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末的反秦战争,要挂出“楚怀王”的旗号?

人文之光 2024-07-05 18:53:40

秦朝末年,秦朝占领的关东六国故地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秦武装斗争。而这些武装斗争的领导核心,楚义帝为元首的“义帝朝廷”。

楚义帝名字叫熊心,是战国时代楚国君主楚怀王的后代。而反秦势力在拥立熊心为义帝,领导各路抗秦势力的同时,熊心也宣布自号“楚怀王”——当然,这目的是为了引起天下人的共鸣,即通过想起战国时代那个楚怀王的遭遇,更加坚定抗秦的斗争。

只是,按照现代的视角来看,战国时代的楚怀王干了很多荒唐事,但是为什么他的遭遇却能坚定六国人民抗秦的决心和意志?

1、战国版本的楚怀王

战国时代的楚怀王的这辈子,干了两件蠢事儿,当然这个蠢事儿是按照现代视角来看的。

第一件是听信张仪的忽悠。张仪告诉楚怀王,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就割让六百里土地给楚国。楚怀王盘算,认为楚军将士即便浴血奋战,想吞并他国六百里土地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和齐国断交就能得到秦国土地六百里,那无疑是等于捡了天大的便宜,于是楚怀王和齐国断交。不曾想,事后张仪表示:秦国的六百里土地自己做不了主,但是自己倒是有六里的封地,可以送给楚国。这件事让后世觉得楚怀王好蠢。

第二件是楚怀王再度被张仪忽悠,去秦国访问。结果不曾想秦昭襄王趁机扣押楚怀王,并打算借此勒索楚国好处。当然楚国王廷也及时拥立新的国王——楚顷襄王登基,继续抗秦。而楚怀王也在秦国悲愤而死。这件事也被后世认为,是楚怀王的蠢事儿代表。

其实小编上小学的时候,看历史故事,也觉得楚怀王好蠢。但是随着有了人生阅历以后,倒是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秦国采取这些诈骗手段之前,诸侯国之间是非常讲诚信的。最起码非但楚怀王,其他诸侯国也没觉得,秦国人会这么没有底线,如此没有信用。

先秦时候的先民是讲究诚信的,古人还有“失信不立”的说法。而秦国的这一系列操作,无疑属于典型的拉低道德水准的行为。

所以后世有诗人表示: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句话用于形容战国后期的局势倒是非常恰当。因为秦的成功,确实有卑鄙这个催化剂的功能。

2、集体记忆

对于当代人来说,对楚怀王的印象是蠢。但是对于战国后期乃至秦朝时期的老百姓来说,楚怀王给人的印象更多是让人感到悲愤和怜悯,因为楚怀王的悲剧是秦人无底线造成的。同时,秦政的残暴也是天下人公认的。

其实秦始皇在位后期,民间反秦势力就处于暗流涌动的状态。最起码很多六国残余势力,依旧在民间不断活动。大泽乡是偶发事件,但其实也是必然现象。现代很多人认为,陈胜骗了戍边的士兵,因为秦法不认为“失期当斩”。但是,作为当事人,如果不是因为对秦法的残暴有预判,又怎么能跟着陈胜造反?如果秦法并不残暴,那九百多士兵就一个人都没出来质疑陈胜的说法?要知道,杠精这个种类古代也是有的。而九百多士兵里,一个杠精都没有,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秦法的恐怖,已经让杠精吓破胆,不敢抬杠了。说白了,杠精也怕铁拳。

而秦末的起义,之所以打出楚怀王的旗号,无疑就是想利用这个旗帜,勾起天下人对楚怀王的集体记忆:楚怀王本着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互信,本着当时的“国际惯例”,相信了秦人的各种许诺,但是秦人压根不把信用当回事,还通过卑鄙手段削弱楚国实力,吞并六国,并压迫六国百姓。

这些宣传无疑可以带动情绪,让抗秦军民更加同仇敌忾,顶住秦的讨伐军。而从效果来看,这种宣传无疑是很成功的。

3、结语

秦的暴政在六国人民的怒火之下,灰飞烟灭。

只是,被秦人破坏的道德观,却没能得到扭转。

秦垮台的四百年后,一个叫司马懿的人,进一步拉低了道德底线。

0 阅读:7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