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的今天,他义无反顾登机北飞,只为了见到一个人

墨林聊天 2021-11-19 20:53:39

墨林本来只聊飞机,但前几天和助手小静无意间聊起那段经典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小姑娘听完脱口而出:好诗——转手还发了个朋友圈,于是顺便又聊了会儿徐志摩的生平,这才突然发现离他逝世的忌日已不远,准确的说是就今天——90周年。

徐志摩

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一架当时中国航空公司的史汀生(Stinson,也有译成“斯廷森”)SM-1F“底特律人(Detroiter)”型单发6座上单翼飞机从南京起飞,准备经停徐州后飞往北平。飞机上除了两位飞行员、只有一名乘客,就是当时著名的新月派诗人代表徐志摩。

史汀生SM-1F“底特律人(Detroiter)”飞机

上世纪30年代,世界航空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中国的民航更是刚刚起步,机型、载重量、航班、航线都极其有限,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乘坐飞机几近于可望而不可即,因此但凡能坐上飞机的必然不是一般人,但也时常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为之付出生命代价。

徐志摩显然不是一般人,为了此行的目的,他也不惧怕什么风险,因此他坐上了飞机,当然也付出了生命。

坐飞机去北平,主要是为了去听林徽因的一场演讲。11月19日上午8点飞机起飞前,徐志摩给林徽因发了一个电报,告知下午3点到达北平南苑机场,让梁思成开车去接他。飞机起飞的时候天气良好,两位飞行员都是南苑航校毕业生。10时10分,飞机降落在徐州机场,徐志摩有点头痛,本不想继续飞,后又觉得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如约去听林徽因的讲座,于是又进入了机舱。飞机起飞后刚开始天气仍然不错,不料在济南附近党家庄一带忽遇漫天大雾,飞行员为寻找航线降低飞行高度,不慎误触济南长清的开山山顶,机身訇然起火,最终坠落于山脚。待附近村民赶到时,两位飞行员都已烧成焦炭。徐志摩因为座位靠后,只有衣服着火、皮肤有一部分灼伤,但额头撞开了一个大洞,这是致命的创伤。三位殉难者同为36岁。

林徽因

北平的梁思成为了接徐志摩,在南苑机场等到下午4点半,航空公司说飞机没有到,可能是因为济南上空有雾。20日早晨,胡适和林徽因分别看到了北平《晨报》刊登的消息。20日,徐志摩的遗体被停放在了济南近郊福缘庵。梁思成、金岳霖、张奚若3人11月22日上午9点半赶到济南,同沈从文、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等人会合后一起赶到福缘庵。梁思成当时带来一只他和林徽因一起编的小花圈,中间镶嵌一张徐志摩的照片。在返回北平之前,梁思成悄悄捡起了“济南”号飞机残骸的一块小木板,放进自己提包里,这是林徽因再三叮嘱的。公祭之后,林徽因把那片飞机的残骸,悬挂在卧室中央的墙壁上,直到病逝。

林徽因、徐志摩与泰戈尔,后面那个不是梁思成

徐志摩所乘坐的SM-1F型飞机,是1929年沪蓉航空线管理处成立后,先后从美国购置的,共6架,当时每架飞机的价格为国币55340.82元。1930年8月沪蓉航空线管理处并入中国航空公司,此6架飞机便同时移交给该公司,分别命名为“沧州”号、“北平”号、“天津”号、“济南”号、“徐州”号和“蚌埠”号。该航线开办初期以运载邮件为主,随着航线的扩展及旅客运载量的逐年增加,陆续购进了一些较大型客机,并补充了一些中国籍飞行员。1931年4月15日,从南京经徐州、济南、天津至北平的航线正式开航,而这正是7个月后徐志摩所搭乘的航线。

当时报纸上登出的消息

就在此次飞机失事之后不久,也就是在胡适拍出电报一个月之后,这条新开辟的从南京至北平的航线,迫于社会各界压力,不得不于同年12月25日彻底停航。其他的5架SM-1F飞机也于1939至1941年间因日本空袭全毁。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就请点个关注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29
评论列表
  • 2021-11-20 08:23

    我怎么看不出徐志摩作品多好?

  • 2021-11-20 05:03

    万恶淫为首

墨林聊天

简介:聊聊天上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