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上海教师临终前叮嘱妻子:一定要见到润之,将我们的事告诉他

红色天空录 2022-09-16 18:54:18

毛主席

前言

1950年8月,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毛主席见到了一位来自上海的教师。

一看到她,毛主席就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不放,激动地说道:“舜华啊,没想到你还活着呀!”

毛主席的话,让眼前的这位妇女瞬间眼眶泛红,她的记忆,也随之回到了过去那段艰难的岁月……

富家千金为闹革命与家人决裂

1902年,湖南省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迎来了一个女婴的啼哭声,家人给孩子取名为朱舜华。

1917年,15岁的朱舜华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期间,朱舜华结识了进步女学生何宝珍。这个何宝珍,就是后来成为刘少奇夫人的何宝珍。

何宝珍出生贫寒,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学习,得益于校长夫妇的慷慨资助。

因此,何宝珍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为了实现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老师的理想,何宝珍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寒暑假也不回家。

何宝珍

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何宝珍还常常到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她最喜欢阅读的刊物包括《新青年》《湘江评论》等。

随着眼界的开阔,何宝珍的思想也越发进步。

而朱舜华也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女孩,常常来图书馆借书。一来二去,朱舜华就与何宝珍成为了朋友。

两个女孩的家庭出身虽然有很大差距,但她们对当时的社会看法一致,非常聊得来,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朱舜华所在的学校将这一运动视为洪水猛兽。

为了防止学校师生参加该运动,校长将学校大门锁了起来,明令禁止学生出入校园。

由于被封在学校里,朱舜华等人无从得知五四运动的相关消息。

但是,没多久就有人将相关消息从围墙外扔到学校内。何宝珍看到后激动万分,立即将湖南省学生联合会罢课宣言中的警句与段落抄录下来,并张贴到学校的墙上。

五四运动画作

当同学们看到:

外交失败,内政分歧,国家将亡,急宜挽救,京师学界倡议于先,津沪群众声援于后,内之振我民气,外之挫彼敌锋,共矢贞忠,以示天下。夫学生之求学,以卫国也,国之不存,学于何有?

这些震耳欲聋的话语时,无不义愤填膺。

很快,她们决定加入这场运动,纷纷剪掉辫子,手持一面三角小旗,喊着“打倒列强,反对二十一条”的口号,踩着凳子,越墙而出,加入游行队伍。

同年6月,衡阳中等学校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负责领导湘南学生运动。

期间,朱舜华与何宝珍代表自己的学校参加了成立大会,并出任学联干事。

此后,她们率领其他进步女学生,深入街头巷尾,城市农村,贴标语,发传单进行宣传,试图唤醒国人。

五四运动后,毛主席、恽代英等人多次来到衡阳宣传马列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指导和组织学生运动。

毛主席年轻时期

就这样,朱舜华与毛主席、杨开慧、刘少奇等人相识。

1920年7月,朱舜华又参加了“驱张”代表团。当她回到汝城,激情澎湃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时,封建家庭的亲人却认为她的行为大逆不道,极力反对,百般阻挠,甚至以断绝经济相威胁,试图阻止她参加革命运动。

经过毛主席与杨开慧的教导与鼓励,朱舜华决定脱离封建官僚家庭。

她公开宣称:

“我不稀罕什么荣华富贵,对自己选择的道路绝不后悔!”

看到朱舜华的革命决心如此坚定,毛主席非常敬佩。

同年11月,朱舜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朱舜华因为与何宝珍发动第三女师学潮被学校开除。

10月,在别人的介绍下,朱舜华与同样被学校开除的何宝珍一起来到小吴门清水塘22号找毛主席。

1921年,毛主席与何叔衡在长沙成立湖南支部,由毛主席担任书记,租下了清水塘22号的一处平房,作为秘密活动机关。

何叔衡

这里地处偏僻,不易暴露行迹。为了帮助毛主席,杨开慧辞掉了中学老师的工作,来到这里做机要联络。

杨开慧看到从衡阳赶来的朱舜华与何宝珍,高兴的拉着她们到清水塘,一走进房间就热情的向母亲介绍道:“妈,给你两个女儿!”

老太太高兴地连声说好。

1923年,在毛主席与杨开慧的介绍下,朱舜华与贺恕结婚,何宝珍也与刘少奇结为夫妻。

与朱舜华一样,贺恕也是毛主席的老友,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意志坚定的革命者。

贺恕出生于书香世家,19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与毛主席相识。

1918年,毛主席还与贺恕一起结伴前往北京大学旁听,认识了李大钊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9年,在毛主席的影响下,贺恕联合几位同学,组成了衡阳以及湘南地区第一个爱国团体——沙子会。几个年轻人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救国救民。

贺恕

1920年,毛主席在长沙创立文化书社,委托贺恕负责衡阳分社。

期间,贺恕常常前往长沙购进书刊,并向毛主席请示汇报工作,然后回到衡阳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年,贺恕还协助毛主席创办自修大学。次年,在毛主席的介绍下,贺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初,贺恕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以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受到了列宁的接见。

回到国内后,贺恕被任命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

为革命痛失5个孩子

与贺恕结为夫妻后,为了方便革命工作,朱舜华改名为张琼。

随后,他们夫妻二人被派往水口山矿从事工人运动,贺恕担任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教育股股长,并兼任工人夜校校长。

11月,他们在参加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一周年庆祝会时,被反动派逮捕。

期间,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甚至是杀头威胁,贺恕始终坚贞不屈,死守党的秘密。

贺恕与朱舜华

最终,在工人们的营救下,贺恕逃离敌人的魔爪。而已经怀有身孕的朱舜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当敌人逼迫朱舜华交出党组织名单时,年仅21岁的朱舜华,表现出了超人的机智与淡定。

她对敌人说:“我是个教员,只有学生名单!”

恼羞成怒的敌人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折磨,她的第一个孩子,也因此被敌人踢死在腹中。

即便如此,朱舜华与丈夫贺恕一样,自始至终都没有透露半点党的秘密。最终,在她奄奄一息之际,被工人们冒死救出。

随后,他们夫妇又被工人群众以嫁女儿的名义,藏在花轿中,掩护送出水口山。

虽然经历了敌人惨无人道的折磨,痛失第一个孩子,但朱舜华与丈夫并没有因此被反动派吓倒,他们的革命意志依旧坚定如山。

次年春天,朱舜华夫妇受毛主席的派遣,将革命工作引向农村,前往衡阳筹建中共湘南区委。

同年5月,他们正式建立了中共湘南区地方执委会,由贺恕担任组织部长。

贺恕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贺恕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北伐战争开始后,他又出任北伐军第六军政治部宣传科长,还曾到贺龙部队做过政治工作。

1927年1月,毛主席到衡山考察农民运动的发展情况,朱舜华被毛主席邀请开展调查。

期间,朱舜华向毛主席报告说:

“我的一个堂兄因为参加革命,被国民党通缉,逃到了炎陵边的井冈山躲了起来。他说,那里山高林密,可以当做藏身之地,是打游击的好地方……”

朱舜华的这一番话,让井冈山在毛主席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个月后,蒋介石宣布与共产党决裂,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

同年5月马日事变后,贺恕组织参加了10万农军围攻长沙的战斗。随后,他们夫妇又被派往宝庆工作。

在极其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朱舜华与丈夫不畏艰险,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恢复与重建了4个特区委员会,开创了革命新局面。

毛主席

不幸的是,在组织年关暴动时,他们夫妇二人再次被敌人逮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夫妻二人依旧像以往一样,坚决不吐露半个字。

但是,为了逼迫他们交出党组织的名单,敌人竟然当着他们的面,残忍杀害了他们年仅两岁半的儿子。

看到朱舜华与贺恕依旧严守秘密,凶狠的敌人竟然将孩子的肚子剖开,直接套在朱舜华的头上!

一个母亲,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惨死在自己眼前,现在儿子的遗体又被敌人剖开,鲜血沾满自己的身体……

我们没办法想象,当时的朱舜华,究竟有多绝望。她的心,应该被撕碎了吧……

敌人的残忍,让朱舜华夫妇悲愤万分,但他们绝不会就此投降。伤心欲绝之下,朱舜华昏死了过去。

敌人以为朱舜华死了,便将她扔到荒郊野外。

夜深后,农民悄悄前来帮朱舜华“收尸”。期间,他们发现朱舜华还有微弱气息,赶紧将她背回去救治。

贺恕与朱舜华

而贺恕则被敌人继续关在监狱中,后来,经过党组织的多方营救,贺恕再次逃过了敌人的魔抓。

1930年,贺恕被派往江西出任省委书记。

临走前,一直与他们交好的刘少奇夫妇赶来为他们送行。

刘少奇紧紧握住贺恕的手叮嘱道:

“江西是红白区斗争尖锐复杂的地方,南昌是蒋介石反共指挥的前哨阵地,白色恐怖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联系上,你们就回来,千万要注意安全那!”

对于刘少奇的关心,贺恕非常感动,他也提醒刘少奇在沪东区的罢工斗争中要谨慎。

那天晚上,两位老友在一起聊了很久,一直到深夜才依依不舍的道别。

告别刘少奇后,贺恕乔装打扮成修锁的匠人,朱舜华则打扮成叫花子,分开乘坐同一辆列车前往南昌。

刚到站,他们就发现了异常,车站随处可见军警,气氛显然不对。

虽然贺恕与朱舜华火速撤离了现场,但他们还是被敌人跟踪到了旅店,并遭到了特务的逮捕。

刘少奇

幸运的是,敌人经过两天的盘问,并没有从他们身上搜到可疑的东西,只能将他们放了。

此时,由于他们已经花光了所有钱,只能返回上海。

后来,由于受到排挤打击,贺恕与朱舜华的生活并不好过。

1931年,朱舜华的生活异常艰难,有时候甚至连稀饭都喝不上。为了生存,朱舜华到工厂去当女工。同时,她还积极投入工人运动。

刘少奇得知朱舜华的艰难处境后,脱下身上的皮袄交给妻子何宝珍,让她当掉这件皮衣,换一些钱帮助朱舜华。

次年,在刘少奇的推荐下,贺恕被派往何香凝的身边担任秘书,朱舜华则在何香凝创办的国难救护所工作。

自此开始,他们夫妻二人秘密打入国民党阵营,从事情报工作。

丈夫留下遗言,叮嘱转达给毛主席

没多久,由于被叛徒出卖,贺恕再次被捕入狱。

狱中,他受尽折磨,身体被摧垮,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即便痛苦难耐,贺恕依旧咬紧牙关,严守党的秘密。

何香凝

经过党组织的多方营救,贺恕最终在1937年出狱,回到虹口区平民学校继续革命工作。朱舜华也一样,始终坚定革命信念。

但是,由于贺恕多次被捕入狱,身体遭到严重摧残,最终于1947年病逝于上海,年仅48岁。

临终前,贺恕拉着妻子的手说:

“我们要分手了,我们的5个孩子都没有了,以后就只剩下你一个人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你一定要见到润之同志,将我们的事情告诉他,希望你跟着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革命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朱舜华被虹口区人民政府任命为虹口区第一中心校区的首任校长。

期间,刘少奇曾给朱舜华写信,邀请她到北京工作。朱舜华没有去。

1950年8月,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朱舜华作为上海市教育工会代表来到北京参会。

得知朱舜华到来后,毛主席赶紧派人将朱舜华接到中南海相聚。

贺恕与毛主席合影

看到阔别多年的老友,毛主席激动的紧紧握住朱舜华的手不愿放开:“舜华啊,没想到你还活着啊!真是幸运那!”

朱舜华眼含泪水,哽咽着说道:“润之哥!哦不,主席,我还好……”

毛主席打量着朱舜华接着说道:“不容易啊,咱们有27年没见了吧?你们家还有几口人那?”

听到家人这个问题,朱舜华的伤心事瞬间涌上心头,泪如雨下:

“我的五个孩子都被国民党反动派害了,贺恕也在1947年病逝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老太婆了!”

毛主席感慨万分,想要挽留朱舜华在北京工作,方便照应。

朱舜华却说:“几十年前我就是个教书的,现在我依旧愿意当一名小学教师。”

毛主席点点头:“这个想法很好啊!教师也是为人民服务嘛!”

分别前,毛主席叮嘱道:“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给我写信!”

贺恕晚年

带着毛主席与刘少奇等人的关怀,朱舜华回到上海,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同时不忘发挥余热。

晚年间,朱舜华抱病编写了历史资料,为写革命历史以及烈士传提供了素材,还将自己与丈夫的革命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将革命传统传承下去。

1981年,朱舜华在上海病逝,享年89岁。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