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主席逝世,邓小平一言不发,最终向妻子坦言:我想参加追悼会

追溯历史五千年 2023-09-05 19:20:59

1997年2月20日,天安门广场上进行升旗仪式,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国旗升到旗杆中间的时候,停滞并未再次移动。

再看旗帜旁边含泪的升旗手,人们顺便明白过来,这不是意外,一定是有人逝世了,而且是国家重要人物。

了解过后才知道,曾担任国家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在临终前遗嘱:“不要办追悼会。”

正是因为他的遗嘱,才有了降半旗的举动,而邓公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将“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遗体解剖以供医学研究”。

这个遗愿,邓公是交给他妻子卓琳去实现的,邓小平与卓琳之间有着深情厚谊,他不愿意麻烦国家,让人泪目。

除此以外,邓小平把卓琳视为他的战友,常常向她吐露心声,而她也对他的心情有深刻的理解,时常去安慰他,尤其是在毛主席去世后,卓琳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毛主席逝世,邓小平得知后非常难过,他无法相信自己崇拜的毛主席离开了。

当天下午4点整,邓小平坐在座位上,静静地思考,没有动弹,晚饭也没有吃多少,在关闭灯后,卓琳听到丈夫的咳嗽声,知道他还没有入睡。

面对这样的情,卓琳主动开口:“我也睡不着,我想起了延安,那时候延安的阳光真美。”

卓琳一直等邓小平开始说话,知道他心里不舒服,但邓小平始终不说话,卓琳又说:“老邓啊,你睡不着,我看全中国的人民都跟你一样。”

听到这些,邓小平依旧没有说话,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忍着痛苦告诉妻子:“我想参加追悼会。”

卓琳安慰他想去就找组织申请,就算被拒绝也没事,没过几天,邓小平就提交了申请参加毛主席追悼会的报告。

然而他很快就收到了汪东兴传达的口信:“你还是不要参加毛主席的追悼会为好。”

邓小平只能轻轻叹息,他没有去参加毛主席的追悼会,这让他的心里充满了痛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邓小平的地位以及牵扯很多事情,不方便出席。

时间回到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为膀胱癌,毛主席考虑到周总理的健康状况,决定寻找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分担周总理的工作,后来决定让邓小平出山。

1973年2月,邓小平接到中央的命令,很快他从江西返回北京,见了毛主席后,他表示:“我还可以再干20年!”

不久之后,毛主席提议邓小平担任国家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参谋长。

毛主席曾向周总理赞扬邓小平是“难得的人才”,而邓小平也一直非常尊敬毛主席,据邓小平的女儿毛毛的回忆:“在父亲心里,对毛主席始终是敬重的。”

虽然没能参加毛主席的追悼会,但在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后,邓小平与叶剑英元帅等人一同参观并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

在毛主席去世两年后,邓小平向妻子卓琳感叹:“如果毛主席晚年能拥有一个幸福和温馨的家庭就好了!”

这句话揭示了邓小平对毛主席的思念,也表达了他对毛主席晚年孤独生活的关心,这样的关心已经表明邓公已经将毛主席当成是亲人。

1977年,邓小平恢复职务,当时社会非常严峻,他警告道:“若不进行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不能改善人民生活,选择任何一条路都将走向死路。”

当时中国发展停滞不前,不仅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有着巨大鸿沟,还有两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未解决。

后来邓小平一边发展经济,一边为国家的未来考虑,重启了高考,一夜之间,众学子的前途充满光明。

这一年,五百七十万青少年走进考场,青年们的希望之门被敞开,人们再次重新认识到知识的价值。

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时,法拉奇曾询问:“中国是否会永久保留天安门的毛泽东画像?”

邓小平毫不犹豫地坚定回答:“会永久保留,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创建者,我们会永远将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创始人来尊崇。”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离世。

23 阅读:6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