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王军霞夺奥运冠军,春节却被人送花圈,直到去世仍住一居室

粤城时刻 2025-04-09 10:02:39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军霞的名字响彻全球,她拿下女子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成为中国田径的骄傲。

可在这耀眼成绩背后,有个默默付出的身影——她的教练毛德镇。他带她登上巅峰,却在春节收到花圈的威胁,直到去世都住在一居室里。

毛德镇是谁?

毛德镇,1937年3月21日生在大连瓦房店市。那年头战乱不断,他家境一般,父亲靠打零工养活一家人。小时候,他没啥玩具,就喜欢满村子跑,田间小路成了他的乐园。

后来,他长成个壮小伙,跑步跑出了名堂,进了当地的田径队。虽然没拿过啥大奖,但这份热爱让他跟田径结下了缘。

退役后,毛德镇没离开田径,干脆转行当了教练。1980年,他到大连体育学校上班。那会儿条件差,跑道是土的,队员鞋底都磨穿了,他还得自己掏钱买点装备。

每天早上五点,他准时到场,手里捏着个旧秒表,站在风里喊口令。几年下来,他带出了孙日鹏这些好苗子,在省里小有名气。

1994年,毛德镇的人生来了个大转折。那时候,王军霞刚跟原来的教练马俊仁闹翻,状态差得不行。中国田径中心急了,找到毛德镇,让他接手。当时他正在操场边收拾器材,领导一说,他没多想就点头答应了。

王军霞那会儿身体和心理都不好,训练跑几圈就喘不上气。毛德镇没急着逼她跑,而是先带她调整状态,还找了个医生朋友帮忙检查身体。

1995年6月,他正式成了王军霞的主教练。他重新给她定了训练计划,每天盯着她的跑姿和节奏。那年夏天,他带她去海边跑步,用沙滩练力量。

1996年初,她状态回来了,顺利通过奥运选拔。到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王军霞先在10000米拿了银牌,又在5000米决赛拼尽全力,跑出15分24秒23,摘下金牌。

那一刻,毛德镇站在场边,手攥得紧紧的,心里肯定不好受——不是难过,是激动。

毛德镇带王军霞夺冠,不是靠运气。他有经验,知道咋调状态,也舍得下功夫。那几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扑在队员身上,自己家里的事都顾不上。

他的付出换来了中国田径的历史性突破,可谁也没想到,这光鲜背后,他的生活却越来越难。

春节收到花圈的日子

毛德镇接手王军霞没多久,麻烦就找上门了。1995年下半年,他开始接到怪电话。半夜里,电话响个不停,对面声音阴森森地说些威胁的话。

他没当回事,以为是恶作剧,可电话没停过。有回还警告他别管队员,不然有他好看。他挂了电话,一个人站在窗边,盯着外面的路灯,眉头皱得老深。

为了让队员安心训练,他租了个偏僻的小屋当宿舍。地方破得很,周围全是草,门都关不严。他让队员住里屋,自己睡在门口那张硬板床上。

夜里,他常起来看看情况,手里攥着根木棒,生怕出啥事。王军霞后来回忆,说有回半夜醒来,看见他蹲在门口,手里拿把旧刀,背影瘦得让人心酸。

1996年奥运会后,他回了趟大连,想喘口气。可那年春节前,他推开家门,愣住了——门口放着个白花圈,纸带子在风里晃荡。

那一刻,他心里肯定翻江倒海。他弯腰捡起花圈,放到院子角落,没声张。晚上,电话又响了,对方恶狠狠地咒他活不长。他攥着听筒没吭声,等对方挂了才松手。

第二天,他跟没事人似的扫院子,把花圈的痕迹清理干净。家里人吓坏了,他妈听说后直接病倒,从此精神就不好。他媳妇劝他报警,他摆手说不用,怕事情闹大影响队员。

他就这么扛着,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啥滋味。没几天,又一个电话打来,威胁要找他家人麻烦。他挂了电话,走到老妈床边,安慰她几句,自己却一夜没睡。

这花圈的事儿,到底咋回事?有人猜是训练方法惹了人,也有人说是因为他接手王军霞,得罪了谁。那年头,体育圈利益纠葛多,他一个老实人,哪懂这些弯弯绕。

他没跟外人提过这茬,训练时还跟队员说春节过得挺好。可家里人知道,他从那以后瘦了不少,眼底总有血丝。

毛德镇不是没想过退缩,但他放不下来。他怕自己一走,队员没人管,奥运会的事儿就黄了。他咬牙挺着,每天照常去训练场,手里的秒表从没停过。这份硬气,真不是谁都能有的。

晚年生活与去世

1997年,毛德镇从大连体育学校退休了。他没闲着,收拾行李去了广东伟伦体育运动学校接着干。学校给他分了个一居室,墙皮都掉了,窗户漏风。

他把带来的几件衣服往床上一扔,就开始忙活。新队员跑步时,他拄着根木杖站在场边,指点动作。年纪大了,他腿脚不利索,可眼睛还是那么尖。

他日子过得忒简单。屋里就一台黑白电视,几把破椅子,吃饭也就是一碗面条配点咸菜。女儿去看他,见他连衣柜都没一个,气得直埋怨。

他端着杯凉水,笑笑说:“够住就行,我不挑。”工资发下来,他留点零花,大头都寄回家。鞋穿破了,他拿胶补补接着穿,谁劝都不听。

2008年,他身体不行了。先是咳嗽,后来胸口疼得厉害。去医院一查,肺癌晚期。医生说他得抽胸水,他点头就去了,疼得满头汗也没哼一声。

确诊后,他没啥钱治病,就靠输液撑着。15个月里,他从130斤瘦到90斤不到,病床上躺着,瘦得皮包骨。床边那台旧风扇吱吱响,他盯着天花板,也不喊疼。

王军霞听说后,从上海赶来看他。她带了几万块钱,想让他转院。他推开钱,声音弱得像蚊子哼:“没用了,别花。”她没辙,眼泪啪啪掉,他却扭头看窗外。

那一刻,谁也不知道他想啥,也许是觉得这辈子值了,也许是放不下一辈子的跑道。

2009年6月1日,毛德镇走了,72岁。他临走前交代家里别搞啥仪式,简单点就行。丧礼那天,弟子们都来了,灵堂就设在个小屋里,墙上挂着他那张黑白照。

王军霞跪在前面,手扶着棺材,眼泪止不住。他的骨灰埋在大连公墓,墓碑上没啥花哨的字,就简简单单刻了名字。

毛德镇这一辈子,没享过啥福。他把最好的年华给了田径,换来奥运金牌,自己却落得个清贫结局。

0 阅读:87

粤城时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