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中说: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意思是说,家中父母就是现世佛,不需要千里迢迢去灵山祭拜菩萨。在咱们头顶三尺处有神灵监督我们做的任何事情。
01中国很多历史,都伴有着一定的神话色彩。正是各种志怪之说,让许多人都坚信有神灵存在,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人们对老天爷非常敬畏。因为人们普遍相信神灵的存在,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想着前往供奉神灵的地方去叩拜,希望神灵能够帮助自己度过难关。但是呢,寻仙拜佛,也有着很大的讲究。
02《增广贤文》作为明朝所有人的启蒙书籍,其中的文化,深深影响着明朝的百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最初出现在《增广贤文》这本书中。到了清朝,一个名叫叶存仁的官员,当官30多年,一直淡泊名利,勤勤恳恳,从来不做半分坏事。在他离任之时,昔日的好朋友们舍不得他离开。
但大家都是官员,彼此送礼很容易落人口实。于是,这些朋友故意拖延叶存仁离开的时间,等到深夜,江上才缓缓行驶来一只小船。原来,朋友们为叶存仁准备了厚礼在船上,白天不方便,所以想在夜间为叶存仁送行。
叶存仁非常感激大家的好意,但他内心一直坚守着自己为官的清廉之道,当即写诗说:“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留下这首诗后,叶存仁独自离去。大家都被叶存仁的品行感染,羞愧不已,觉得他这首诗写的非常好,尤其是最后一句“不畏人知畏己知”。
03“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影响力非常深远。起初是想让人们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善待父母。后来被加上“不畏人知畏己知”这下半句后,意义更加深刻,境界明显得到了提升。其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善待他人,更看中自身内在的内在品德。
有些人说一套,做一套。自己做了什么事,也许别人不知道,但自己非常清楚。叶存仁之所以不收朋友们的礼物,就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个道理。
虽然大家都避开了外人,但他若是收下礼物,就等于是欺骗自己。表面看,外人都不知道这件事,但他的内心却过不了这道坎。如果开了这一次先河,以后就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与他为官的初心完全相悖。所以叶存仁没有收下礼物。正是叶存仁的这个举动,让他名垂青史,至今也被人们津津乐道。04除了“举头三尺有神明”外,这句话还衍生出“举头三尺有青天”等等说法。但无论怎么改编,作者原意就是为了让大家坚守心中的善念,做人要有道德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