,青丝覆额,面容白皙,身材修长,歌喉婉转,身段柔美,舞技高超,表演时顾盼传情,令人神魂颠倒。

他三十岁时来到京城发展,非但容颜未衰,反而是逆生长,姿色更美,目若秋水。使多少五陵侠少为之销魂夺魄,心甘情愿为王郎去死。

尤侗说:“予幼所见王紫稼妖艳绝世,举国趋之若狂”。这也印证了吴伟业的说法,由此可见,当时王郎在全国影响之大。

除了吴伟业,龚鼎孳、钱谦益、顾景星等著名诗人均曾以组诗的形式写过王紫稼。

龚鼎孳《赠歌者王郞南归和牧斋宗伯韵》其一:“吴苑曾看蛱蝶身,行云乍绕曲江尘。不知洗马情多少,宫柳长条欲似人”。以“蛱蝶”喻其身段之轻盈,以“行云乍绕”况其歌喉之清越。

《龚鼎孳全集》

其十一:“金谷人宜障紫丝,杜陵犹欠海棠诗。玉喉几许骊珠转,博得虞山绝妙辞”。王郎珠圆玉润的歌声博得了吴伟业(虞山)的青睐,并为之创作了绝妙的《王郎曲》。

看来,吴伟业为王紫稼创作《王郎曲》成为众人皆知的文学事件。

顾景星《阅梅村王郎曲杂书十六绝句志感》显然也是由吴伟业之作引发的,其三:“长眉秀颊好儿郎,寻梦登楼最擅场。撺掇到来旋不见,偷从房老索梳妆”。

此诗描述王紫稼的容貌及其擅演曲目,以往的文献多记载他擅演《西厢记》,此处则称其最擅长曲目是《牡丹亭》之“寻梦”一出与《彩楼配》之“登楼”一出,从此既可见其擅演剧目之丰富,亦可补相关记载之不足。

《白茅堂集》

其五:“日永吴趋啭乳莺,翠钗娇困不胜情。寻常宾客谁惊坐,不是王郎即柳生(原注:敬亭柳老,义侠士也,善平话)”。王郎演唱昆曲如春莺之娇啭,姿态迷人,婀娜娇弱。在当时既叫座又叫好的艺人中,只有著名说书人柳敬亭可以与之并驾齐驱。

其六:“柳生冻饿王郎死,话到勾栏亦怆情。好把琵琶付盲妇,岭头弹说旧西京”。

可惜,王郎被御史巡按李森以“寅緣关说,刺人讥事”的罪名杖杀,而柳敬亭则在晚年受冻饿之苦,两位著名艺人结局都很悲惨,令人唏嘘。

王紫稼在生前及后世的影响都非常大,百年之后的咏剧诗中还时常提到他的声名。

祝德麟《所见三首》其二:“国初有王郎,三十面似莲。群公借口颊,高价张诗篇”。此诗缅怀清初名流巨公纷纷为王郎题咏的盛况。

张际亮《王郎曲》写的是春台部的歌者王长桂,其中有句曰:“不数吴桐仙,谁言夏秋芙?往年王紫稼,见尔恐不如”。

《思伯子堂诗文集》

以一百多年前的“王郎”王紫稼,来抬高如今的“王郎”王长桂的身价,可见前者影响之深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