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一段不太为人知的历史:犹太人差点儿就在这儿建了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历史上管它叫“河豚计划”。
这计划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搞出来的,打算利用犹太人的钱和影响力给自己撑腰,结果呢,计划破产了,犹太人也没能在这儿站住脚。那么,到底为啥这事儿没成?是谁把这计划给搅黄了?

20世纪初,犹太人在欧洲日子不好过,排犹主义(反犹太主义)搞得他们四处逃命。
1903年,沙皇俄国搞了次基希涅夫大屠杀,45个犹太人被杀,数百人受伤,这事儿直接逼得不少人收拾包袱跑路。有些人就跑到了中国东北,尤其是哈尔滨。
哈尔滨这地方,19世纪末因为修中东铁路,已经有了不少俄国移民,犹太人也跟着来了。他们在这儿扎根,搞生意,开商店,建学校。
到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的犹太人口最多时有1.5万左右。社区里啥都有:医院、商会、犹太会堂,日子过得还挺像样。

再往后,欧洲的局势更糟了。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疯狂迫害犹太人。1938年的“水晶之夜”之后,德国犹太人被抓的抓、赶的赶,逃难成了唯一出路。
可问题是大半个世界都不欢迎他们,美国、英国这些地方都收紧了难民政策,犹太人只能到处找落脚点。中国这时候就成了个例外。上海有租界,入境政策松,1938到1941年间,大概2.4万犹太难民跑到了上海避难。
不过,东北的情况跟上海还不一样。在东北,犹太人不光是来躲灾的,日本还给他们画了个大饼,说是要在这儿划块地,让他们建国。这就是“河豚计划”的起点。

“河豚计划”听着挺神秘,其实是日本在1930年代搞出来的一套策略。名字来源于河豚鱼——好吃但有毒,意思是犹太人能给日本带来好处,但也可能有风险。
日本为啥对犹太人感兴趣?这得从1904年的日俄战争说起。那时候,美国有个犹太金融家叫雅可布·歇夫,因为恨沙皇俄国反犹,掏了2000万美元借给日本打仗。日本靠这笔钱赢了俄国,从此对犹太人的财力和影响力印象深刻。
到了1931年,日本占了中国东北,搞了个伪满洲国,但日子不好过,国际上挨骂,经济上被封锁,缺钱缺得厉害。这时候,欧洲的犹太人正被纳粹赶得满世界跑,日本就动了心思:能不能把这些难民弄到东北来,带着钱和技术帮自己一把?
1934年,日本企业家鲇川义介写了篇文章,叫《一项邀请5万德国犹太人来满洲国的计划》,公开提出这想法。1938年,日本内阁开了个“五相会议”,正式拍板干这事儿。

“河豚计划”的目标挺明确:
捞钱:犹太人做生意有一手,国际人脉也广,日本想让他们带钱来,帮伪满洲国搞工业。
拉关系:犹太人在美国有点影响力,日本想着让他们帮忙游说美国,减轻点制裁压力。
添人口:东北地大人少,日本想多弄点人过来,稳住统治。
计划里说,要在东北划块地给犹太人住,甚至让他们自治,前提是得给日本掏钱、出力。日本军方里头,安江仙弘和犬冢惟重是这计划的主推手。
他们还搞了点动作,比如1938年封了东北的反犹报纸《我们之路》,安抚犹太人;1939年还请哈尔滨犹太领袖亚伯拉罕·考夫曼去东京谈合作。

“河豚计划”批下来后,日本开始行动了。1939到1941年,大概2万犹太难民通过日本到了中国,大部分去了上海,少部分到了东北。哈尔滨的犹太人修房子、开店,日子过得像模像样。但这计划推起来可没那么顺,问题一大堆。
日本内部对这事儿意见不一。有些军方大佬觉得犹太人来了不靠谱,怕惹麻烦。加上日本跟德国关系近,1936年签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40年又加了《三国同盟条约》,德国一看日本对犹太人这么好,脸就拉下来了,几次警告日本别搞这套。

美国那边,尤其是犹太团体,对这计划特别反感。1940年,美国犹太人大会主席斯蒂芬·怀斯跳出来喊话,说日本跟德国是一伙的,劝犹太人别上当。这话一出,不少犹太难民就犹豫了,不想去东北。
中国东北的老百姓恨日本侵略者,看见犹太人跟日本走得近,也没好脸色。1940年,哈尔滨街头还闹过事儿,当地人砸了犹太人的店,喊着要把他们赶走。犹太人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
日本嘴上说得好听,说要给犹太人划地,可实际啥也没干。1939年,安江仙弘去松花江边转了转,说是要建定居点,结果没下文。犹太人一看,这不就是空头支票吗?

“河豚计划”到1942年彻底黄了,日本政府正式把它搁置。为啥没成?原因多着呢,里里外外都有份儿。
1941年,日本跟德国正式结盟,德国对日本的亲犹政策不爽,几次抗议让日本很难受。德国大使馆直接说:你们要跟我们站一块儿,就别搞犹太人那一套。日本为了保住跟德国的关系,只能把计划扔一边。
美国犹太团体不光自己反对,还到处宣传,让日本的算盘落空。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跟美国彻底翻脸,想靠犹太人拉美国一把的梦算是碎了。国际上也骂日本侵略,谁也不支持这计划。

犹太人内部有的领袖觉得跟日本合作是跟侵略者混一块儿,不地道。1940年,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魏斯跟日本官员见面,直接拒绝了合作。加上不少难民想着去美国或者巴勒斯坦,没人愿意往东北跑。
东北的抗日武装和老百姓没少给日本添堵。东北抗联到处搞破坏,弄得这地方一点儿也不安稳,犹太人想在这儿建社区根本站不住脚。1940年哈尔滨那次冲突,直接把犹太人吓得不轻。
打到后来,日本把心思都放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上了,东北开发不那么重要了。1942年,日本高层一合计,觉得这计划费力不讨好,干脆停了,把资源挪到别处。
所以,谁阻止了他们?不好说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德国、美国、东北老百姓、犹太人自己,还有日本内部的变卦,凑一块儿把这事儿给搅黄了。

“河豚计划”没成,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洲国垮了,东北的犹太社区也散了。
大部分犹太人走了,有的去了美国、澳大利亚,有的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去了那儿。少数人留下来,比如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后来入了中国籍,帮新中国干了不少事儿。
计划的主推手安江仙弘,日本输了后被盟军抓了。1948年东京审判,他因为参与侵华被判了无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