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养老金调整,中央定调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目的就是打破这种“高者愈高”的机制。同样的工龄,涨钱时前者仅因养老金基数高,就比基数低的多涨几倍的钱。
下面用真实案例解析:
养老金上调“三步曲”中的挂钩调整到底是如何拉大差距的?若取消“养老金基数挂钩”这项后有什么变化?以湖南两位企事业退休人员为例:
事退高级教师王老师:工龄40年,月领养老金8810元 ,
企退工人刘师傅:工龄41年,月领养老金4210元 ,

1. 工龄挂钩: 每多干1年,每月多涨X元(湖南2024年为1.2元/年)
2. 基数挂钩: 按现有养老金水平,直接乘以百分比(湖南2024年为1.35%)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与工龄挂钩:王老师:40年×1.2元=48元,
刘师傅:41年×1.2元=49.2元,
与养老金基数挂钩:教师王老师:8810元×1.35%=119元,
工人刘师傅:4210元×1.35%=57元,
合计每月挂钩调整这项的上涨金额为:
教师王老师:48+119=167元
工人刘师傅:49.2+57=106.2元
从以上可知,仅挂钩调整这一项教师就比工人多涨:167-106.2=60.8元。
而该教师的养老金已是工人的2.1倍,但每月涨钱额却是工人的1.57倍。养老金基数挂钩让高养老调资快速超过低收入者。
若取消基数挂钩,仅保留“工龄挂钩”会怎样?假设2025年湖南调整规则:
取消与基数挂钩 ,只与工龄挂钩,
工龄单价从1.2元/年提高到2元/年,
再来重新计算一下,
与工龄挂钩:
教师:40年×2元=80元
工人:41年×2元=82元
对比一下变化:
教师月涨幅从167元→80元,下降52%
工人月涨幅从106.2元→82元,下降23%
两人月涨幅差距从原来相差60.8元,到仅仅相差2元,缩小了97%的差距!
难怪网友们议论纷纷:养老金年年上调,不能差距越来越大!要缩小差距,假设连续调整5年,若养老金基数不上调,
那么,
教师累计涨:80×12×5=4800元 ,
工人累计涨:82×12×5=4920元,
按以上则工人5年总涨幅反超教师,或将彻底扭转“高者恒高”的现状。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无需自己缴养老金,2014年前为视同缴费,却享受更高替代率,退休金占工资80%,而企业人员缴费30年,替代率仅40%。基数挂钩更加剧了双轨的不公。
二是从以上湖南案例来看,基数挂钩部分占总涨幅的70%左右,实际上是用参保人的钱,给高收入群体发额外红利。综上所述,养老金调整中的与基数挂钩变成“峰上垒峰”。又据2022年数据显示,事退人员人均养老金是企退的1.8倍。
作者观点:建议设置5至10年过渡期,逐步降低与基数挂钩比例,比如从1.35%→0.9%→0.45%。工龄挂钩中工龄单价可分级,比如20年按1.5元/年,20至30年按2元/年,30年以上3元/年,这样既奖励了长期贡献者,又避免了与基数挂钩,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当一位教龄40年的教师比工龄41年的工人每月多拿4600元养老金时,这已不是贡献差异,而是制度有缺陷。取消基数挂钩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让社保回归“保基本、兜底线”的初心。
养老金缩小差距,如同给低收入群体雪中送炭。谁没有老去的一天?
梦!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