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年前高晓松这句话,他必定会抑郁

安尔法 2024-04-14 10:44:39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以“清华才子”头衔在娱乐圈“横行”的高晓松好久没有露面了。

不过4月7日演员潘婕在自己视频账号发布了一条高晓松道歉视频又火了一把,但这次出镜他却消瘦了许多。

关于为何高晓松突然瘦了这么多,他也解释了,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并且最严重的时候只能睡40分钟。不过为何抑郁他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说自己最近反省了很多。

6年前的一句话

2018年高晓松参加奇葩说第五季总决赛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从小到大就是一个极不合群的人,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冷漠的家庭,小时候同学来我家玩,一到饭点时我就特紧张,因为我家里人从来不会留他们吃饭。

这就使我多年以后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有人在身边,我就感觉极度的不舒适,我不能自然的合群。”

可以说很多年来,高晓松都是孤独的,他一直都是一个人看书、吃饭。

他并不是不想合群,但有时候就是没办法,在另一季的奇葩说中他专门谈论过自己的原生家庭,一直以来自己都和父亲的关系不好,导致年轻时性格出现了不少问题。

想必是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不如意,才让他一直活的拧巴。

不和群的痛苦

相比孤独来说,无法融入人群的痛苦更加深刻。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小心翼翼对新环境和人群只能唤醒警惕感,无法表达内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抑制自我( behavioral inhibition )”,是属于社交退缩的表现。

早在20世纪90年代,延斯·阿森道夫(Jens Asendorpf)就提出了善于社交儿童和社交退缩儿童的不同亚类(Asendorpf,1990)。

根据阿森道夫的理论,害羞的个体时刻在体验着情绪和思维之间拔河般的冲突。

一个代表着希望与同伴互动的意愿(高水平的“趋向”社会交往的动机);

一个代表着由互动引发的紧张压力(高水平的“回避”社会交往的动机)。

伴随这样的趋避冲突,儿童时刻会觉得自己很想和同伴一起玩,可又担心害怕的焦虑。

有研究发现,内向的孩子中,大多数养育者也伴随这样的社恐。

如果真的不和群,那就好好和自己呆在一起吧

在心理学上,「孤独」是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或心理觉察,指个体的交往水平未达到预期效果时的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正如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言:

「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

说实话,我还曾经很佩服高晓松的人生哲学,2016年高晓松写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歌词的时候,已经历经很难苟且、很难不苟且,以及抵达远方。

有段时间我非常着迷《奇葩说》,其实了解高晓松也更多源自这档节目,记得曾经关于感情他说过:

这份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心气,当时着实把我圈粉了。

他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

49岁的他,已经去到几十个国家,遇见过繁华,也体验过落寞,终于看清内心所求,觉得很幸福。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方长,我们真的应该原谅现在的不圆满,放过自己。

最后祝愿高晓松早日走出痛苦,回归那个少年的他。

0 阅读:0

安尔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