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宜昌东站"银发经济"服务密码

铁道路漫谈 2025-03-10 06:24:31

在长江之畔的宜昌东站,一场跨越时空的"春天之约"正在上演。当300余名江苏老人踏上这片热土,他们不仅开启了一场诗意的三峡之旅,更见证了新时代中国铁路服务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武铁宜昌东站用"四专"服务架起的暖心桥梁,不仅托起了银发族的"诗与远方",更折射出中国社会在老龄化浪潮中涌动的发展新动能。

"四专" 服务彰显民生温度。在宜昌东站的"三峡美"服务中心,"专人对接、专人防护、专人引导、专用通道"创新机制,犹如精密运转的齿轮,将老年人出行的痛点一一化解。当白发苍苍的游客在"银发助行员"搀扶下稳步登车,当定制化接驳大巴在专用通道顺畅通行,这些细节背后是铁路部门对"适老化"服务的深度思考。这种"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服务理念,不仅让出行更有速度,更让服务充满温度。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今天,宜昌东站的实践为破解老年群体出行难题提供了范本。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亿,如何让"银发族"享受高品质出行服务,考验着社会治理的智慧.

武铁人的创新实践证明,只要真正站在老年群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在服务细节中彰显人文关怀,让银发族在旅途中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 温暖。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动能。从三峡大坝雄伟壮阔到屈原故里深厚底蕴,从清江画廊的水墨画卷到三峡人家的诗意栖居,宜昌东站"银发团"行程恰似一部流动的文化史诗。当老年游客在游轮甲板上吟诵"两岸猿声啼不住",当银发伴侣在西陵峡口定格幸福瞬间,这些场景不仅是个人记忆的珍藏,更是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宜昌以"银发经济"为纽带,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2024年宜昌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其中老年游客贡献率超过35%。这种"以服务促发展,以口碑树品牌"模式,既满足了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为宜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动力。当银发族成为旅游市场的生力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银发浪潮催生社会文明。在宜昌东站志愿者们用轮椅推送行动不便的老人;在旅游大巴上,导游为老人们讲解峡江文化;在景区里,工作人员主动提供老花镜和休息座椅。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当整个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良好风尚,文明的种子便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在老龄化社会的转型期,宜昌的经验给我们深刻启示: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是简单的社会负担,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契机。通过完善适老化设施、创新老年服务模式、发展银发经济,我们不仅能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能激发社会活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美好愿景。当银发族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整个社会也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宜昌东站"银发经济"实践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民生答卷。从"四专"服务贴心设计到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从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到文明风尚的蔚然成风,这既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生动诠释,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当越来越多"银发族"踏上逐春之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武汉 曹明刚)

0 阅读:3

铁道路漫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