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犬中的犬,你知道是谁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旧说历史 2024-11-07 11:34:12

在古代影视剧中或者一些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二人对骂的情节。

但是古代骂人啊,都很含蓄,因为直接骂人很容易犯法。

这时候呢?大家就骂的特别文雅,什么“惶惶如丧家之犬”,“大胆小儿,敢如此啱啱狂吠”等等,这些话听起来非常优雅,但实际上呢,就是在骂人。

尤其是“丧家之犬”这个成语,从古至今,十分常见。意思就是说无家可归的狗,带有浓厚的嘲讽意味在里面。不过啊,这里的“犬”,最早是指的“孔子”。01孔子当年喜欢周游天下,经常带着弟子们在别的国家讲学。换做今天来说,就是今天在山东,明天在河北,带着弟子们经常旅游出差。有一天呢,孔子带着弟子们前往郑国。这个距离其实不算太远,因为那时候的鲁国在山东,郑国呢,已经从陕西搬家到了河南。孔子带着一大群弟子们到达河南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和弟子们走散了。这时候呢?弟子们急得团团转,全都在找他。孔子却坐在城门的墙角发呆,他想,弟子们如果找不到他,一定会到城门这里来。

可是孔子发呆的样子着实不怎么好看,他拉耸着脑袋,身心疲惫,目光呆滞,一看就像个傻子。刚好子贡有个好朋友在郑国,这个好朋友又刚好路过城门,这时又刚好看到了孔子的模样。子贡的朋友找到子贡后,立马开始传播自己刚看到的大瓜。他说:“子贡啊,我刚才路过城门口,看到一个人,他的样子真的好像一条无家可归的狗哦,真是笑死我了!”

02子贡听着朋友的形容,知道那个人就是他的老师孔子,然后就把孔子找了回来。接着对孔子说:“老师啊,别人都说你发呆的样子,很像一条疲惫的狗呢!”孔子听后,哈哈大笑说:“一个人的外形啊,相貌都不重要的,不过呀,他们说我是一条无家可归的狗,这一点说的也没错嘛!本来就是这样呀!”孔子和子贡的这段对话,从此被记录下来。

然后就出现了“丧家之犬”这个成语。但是啊,咱们结合这个故事背景,可以看出来,在当时,“丧家之犬”这个成语并不是骂人的话。子贡的朋友之所以说孔子像狗,那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孔子的神态、外貌做出的形容。主要意思不是说孔子像狗,而是说孔子无家可归,可怜的让人发笑。因为古时候很多无处落脚的人,都会选择在城门的墙角坐着,孔子坐在那里,自然就被别人当成是无家可归。

“丧”,古时候是读作第二声,“丧家之犬”在那时候,意思是说一旦主人家举办丧事,他家的狗就得不到照顾,很可怜。但是后来呢,“丧”就变成了第四声,“丧家之犬”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无家可归。很明显,主体从“狗”变成了“人”,为啥会这样?因为你说一条狗是狗,不属于骂人,但你如果说一个人像狗,那就是在骂人。

03可以看得出啊,“丧家之犬”这个成语,在早期呢,其实算不上是贬义词,主要就是说狗很可怜,意义有点偏中性。可是呢,后来渐渐的发展,这个成语的语境、用法就开始发生明显变化。他的意思已经变得和“过街老鼠”差不多,直接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主体变成了人。明朝时,朱元璋希望老百姓都能够文明说话,当文明人,于是把骂人写进国法当中。当时啊,你敢骂人,别人就敢把你告到官府里去。

邻里之间,即便有了天大的矛盾,也不敢骂人,只能“文骂”,就类似于诸葛亮骂人那样。优雅的骂人呢,一旦被告进官府,有大把的理由为自己开脱罪名。如果直接像咱们今天这样粗鲁直接的吐国粹,别人告你一告一个准,如果你骂的特别凶,特别难听,严重的可以砍头。

所以呢,“文骂”的出现啊,就让一些词汇原有的意思被扭曲,间接成了骂人的话,这也算是各个朝代发展的一种文化符号吧!

04骂人不好,真的不好!有时候我都要被一些人喷的快要气吐血了。但是呢,后来想想嘛,如今的节凑很快,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如果大家都这样骂来骂去,自己无形中的一句脏话,很可能给别人带来巨大的伤痛。

所以啊,面对骂人的人,骂就骂吧,咱们就像孔子那样的心态多好。你说我是狗,那我就是呗,我的样子本来就像啊!如果孔子骂回去,说别人是狗,万一别人不像他那样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万一做出什么出乎意料的举动,结果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所以啊,咱们生活中呢,也应该学习孔子那种心态,积极乐观,随性洒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