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在北京机场入口处,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士,他正装笔挺,神情严肃,身上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威严,他步履匆匆向前行去。
直到看见一辆黑色轿车,他的速度才缓和下来,而他握紧的手也慢慢松开,这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是迟浩田,他是当时的北京军区副政委。
而在这天的前一天,他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当时他正结束了任务回去休息,刚准备睡觉的时候,就接到中央的急电,于是第二天踏上了赴京之路。
那么中央为何如此紧急召回迟浩田?要知道抗震救灾是非常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撤回去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犯错了,中央急需召他回去问话,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迟浩田为国家做过什么贡献呢?
1949年5月24日,解放军发起针对国民党上海守军的总攻,迟浩田作为7连的指导员,他们在向苏州河南岸的垃圾桥推进时遭遇了敌军的猛烈阻击。
就在这关键时刻,迟浩田注意到脚下有个下水道盖子,询问得知可以从下面钻到苏州河,他果断决定利用这个通道。
这条通往苏州河的下水道充满恶臭,一片漆黑,迟浩田带了两个人弯着腰,摸索前方,大约走了十多分钟,终于看到了前方的光亮,找到出口了。
迟浩田小心翼翼地观察了对岸的敌军哨兵,房子里应当有大量的敌军,他让手下先捉了一个俘虏。
迟浩田对这个哨兵说:“听我的,解放军不杀俘虏,你带我们去你们指挥部。”
到达指挥部后,迟浩田迅速上前,他们三个人有抓了一个俘虏,后来带着两个俘虏向内部走去。
他们来到一个大房间的门口,只见满地都是敌军,坐着的、躺着的、聊天的、抽烟的,迟浩田假装外面还有很多战士,对着他们喊道:“别动!动一下,打死谁。”
那天,迟浩田以空手的方式,和他的两个伙伴一起成功俘获了敌军的军官,以及1000多名士兵,而全程并未开一枪。
自此之后,迟浩田就出名了,当时27军军长聂凤智听闻后要求面见迟浩田,见面后,聂凤智笑道:“原来你并没有三头六臂啊!不过你的头确实很大!”
这是他在战争中做的最值得炫扬的一场战争,当然也值得被流传,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贡献,后来新中国成立,他依旧为国家效力。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7.8级大地震,身为北京军区副政委的迟浩田立即带领抗震抢险小组,投身于灾后救援工作中。
10月6日的夜晚,迟浩田在忙碌一天后回到临时帐篷中,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电话上是中央办公厅的通知,让他赶紧准备。
为了能尽快回京,中央还派专机接他返回北京,电话中表示具体任务到时会当面交代。
听到这个命令,周围同志们也都围了过来,他们摸不着头脑,各种猜测纷飞,其实迟浩田也很疑惑。
但他还是安慰同志们:“天塌下来有地接着,明天就能分清楚是吉是凶。”
然后他想到这里的地震,不由地担心了起来,他说,“很遗憾不能和大家一起战斗了,你们几位多多辛苦吧!”
第二天一早,战友们纷纷过来送行,迟浩田对众人安慰道:“没关系,没关系,后会有期,后会有期!”
随着飞机的起飞,他心里反而趋于平静,他心里想:“是福还是祸,一会儿就看到机场接我的车是什么样的了。”
飞机降落后,黑色卧车驶来接他,他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但没想到的是,这辆车直接将他带进了中南海。
那时担任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纪登奎,看到迟浩田后,热情地上前握住他的手,并传达了中央的指示:“浩田同志,你过去在解放军报工作过,现在我们希望你能前往人民日报,你愿意吗?”
迟浩田想都没想直接就同意了,他深知这是中央看重他,因此才派的任务。
随后,耿飚便和迟浩田等人进行了工作分配:刘西尧同志到光明日报,迟浩田和孙轶青同志到人民日报,而耿飚自己则到新华社。
庆祝人民日报诞生4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迟浩田告诉记者:“我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了1年和21天,但留下的记忆却是终生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