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以为过敏是一种小毛病。打个喷嚏、皮肤痒、眼睛红。
错了。
严重的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核武器级误伤。可以在几分钟内杀死一个健康成年人。

这背后不是体质虚弱,不是饮食习惯,而是人类进化的一场“乌龙”操作。罪魁祸首,不是过敏源,而是已经从我们生活中消失的“老朋友”:寄生虫,特别是蠕虫。
几百万年来,蠕虫一直是人类体内的“常驻人口”。饮水、排泄物、再饮水,循环往复。人类的免疫系统,就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打磨出来的,专门对付这种巨大、厚皮、难杀的生物兵器。
蠕虫不是病毒,不是细菌。它们是地表级别的怪兽。所以免疫系统也不得不调动“重火力”——IgE抗体、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一整套“爆破编队”。
IgE负责识别敌人,是启动开关;肥大细胞储备毒素,是引信;嗜酸和嗜碱细胞是特种兵,专职肉搏和指挥。一旦识别到入侵物种,比如蠕虫外壳蛋白,IgE一出,肥大细胞被武装成移动地雷。接着就是大面积炎症、水肿、粘液狂喷、平滑肌强收缩,把蠕虫整个“冲”出体外。
这个过程,在进化历史上救了无数人命。但关键是,这套机制设计的时候,假定“蠕虫永远存在”。
直到我们发明了下水道。直到我们把排泄和饮水彻底分开。直到我们把蠕虫从卫生条件中彻底消灭。免疫系统还没反应过来,它还在“打蠕虫仗”。
问题就出在这里:没有蠕虫了,但这套暴力机制还开着。于是,一点花粉、一口虾肉、一丝汗液,甚至一根狗毛,都可能被误识为“敌军蠕虫碎片”。
于是,整个武装系统瞬间启动,炸药包全线引爆。血管漏水,组织水肿,全身瘙痒。肺部收缩,气道堵塞,呼吸困难。肠道大抽筋,剧烈腹泻。
最终,全身毛细血管扩张,血压瞬降,器官缺血,昏迷,休克。这就是“过敏性休克”。几分钟内致死。
人类历史上最暴力的免疫反应,本是为了驱逐体内的寄生虫,现在,却拿来对付食物残渣和空气颗粒。
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科学家至今都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会对特定物质产生IgE抗体,而大多数人不会。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有人小时候不过敏,成年后突然过敏。更不清楚,为什么有些过敏会神秘消失,而有些终身不愈。
猜测很多。有说是蠕虫的缺席,有说是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有说是污染物堆积过多。可能全有,也可能都不是核心。
但数据很清楚。
从20世纪开始,发达国家的过敏和自身免疫病数量直线上升,和蠕虫感染下降几乎同步。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曾经被压制的核按钮,现在没人看守了。
免疫系统为了应付蠕虫,把自己训练得过于敏感、过于暴力。现在蠕虫不在,枪口反而对着空气扣动扳机。
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最高,也要几天。而一次过敏反应,几分钟足以致命。你可能没见过,但全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死于过敏性休克。
不是他们体弱,而是他们的免疫系统太强。太强,反而成了自己身体最大的敌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医学界正在努力。是否可以模拟蠕虫的免疫“温和剂”?是否可以用疫苗抑制IgE的生成?是否可以更精准地“收编”肥大细胞?
都在研究,但目前没有定论。
我们不能回去喝脏水,再来一次“与虫共舞”。进化留了一套威慑系统。可惜它没跟上社会进程。
一场普通的过敏,其实是一次上亿年进化与现代文明的错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