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徐汇区金牛花苑,和众多老旧小区一样,面临着环境杂乱、设施陈旧等诸多问题。通过片区化提升、全要素修缮、规模化加梯的“三合一”创新改造模式,金牛花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于日前获评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一跃成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的标杆。
这场脱胎换骨的变化,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又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翻天覆地的改变?让我们走进金牛花苑,探寻城市更新背后一段段以“人”为核心的温暖叙事。
片区化整街坊提升,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清晨的金牛花苑,阳光洒在崭新的步道上,70多岁的张大爷像往常一样,沿着小区步道散步。谁能想到,曾经这里是杂草丛生的“问题区域”。“以前小区停车难是个大问题,子女回来看我,经常绕好几圈都找不到车位,偶尔停路边还会挡到别人的路。一到夏天,绿化带里的蚊虫也特别多。”张大爷回忆起过去,感慨万千。
主干道改造前
主干道改造后
如今,小区新增的193个规范停车位让停车变得轻松便捷,绿化重新规划后,步道、路灯和长椅一应俱全,晚上散步也安全又舒心。这种“片区化改造”模式,整合周边资源,打破了单栋改造的局限,不仅解决了单个小区的问题,还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停车位和绿化改造前
改造后,小区里重新规划了绿化和停车位
距离金牛花苑步行仅5分钟的石龙党群服务中心,如今成了张大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周的书法课、养生讲座,节日的剪纸、插花体验,还有阅览室和法律咨询窗口,都让张大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这里的活动安排很贴心,工作人员也特别耐心,避开早晚高峰,座位也宽敞。我现在每周都要来好几次,丰富晚年生活。”张大爷笑着说。
改造后的老菜场同样让居民们眼前一亮。以前地面潮湿脏乱,摊位布局混乱,如今换成了防滑瓷砖,水产区有了单独的排水系统,过道拓宽,价牌清晰,还能扫码支付。“现在买菜方便多了,环境也好,工作人员还会帮我们这些不太会用手机的老年人操作,真的很贴心。”张大爷对新菜场赞不绝口。
在片区化改造过程中,不仅环境和设施得到了提升,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邻里之间的互动增多,社区氛围更加和睦,真正实现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打造。
全要素精品化修缮,细节之处见人文关怀
“以前楼道里墙皮开裂,推婴儿车上下楼特别不方便,下雨天还容易滑倒。现在换成了防滑地砖,台阶边角加装了防滑贴,安全多了。”年轻妈妈李女士推着婴儿车在小区里散步,她对楼道的改造特别满意。
改造后的健身苑
除了楼道,小区的公共区域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宠物便便箱的增设,让遛弯变得更加轻松,再也不用担心“踩到地雷”。儿童活动区的橡胶地面和活泼色调,让孩子们有了更安全、更有趣的玩耍空间。单元门口的无障碍坡道,更是方便了轮椅和推车的进出,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
水泵房改造前
水泵房改造后
施工期间,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噪音和灰尘,但物业的精细化服务让居民们感受到了温暖。提前张贴施工进度公示表,还特别避开了孩子午睡时间作业。“虽然施工那阵子有些不方便,但看到改造后的效果,觉得一切都值得。”李女士说。
为了维护好更新成果,小区物业增加了保洁、安保人员,将楼道保洁由“扫地”升级为“拖地”,还成立了“满意物业”志愿者服务队,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这些暖心举措,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心。
全覆盖规模化加梯,让出行不再是难题
家住五楼的王爷爷,曾经因为腿脚不好,上下楼成了“爬山”。“以前买袋米都要等儿子周末来送,去医院复查更是折腾,得提前一天请居委和志愿者帮忙搀扶。冬天关节炎发作,我在家憋了半个月没下楼。”说起过去,王爷爷连连叹气。
自从楼栋加装了电梯,王爷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他能够下楼晒太阳,和邻居聊天,甚至自己推着小车去买菜。上个月,孙女学校办亲子活动,王爷爷自己坐电梯下楼陪孙女参加。“孩子拉着我的手说,爷爷,以后每天都能接我放学啦!当时我就想,这电梯装得又好又及时!”王爷爷回忆起那一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区里加装电梯
加装电梯并非一帆风顺,不同楼层的居民意见不一。一楼住户担心采光和噪音,三楼租客觉得分摊费用不划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区里成立了加梯“三人小组”,挨家挨户上门解释政策,组织居民到已加梯的楼栋参观。经过三次协调会,最终确定了阶梯式补贴方案,让低层住户少承担些,高层多承担些,政府补贴补足缺口。
电梯交付后,物业专门建立了“电梯管家群”,维保公司定期检修,每次都在群里发检查报告和视频。平时小毛病,群里一说立马有人响应,很快就能修好。“现在乘电梯就像进自家客厅,踏实得很。”王爷爷说。
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凝聚社区改造合力
在金牛花苑片区化提升、全要素修缮、规模化加梯改造的背后,党建引领发挥了关键作用。
依托党建引领片区治理机制,金牛花苑所处的漕河泾街道进一步整合工作资源和力量,推动片区党建联建平台常态长效运转,生动践行了党建引领“片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依托居委、物业、业委“三驾马车”党建平台,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党员带头化解矛盾。政府补贴和居民分层分担的方式,破解了筹资难题。多部门协同、专业团队介入、居民监督小组参与,保障了施工安全。
同时,区建管委、区房管局与街道紧密合作,成立项目组,开展便民服务咨询活动。片区党委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将居民诉求充分纳入改造工作中。为推进加装电梯工作,成立临时党支部,鼓励党员群众组建“加梯三人组”,还吸引了三甲医院医生、外企白领、保险公司业务员等一大批“80后”“90后”参与。
在强电入地施工时,区建管委、区房管局和街道统筹协调临时停车点,居民区党总支和物业公司逐户上门与车主沟通,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430辆机动车的移车工作,保障了施工顺利进行。为缓解物业运营压力,物业公司根据第三方评估报告,向业委会提交了调整物业费标准申请,经过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最终小区物业费成功上调。
站在金牛花苑的绿荫树下,看着老人乘电梯买菜、孩子追逐嬉戏、年轻人扫码取快递,一幅“全龄友好”的生活图景正在展开。金牛花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不仅是2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的重生记,更是城市更新中“以人为本”的生动注脚。当每个细节都流淌着人文关怀,当每寸空间都回应着居民需求,老旧小区便能真正焕发新生,成为安放幸福的温暖港湾。
猜你喜欢:
解码这个科技信息园区的“服务升维战”
潮人都要来打卡的宝藏街区→
嗨翻啦!玉兰早樱争艳,点染徐汇斑斓长卷
18秒被秒完的社区老年课程,为啥这么火
徐汇+16!2024年中小学(中职)正高级教师名单出炉
记者:杨宜修
照片由区建管委提供
编辑:陈海笑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