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主:AustinPrincess

德系車迷誌 2025-02-20 10:02:47

随着咱们国内电池车出口逐渐增多,国产车便宜的车价使西方国家一时间难以应对:美国率先以增加关税的形式作出反击,而后欧盟方面也传言将要紧随其后,以反补贴为借口予以反制。不过,脱欧后的英国似乎有一些更正面的新动向:有传言说,英国人想通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形式来应对,方式是通过复活Austin(柯士甸)在70年代推出的Princess(公主)(ADO71),将其打造成中国专供的高性能四驱车型,以此销往咱们国内以反击国内车企。且不说这个传闻孰真孰假,但我觉得想出这个方案的也确实是个“人才”,咱们国内缺的是“高性能电池车”吗?咱有xxx万以内最好的电池车,还轮得到你外来企业?真是想想都觉得好笑。

图:外媒想要复活的是这台“Austin Princess”(ADO71),虽然它也名为Princess,但与1947年开始生产的Princess并非同一台车。

说起Austin,相信对于绝大部分国人而言会觉得确实、非常、很陌生,英国品牌嘛,国人认识的无外乎劳斯莱斯、宾利、路虎、捷豹这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端品牌,至于Austin柯士甸、Morris摩利士、TVR等等这一众就有很大的认知落差了。在小众认知中,Austin最闻名的可能就只有那台1959年推出的Classic Mini了,实际上Austin是英国汽车工业之中十分重量级的车企,也是在英国汽车工业界中绝无仅有的一家,细分车型最全面的品牌,从大众化的A、B、C、D、E,到F、M、J、S级都有覆盖,环视英国国内,估计也只此一家了。

不仅自身产品力强,更成为了不少车企的“启蒙老师”,早年的Nissan、BMW的前身Dixi及后来的BMW(宝马)就是其高徒,如果还要深挖,那就更震撼了:被誉为世界赛车界“黄埔军校”的英国750俱乐部,之所以得名“750”,就是因为早年的英国赛车场的常客就是Austin 7,此车的排气来那个就是750cc。

介绍完Austin柯士甸这家车企的威水史后,就开始轮到主角Austin Princess这款车型介绍了。前面所提及的车型代号为ADO71的车型并非Austin Princess的原版车型。尽管它依然被称为Princess,但它却是英国 Leyland(利兰)汽车打造的一个新品牌,它之所以被称之为Austin Princess,完全是因为它最初是以Austin/Morris/Wolseley三个品牌各自以1800/2200的名字来销售,后来车型升级后,更名为Princess,所以才会被称之为 Austin Princess。而本文要介绍的“Austin Princess”是一台诞生于1947年的车型,型号为A120。

与Princess同期生产的,应该说比Princess更早一点生产的,还有一台Austin Sheerline,其型号为A110。Sheerline的设计相比Princess更早,它在二战期间便已经被设计出来。两台车的底盘几乎是相同的,但其车身制作却完全不同。Sheerline是柯士甸自己在LongBridge工厂中制作,而Princess则是把底盘交给了柯士甸于1946年收购的车身制作子公司Vanden Plas在Kingsbury工厂中生产。A120与A110这个型号的含义是马力数字,这两台车是首批在马力数字前加上A的车型,Sheerline为110匹而Princess则为其120匹的意思。

图:这便是Austin于1947年推出的 Princess mark I,其型号为A120,其也是首批在马力数字前加上“A”的车型。

Vanden Plas是一家诞生于1870年的比利时车身制作公司,与其他Coachbuilders 一样,也是从马车起家并发展壮大,1900代初才正式开始增加制作汽车车身制作业务。1913年,Vanden Plas公司与Warwick Wright合作在英国开设分公司,并在总公司的许可下开始在英国开展车身制作的业务。一战期间,英国的这家Vanden Plas分公司将业务转向了飞机生产,英国的总部更被当时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收购。

1923年,英国公司名称权和商誉被一对兄弟买下,他们随后成立了Vanden Plas(England)1923 Ltd,跟Bentley达成合作后重拾车身制作业务。30年代,这家公司已经开始与多家车企达成了合作关系,其中就包括丹拿、劳斯莱斯等品牌。不过,随着二战爆发,公司又一次停止了车身制造业务,又回到了飞机制作,二战有名的蚊式轰炸机所使用的木制框架正是由他们制作。

1945年,战争结束之后,该公司希望重启旧业,此时柯士甸也正构想推出一台排量为4公升,定位在E及F级别的豪华车型,这就是Sheerline,于是柯士甸找到了Vanden Plas。在两家公司达成合作之际,柯士甸还顺势收购Vanden Plas成为其子公司,只是柯士甸最终并没有让其生产Sheerline而是安排其生产Princess。

图:豪华版车型的内饰以及动力都可以定制,客户可以让其搭载三个SU的化油器以强化其性能。在当时,对于后来欧盟那种“E”及“F”级的分野并不是那么明晰,一般都称为“豪华车”,也就是后来的E级车,只有加长轴距的版本被称为“超豪华”或者“礼宾车”,即后来的“F级”。所以,如果用今天的标准给Princess分级,那么MK1阶段时,这台“公主”被定义为E级车。

虽然两款车在底盘上几乎相同,但在Vanden Plas生产的Princess却是作为旗舰车型生产,因此它在装配工艺、用料等方面会比Sheerline高级不少,Princess在内饰上会使用更高规格的皮革、羊毛以及抛光的胡桃木作为内饰,这些是Sheerline所没有的。而且Princess也并非量产,而是按订单生产,客户可以指定车辆所需的颜色以及设置等。不过,虽然内饰可以定制,但车身形式却只有两种选择,其分别是型号为“DS2”的Saloon(即今天的E级大型轿车)以及型号为“DM2”的Limousine(即今天的F级豪华轿车)两种。豪华版的Princess在驾驶员和后排乘客之间拥有可滑动的玻璃作为隔断,后排更有小桌板供乘客使用。

图:1950年Austin推出Princess Mark II,它与Mark I的机械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动力部分采用了一个Stromberg化油器代替了此前的三个SU化油器。外观部分则采用当时流行的浮桥式车身设计,外加后轮降低风阻扰流板,整体效果更见庄严。

在动力方面,Princess搭载的是一台柯士甸D系列的直列六缸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是柯士甸于1939年至1968年生产的发动机,它最初是为了卡车市场开发的,后来才被用于乘用车上。该发动机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雪佛兰的Stovebolt发动机,并基于此发动机进行了二次设计,柯士甸对该发动机的细节进行了改进,工程师们增加了可拆卸的壳体式主轴承、连杆轴承,还改进了润滑系统。设计之初,这台发动机的排量为3460cc,但在二战期间柯士甸加大了缸径和冲程,将其排量扩大到了3995cc,在增大排量后,马力也从原来的61至69匹增加到了88至152匹。

此发动机在Princess身上同样也经历了此排量改变过程,起初它搭载的也是3.5公升版本,后来更换成了4公升型号。至于性能方面,Princess的客户是可以进行定制的,例如他们可以选择使用三化油器还是单个化油器,排气也能选择单排气系统以及双排气系统。选择运动型多化油器的版本可以让车辆获得更强大的性能。在三化油器加持下,Princess的极速可以达到140 kph。

图:外观上也有些许变化,例如它的辅助大灯是安装于保险杠上而不是直接安装于车身。

图:内饰上的变化在于用料方面,Mark II的用料全部采用皮革,而Mark I则是皮革加布料。部分国人追捧电池车上的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尤其是“大沙发”,小编每次看到就想笑称一句“不自量力”:对比过国内这些电池车配置的大沙发,如果再去跟现代化后的劳斯莱斯、甚至是过去W100、丹拿上的那些大沙发比较,就想是小学鸡与大学生之别。自主品牌吧,吹也得真有实力能力地吹,别自己窝里吹得再震天响,一旦走出国门就沦为笑柄、或者“鹌鹑”起来,就真是丢脸丢到家了!

1950年,柯士甸对Princess进行了改进推出DS3和DM3,其代号也从A120改变成A135,此次改变并不明显、只是型号有所改变。但在1952年柯士甸推出了一台加长轴距版本的Princess,不过,这台车除了变成了7座车型之外,其他机械配置都没有发生改动。A120的Princess被称为Mark I,其两个型号总共生产了800台;A135则涵盖了Mark II以及Mark III。

Mark I 的生产周期是由1947年至1950年,而Mark II 也只生产了三年,由1950年开始生产至1953年,两个型号共生产了 760 台;Mark III 由1953年开始生产至1956年,此时虽然其配置上没有变化,但其型号也从DS3/DM3变更为DS5/DM5,Mark III的两个型号共生产了350台。在Mark II的周期中,柯士甸也发生了变化,它与Morris合并成为British Motor Corporation(BMC即英国汽车公司)。

图:1953年推出的Mark III与Mark II基本相同,真正的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型号也为A135。留意车门把手,已经改成了低风阻设计,放心,它还是机械式的,没机会出现“冬天开不了门”的尴尬。

1956年,柯士甸推出Princess Mark IV,它同样提供轿车版DS7以及豪华版DM7两种选择。此次更新,柯士甸终于都对其进行了较大的改动,特别是其豪华版本方面,仪表板被重新设计,把原来安置于中控台中央的仪表迁移至驾驶员的正前方,这样更方便于驾驶员观看。另外就是动力方面的改动,虽然依然搭载D系列的六缸发动机,但柯士甸对气缸盖进行了重新设计,使用了双SU HD6化油器负责供油,经过此番修改后,最大马力提升至152匹。传动方面,柯士甸Princess Mark IV标配了GM生产的Hydramatic四前速自动变速箱,还加入了Girling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使Mark IV整体的驾驶感受都得以提升。

图:1956年,Mark IV推出,Austin对它的发动机进行了改进,马力提升至152匹,但其型号并没有跟随改变,依然是A135。

图:除了动力变化之外,传动方面也标配了GM Hydramatic四前速自动变速器,转向方面也加入了液压助力系统。

这些升级虽然让Princess Mark IV驾驶更舒适,但同样地它的售价也相应的提高。A135 Princess Mark III的售价已经高达2535英镑,而Mark IV更是高达3295英镑。这个价有多高,我们可以用Austin当时最廉价的车型Austin 30作比较,Austin 30上市时其售价仅为507英镑,所以Mark III的售价已经是Austin 30的5倍之多,来到Mark IV更是高达6.5倍。可想而知,这个价格直接劝退了不少客户,因此这台车从1956年投产到1959年停产这个周期内,仅卖出了199台。尽管标准版Princess在1959年停产,但从1952年推出的长轴距版本却并没有跟随停产,它不仅随着Princess升级换代,在升级至Mark IV同时也得到了如GM Hydramatic 4速自动变速箱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图:长轴版车型自1952年推出之后便跟随着标准版一起改变,但它没有跟随标准版停产,一直生产至1968年才逐渐停产,但即便是标准版停产,依然保持着全手工制作。

长轴距版本车型经过了多次的名字变更,第一次变更是1957年8月,跟随着标准版车型,把车名从原来的Austin Princess缩短为Princess,第二次则是在1960年7月,其名字再次变更为Vanden Plas Princess,这台车一直到1968年仍然以手工制作的方式进行小批量的生产。Vanden Plas Princess与标准版又有着一些改进,它拥有更豪华的内饰配置,并且可以选配高级毛皮制作的地毯以及车载电话。而且在机械上,其车头也使用上了独立悬挂。截止至1968年,长轴距版本的Princess各版本加起来合共销售了3344台。其中DM4豪华版本销售了3238台。

图:1962年荷兰女王威廉明娜葬礼中运送她灵柩的使用的就是Austin Princess,皇家葬礼都会用的品牌和车型,就知道它在车坛什么地位了。

虽然Princess的售价非常高,但仍有不少喜欢这台车的客户愿意为其花费,例如1960年代英国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他们的司机兼随行的工作人员所说,Austin Princess是披头士乐队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因为它拥有宽大的车门可以让乐队成员快速进入车内躲避狂热的粉丝。除了明星喜欢之外,英国王室也购置了两台作为官方活动的用车,其中一台车更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大女儿安妮公主所有。除了代步和礼宾用车外,Princess也常常被改装成其他用途,例如灵车。著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去世后举办国葬时,负责运送他灵柩的便是一台1964年的Austin Princess,1962年荷兰女王威廉明娜葬礼中运送她灵柩的同样也是Austin Princess。

0 阅读:1

德系車迷誌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