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人、后来者,同样需要“人才政策”高地的眷顾

烛照四方 2024-05-28 23:42:53

前两天,万众瞩目的雄安,有了新动态。

根据雄安发布的文章,雄安新区第二届科技·人才·创新周活动已于不久前举办,30位院士出席开幕式,可谓声势浩大。同时,文章罗列了雄安在引才、留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并首尾呼应,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其实不必去远方,雄安是个好地方”。

看过文章之后,忽然想起了之前在深圳的一些见闻。

当初有去深圳的打算,只因深圳的开放包容一直盛名在外,而且,传闻里,深圳洋溢着青春活力与遍地机遇。最先感受到深圳效率,是首次搭乘以深圳站为终点的火车,就破天荒体验到了火车提前进站的人生经历。这也导致了,原本在火车上过夜的计划被打破,就稀里糊涂的在凌晨三四点钟,仓促的和这座陌生城市实现了第一次会面。出站后,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句响彻华夏大地的深圳市宣传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

回想起来,当时瞬间一种强烈而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把远离家乡的离愁别绪都抛到了脑后,一下子联想到,这个标语已经见证了千千万万的人来往深圳,其中既有腰缠万贯的先富者,也有一穷二白的后来者,既有学富五车的高知学者,也有目不识丁的底层民众。无论来的人是何种身份,深圳都张开了热情的怀抱。这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象,每个外来者都不用有寄人篱下的别扭心理,更不用担心可能会被土著排挤歧视。

但是,随着在深圳待得时间越来越久,对这座城市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也开始感受到深圳在开放包容的背后,其实也有着隐藏的相反一面。引用之前深圳年轻人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便是“深圳挣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作为大都市的深圳,同样有着大都市共同的毛病——房价高企、物价高昂。而对比国内其他老牌大城市,作为后起之秀的深圳,在教育和医疗资源这种需要历史沉淀的资源方面,也是明显短板。“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所以,对于大多数来深圳的人,想要在这座城市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并不容易。

但是,大多数人并非所有人,到底还是有人过上优哉游哉的生活。一方面,是早期到深圳的人,吃到了丰厚的时代红利。在深圳星罗棋布的城中村里,土豪们的房屋不动产都是按栋作计量单位,光凭收租一项就能过上人人艳羡的滋润生活。在2015年前后,深圳房价飙升之后,在深圳扎根二三十年的家庭,大都能在财富上胜过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家庭。而高房价,同样也成为了后来者扎根深圳的一大阻碍。

在房价全国普涨的年代,高房价成为了引才、留才的阻碍,对于求才若渴的各地来说,这并非难事,于是全国各地方纷纷出台颇为优厚的人才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人才购房、租房补贴,并在健康服务、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当然,因人才而崛起的深圳,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在人才政策层层加码之时,也不由让人开始担忧,这种锦上添花的人才政策,是否会加剧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深圳还是那个属于全民的天堂吗?单拿子女入学一项来说,深圳优质公立学校的入学名额颇为紧俏,所以在底层家庭为子女入学焦头烂额时,不少有条件的家庭,会选择付较高学费让子女进私立学校。为何说人才子女入学有欠妥当呢?只因普通人已然在同龄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这种劣势,偏偏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竞争,出现某种程度上的代际传递。

谁也不好说,在千千万万底层人、后来者中,不会有人超越当下享受人才优待之人的成就;同时,谁也不好说,下一个中国的爱因斯坦,会是出生在一个享受人才优待的家庭,还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对于所谓人才,其实金钱奖励就足够了,至于其他方面的优待,对于成功者的锦上添花的效益,远不如拿来给底层者、后来者雪中送炭来得高。

写在最后,在人才政策遍地开花的当下,显然各地更习惯的还是摘桃子,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少数的人才身上,通过一系列的优待,吸引已然功成名之人,或者具备高学历、高技术这种极可能功成名就之人,完全忽视了绝大多数寂寂无名的普通人、后来者。人才固然是稀缺资源,但人才的产生,终究脱离不了亿万大众这个土壤。实际上,土壤丰厚了,人才自然涌现。在深圳之后,能做到英雄不问出处,给予全民一视同仁创新优待的地方,眼下还未有能出其右者。当然,跳脱于传统城市沉疴宿疾的雄安,确实值得期待。

0 阅读:0

烛照四方

简介:东聊一点,西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