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时收敛锋芒,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璞因挲果 2024-08-09 10:08:52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知道了入秋则四时过半,万物皆在“秋敛”中成熟。天地四时是如此,于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于收敛中逐渐走向成熟。从收敛欲望,收敛脾气开始,及至收敛锋芒,毕竟收敛锋芒,方可收获格局。

李康在《命运论》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以今人的语言表达,便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所说的:“一个人没必要把自己懂的东西都展现出来,因为人们不喜欢他们身边有什么人比他们懂的更多。”

人性本是如此,因此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通透于人性,更擅长于掩藏锋芒,戒除优越感。毕竟少一分张扬,多一份克制,才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争如东汉初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冯异。他随刘秀东征西战,协助刘秀建立起了东汉政权。然而刘秀打仗有个习惯,每每结束一场战斗,他都喜欢将将士们聚集一起,复盘战事。此时,众将领们最爱的便是炫耀如何威猛的杀敌,巧施计策。但冯异则不然,每每将领们开始夸耀武力计谋的时候,冯异则则独自躲到一旁,自行揣摩战斗中的得失。这低调的行事作风让刘秀对他十分的欣赏。

即便后来冯异身居要职,名声显赫,在路上遇到其他官员将领时,不论对方官职高低,功绩如何,他都会选择谦逊的避让。正是这般低姿态更使得刘秀对他相当信任。即便有人上书指责冯异权势过重,刘秀也是毫不在意,甚至还特意安慰他道:“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我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古往今来,多少身居高位的大臣将领都免不了被帝王猜忌,然而冯异能够稳步上升,长保富贵,则是由于他懂得,越是权势高重越需收敛锋芒,放低自己。唯有处于盛时懂得韬光养晦才能走得更长远。

反观韩信,作为刘邦麾下三杰之一,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最终却遭猜忌惨死,便是不知盛时藏锋收敛所致。

在明知刘邦对他心怀戒备的时候,他非但没有收敛行为还经常傲慢地对待同朝大臣。甚至连同为功勋战将的樊哙他都看不上眼。在樊哙热情款待他之后,一出门竟出言嘲笑道:“我竟然和樊哙这种人为伍!”

甚至时常在大老板刘邦面前夸耀自己的指挥能力胜过刘邦,称刘邦指挥十万大军便是上限,而自己则“多多益善”。当刘邦不满于他的行为时,他则装病不上朝以此硬刚老板。最终满朝上下都对他相当不满。这才有人告密韩信欲与陈希勾结反叛,而后吕后与萧何计诱入宫,将其杀害。

若非韩信这般锋芒毕露,处处要强,看似风光惹眼,却早已得罪满朝文武甚至自己的大老板刘邦,又何至于落得这般凄惨下场。

正如汪国真所言:“格局越大的人,往往把自己的姿态放得越低。”当锋芒毕露时,便是由盛转衰日。

毕竟人活一世,境到逆处要放平心态,处于盛时应保持谨慎,懂得韬光养晦,才能走得长远。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