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舆论压力,没谁比周公承受的更大。
如果周公在世时有《周公解梦》,只怕他本人亲自露面,也是无法解释。因为《周公解梦》这本书,并不是出自周公之手。
那么为啥大家明知道《周公解梦》不是出自他手,却依旧要相信他会解梦?还硬要要用他的名字?
01周公原名叫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发建立周朝后,对大臣们进行封赏,周公旦因此变成了周公,与他一同被改名的还有姜太公,也就是姜子牙。论贤能,论才干,周公绝对首屈一指,与姜子牙平分秋色。其实,周公和姜子牙二人真的还挺像,周公因为《周公解梦》被所有人牢牢记在骨子里,想忘都忘不掉;而姜子牙因为《封神演义》被所有人熟知。此外,二人还都是周朝大名鼎鼎的贤能之人。
因为周公品行足够端正,就连曹操也为他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当初,姬发在灭掉商朝后,觉得在洛阳修建一座都城,用来做后备力量。不得不说,姬发眼光也是真的犀利。他的担忧竟然在多年后真的应验,若不是他修建洛阳,只怕他的后代子孙被灭国后,根本无处容身。修建洛阳这件事,就是由周公一手完成。这个城市,日后成了多个朝代的宠儿。除此之外,周公最贤能的事情就是代理朝政。
02姬发灭掉商朝后,在第二年就突然去世。这时候的周朝,还有各种内忧外患需要处理。而姬发的儿子当时只有13来岁,连字都认不全,更别说处理国家大事。这种情况下,如果换做其他人,要么取而代之,要么把皇帝变成自己的傀儡。但是周公在这时候,反而竭尽心力代替姬发的儿子处理各种事情。明明干着最累的活,但周公却要承受最歹毒的流言。
几个兄弟到处造谣,说周公把持朝政,独揽朝政,就是为了日后取而代之。周公或许没想到,自己为国家不吃不喝,累死累活。那些喷子却可以坐在家里,仅用几句话就轻松否定他的付出。周公伤心极了。他没有办法堵住别人的嘴,只能用行动告诉大家他从未有过那种念头。在第二天,周公亲自向几个兄弟自证清白,紧接着就为周成王举行继位仪式。
03周公的几个兄弟就是典型的吃着周朝的饭,却想砸周朝的碗。周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机立断,找来姜子牙,二人一商量,觉得不能再这样放纵皇室之人。为了平定叛乱,周公带着年幼的周平王,亲自带着他在战场上打仗。
最后成功平定了“武庚叛乱”,而他的那几个兄弟,也感觉没脸面对自己的国家,有的自杀,有的逃走,有的自愿被周公流放。很多人天天在我文章,在我后台中莫名其妙骂我“汉奸”。你们到底懂不懂什么是汉奸?我给你们解释一下,周公的这几个兄弟的行为,就是“汉奸”。明白了吗?也是经过这件事后,周公意识到,周朝不仅有内忧,还有外患。
因为他一直把持朝政,内忧可以由他解决,外患呢?他不可能天天守在外面。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发生,周公干了一件大事,他在“陕”这个地方立了一根柱子,将原来的“陕”一分为二。石柱子西边,就叫陕西,由周公亲自管理,石柱子东边,则有他另一个哥哥管理。这种举措在历史上被称为“分陕而治”。与几千年之后的某个阶段的一种政策非常相似,大家可以想象,周公的脑袋有多聪明。
04因为他有自己坚守的底线,他有自己的品德准则。于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天子,周公在上朝之时,突然站在了王位旁边。群臣纷纷跪下,就等着他发号施令。结果,周公却把群臣训斥一顿,对百官呵斥说:“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会默许我是天子,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真正的天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周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