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23年报要点

城城读书会 2024-05-30 08:10:18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研发和制造已完成了大规模的平台能力建设,在制造水平、研发能力、销售规模等方面都站上了全新台阶。2023年,公司加快推进全球化进程,开启“全球制造、全球服务、全球合作”新征程。按照既定战略规划,逐步释放优质产能,动力及储能电池业务出货规模增长迅速,市场占有率得到较快提升。

一、业绩简况

2023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78,358.72万元,同比增长34.38%,其中动力电池出货28.08GWh,实现营业收入2,398,386.8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4.22%、31.41%;储能电池出货26.29GWh,实现营业收入1,634,020.9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4%、73.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5,017.47万元,同比增长15.42%,其中本部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3,782.90万元,同比增长30.19%。

二、业绩主要驱动因素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消费电池业务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锂原电池销售额和出口额连续8年位列国内第一,电池电容器(SPC)产品获“2023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圆柱电池市场份额领先,根据EVTank统计,2023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亿纬锂能位列全球前四,国内第一。

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达28.08GWh,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4.22%,体现了较强的增长潜力。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动力国内电池市场份额4.45%,位列全国第四名,相较于2022年度,排名提升两位,市场占有率提升2.01%。

储能电池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三。公司储能电池2023年出货量达26.29GWh,同比增长121.14%。根据InfoLink、SMM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已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储能电芯出货第三。

1、消费电池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多元

消费电池主要服务于消费与工业领域,服务的市场包括智能表计、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联网、智能穿戴、电动工具等,是支持万物互联的关键能源部件之一。消费电池板块,传统消费领域需求总体稳中有增,新兴电子领域增量显著,细分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拉动锂电池的需求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全极耳2170040PL及高容量2170058E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性能需求,并基于圆柱电池应用优势,面向两轮车市场发布“麟驹”系列电池产品,助力轻型电动车绿色低碳化转型。同时,公司成立医疗电池事业部,根据不同需求开发出七大医疗电池解决方案,涉及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呼吸机、血糖仪、胶囊内窥镜、脑起搏器、可充电神经刺激器等多种应用场景,基本形成医疗电池全面解决方案。

根据艾媒咨询预测,全球智能电表市场空间将从2022年的119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52亿美元,CAGR为6.3%。

智能穿戴市场方面,据Canalys预测,2024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的增长率将达到10%。

随着全球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和各国政府减碳政策的推动,海外两轮车电动化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带动出行市场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电动两轮车锂电化率低,随着锂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合理化,将加快锂电化进程,带动锂电池需求增长。

工具市场穿越行业去库存期,锂电池需求已稳步回升,随着欧美各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锂电替代空间广阔。

清洁设备方面,随着人们对智能化家庭清洁需求的增加,2023年洗地机和全能基站型扫地机器人等大吸力、多合一的产品销量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市场对高功率、大容量锂电池的需求,市场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电池出货量增长

动力电池服务于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工程动力等领域。

报告期内,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达28.08GWh,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4.22%,体现了较强的增长潜力。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动力国内电池市场份额4.45%,位列全国第四名,相较于2022年度,排名提升两位,市场占有率提升2.01%。

报告期内,公司兼具安全性和经济性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并在报告期内顺利开展商业化,实现了量产装车。公司规划年产能20GWh的大圆柱电池工厂一期已在荆门完成投产,二期的首批设备也在2023年年底开始进场。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46系列大圆柱电池已经下线超过425万只,正式实现了商业化交付和应用。公司同步规划了沈阳、成都、匈牙利等地超50GWh产能的建设安排,以阶段性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46系列大圆柱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重要发展方向,公司通过技术及产能的先发布局,进一步提升全球领先供应商地位。

根据SNE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705.5GWh,同比增长38.6%。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有6家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已达63.5%。受益于行业增长,公司的动力电池出货量也持续保持增长。

根据GGII预测,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800万辆,全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将接近20%,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150万辆(含出口),电动化渗透率有望超过3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00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突破40%。

GGII预测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820GWh,同比2023年增长20%。

3、国内及海外旺盛的装机需求推动储能电池出货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储能电池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三。公司储能电池2023年出货量达26.29GWh,同比增长121.14%。根据InfoLink、SMM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已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储能电芯出货第三。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全新一代Mr旗舰系列产品,Mr.Big电芯容量高达628Ah,采用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能量效率达到96%;Mr.Giant系统采用标准的20尺柜,能量达到5MWh,系统能效高达95%。公司在业内率先推出储能专用大铁锂电芯,有效解决大规模电站在管理、安全和经济方面的多重挑战,满足TWh时代趋势。公司规划的行业首个单体规模最大的60GWh储能超级工厂正在建设中。

世界各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下,加速推动能源体系由化石燃料向风光清洁能源转型升级,建设以风光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平抑大规模风光装机并网后的电力波动,亟需大规模储能。2023年以来,锂电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进一步打开了储能市场的增长空间。中国双碳目标推进,国内持续拉大的峰谷电价差,美国IRA法案和欧洲净零工业法案的落地,为全球储能产业发展提供长期持续动力。

未来,随着中国风光装机强配储能政策的落地以及中国储能及电力现货市场逐渐完善,中国电力储能盈利模式有望打通,盈利将持续提升,储能将逐渐由政策强配步入市场化推动的发展阶段,预计迎来高速发展。

伴随欧美主要经济体降息周期临近,储能性价比预计更加凸显,北美大储市场预计还将迎来更大的需求弹性,欧洲户用储能在经历较长的去库周期后,预计也将迎来增量的装机需求。

算力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对储能技术及产品的大量需求,为储能产品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储能产品的使用有助于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实现能源效率的提升。

2023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196.7GWh。根据InfoLink预测,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增速为35%,达到266GWh。根据S&PIHS预测,预计2023-2027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为38.4%,预计2028年新增需求突破1TWh,迈入TWh时代。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同时掌握消费、动力和储能电池核心技术的锂电池平台型龙头企业。公司深度布局全形态锂电池技术与产能,已经形成锂原电池、软包三元、方形三元、圆柱三元、方形铁锂、圆柱铁锂等全形态锂电池谱系,并在46系列大圆柱电池、628Ah大容量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上率先布局,推出相关产品并成为公司先进电池技术代表产品。公司当前已实现锂原电池连续8年销售额和出口额国内第一,储能电池2023年出货量排名位居全球第三,动力电池2023年国内出货位居全国前五。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金成博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电池,至今已有30多年的从业研究经验。公司中央研究院负责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预研,各研究分院负责专业领域的技术研发,从而形成对各业务BG、各下属公司的技术支撑和共享机制。公司培养了超过五千人的研发团队,拥有23万平米高水平研究院,已建成19个大型研发实验室和中试线,通过强化成果转化力度,快速响应下游需求,形成了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

2、品牌优势

公司以“EVE亿纬锂能”作为主品牌,运用“品牌平台定位模型”确立了“全系列锂电池全球领导品牌”的品牌定位。

3、品质优势

公司(和子公司)以ISO9001为基础,融入IATF16949、QC080000等十余项国际先进管理标准,建立了车规级的、国际领先的电池系统产品开发流程体系,TUV莱茵、UL美华的各项证书,助力亿纬动力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4、数字化生产优势

自动化程度是决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锂电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将直接决定动力电池、材料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公司目前所有产线已基本实现全部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生产、管理方式,达到全国行业的最高标准。这种生产、管理方式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规避了人工操作带来了误差,产品的成品率、可靠性和一致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5、供应链管理优势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供应链竞争优势越发重要。公司积极布局镍钴锂资源-电池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箔、铝箔等)-电芯及PACK上下游资源,不断拓展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韧性供应链;同时布局锂电池回收再生业务,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品循环再利用,为原材料供应提供了保障,目前已构建“镍钴锂矿-电池材料-电池回收-电池再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绿色供应链。

四、全球化布局进展

公司重视海外市场的开发,推进多种模式与国际客户展开深入合作,逐步构建多产品体系的海外产能供应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及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欧洲的匈牙利规划了工厂项目,分别建设一定规模的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产能,以就近配套为主要原则快速满足当地客户需求。其中,公司已在马来西亚与PKL及其控股公司签订购地协议,用于投建“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以支持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地区电动两轮车及电动工具制造企业;公司与匈牙利Debrecen政府的子公司签订购地协议,依托国内制造优势及运营经验,计划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45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大规模建设大型圆柱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快速响应匈牙利当地关键客户对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的需求产能。

除直接在海外建设产能外,公司积极探索新模式,通过收取授权许可费的模式与DaimlerTruck、PACCAR、ElectrifiedPower三家国际知名公司达成重要合作,拟合资在美国当地建设动力电池产能,服务于北美的重卡市场。此合作模式代表了公司的锂电池技术水平得到全球市场高度认可,且有利于各方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协同互补,是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五、持续研发投入

公司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共28.71亿元,同比增长26.9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除了推出46系大圆柱电池、全新一代“Mr.Big”和“Mr.Giant”储能产品、医疗电池等技术领先产品外,还积极布局了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能等多项前沿技术。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锂金属二次电池已成功攻克三大技术难点,基于10Ah的电芯,最高可实现580Wh/Kg,支持5C的输出,同时全性能测试可满足UL1642和UN38.3的安全要求。

半固态电池基于50Ah的软包电池,可实现400Wh/Kg,超过1,000次的循环寿命,使用温度可拓展到-20℃-80℃,目前已完成设计定型。

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已开展聚合物类固态电池的研究,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室温下的稳定运行。

大方型钠离子电池基于聚阴离子正极和硬碳负极,比能量110Wh/Kg,10C下容量保持率高达90%,-40℃下仍能正常工作,材料数据实测已超过10,000次循环,未来将围绕“0”碳指标,进行超大容量绿色钠离子电池开发。

氢燃料电池方面,公司已完成150kW氢能电池电堆开发,体积功率密度达到4.0kW/L。

六、未来展望

在未来,公司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于“做世界上最好的锂电池,成为行业领先企业”,明确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在行业内技术领先地位,继续提高产品品质。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公司将以“打造最具创造力的锂电池龙头企业,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为新愿景,在极度认真地做好各项运营工作的同时,拿出放眼全球格局、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的勇气,在“锂电池与智慧生活”和“新能源”两大赛道上奋力前行。

1、进一步提升“技术”和“质量”能力,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锂电池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进一步推进现有产品的工艺优化和性能升级,进一步加强产品制造过程的管控,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其中,锂原电池在保持领先地位的基础上,持续强化在智能表计、物联网设备、汽车产品等市场所需的长寿命、高可靠、宽温等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创新结构设计,提升电源可靠性,加大产品竞争优势;

在动力电池方面,公司持续开发快充技术,同时在大圆柱电池上发挥极致制造效率和高一致性、高可靠性优势,形成量产能力;

在储能电池方面,公司面向TWh级别储能规模升级628Ah电芯技术开发,实现电芯及系统层级的成本双降。

2、巩固现有市场领先优势,开拓新兴市场

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在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三大主要业务市场的领先优势,继续加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开拓,推动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3、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造行业灯塔工厂

全球行业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行业竞争加剧,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新工厂将以建设行业灯塔工厂为目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技术性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能耗,采用高水平自动化生产线、质量在线检测技术、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制造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4、深化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品成本竞争力

随着行业持续发展,制造工艺逐步成熟,产品质量差距进一步缩小,成本已成为产品核心竞争要素。公司多年深化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新产品、新工艺降低每Wh成本,致力打造亿纬王牌产品。王牌产品大圆柱电池尺寸标准,制造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降低50%。王牌产品LF628K储能电池采用超大电池CTT技术,相较于314Ah电池可减少电芯数量50%,提升生产效率30%。此外,通过簇级别尺寸的优化,可适配行业标准集成方案,降低客户使用成本。

5、推动节能减排,践行绿色运营

公司秉承“遵守法律、持续改进、防治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更优的能源利用效率,为社会提供绿色产品”为能源方针,推行绿色制造体系,同时公司采用新工艺与先进设备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先行者,公司已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公司将持续探索和创新,以“零碳工厂”为目标进行新工厂建设,用更有温度和力量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更加绿色节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亿纬力量”。

【相关链接】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巴菲特读书会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0 阅读:129
评论列表
  • 2024-05-31 08:26

    股价升了再说[呲牙笑]

城城读书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