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支裁员迫在眉睫,只因电动车市场衰落了吗

德系車迷誌 2025-02-19 10:15:03

近日保时捷官方宣布,将会在未来几年里在德国各地裁掉约1900个岗位,从而减少生产和内部的基本开支。其中受影响的地方包括斯图加特总部、祖弗豪森工厂、Weissach研发中心等。之所以要推行该决策,据闻和BEV电池车需求量大幅减少有关。

图:电池车方略令原本盈利的保时捷陷入了财困,一个企业要健康就要靠盈利和赚钱,动不动就拿“不赚钱”来吆喝叫卖,请问这是对消费者的负责的营商态度吗?好比国内那些已倒闭的新势力电池车企。

近年来,全球车厂们在BEV领域均有大幅的投入,加上有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前期发展得还算不错,卖不卖得出是其次,起码做到了声浪够大,大有“苦内燃机久已、除之而后快”的断臂精神。整体支出在有补贴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各大品牌的日常运营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随着欧盟议会拨乱反正地重新审视电池车,政策导向从BEV重新导向传统内燃机汽车和真正的新能源物质领域的研发,电池车的成本压力影响瞬间就回到各大车企身上,使车企们要想进行并线生产以及销售,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特别是在目前全球市场都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笔成本要想收回来估计都是一大难题,就更别提后续盈利了。对于保时捷这一专注中高端车型的品牌而言,所受到的影响可以说是成倍的增加。

图: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这是商业社会的法则。亏钱搞理想?花钱买所谓的政治正确?即便是作为消费者,换位思考,你愿意吗?

图:能源供应不稳定、电价飙升、经济收入低迷以及政府补贴的减少,尤其是安全性的缺陷,让消费者们对BEV的信心大幅度降低,也让电动车的优势荡然无存,使消费者们更加偏向选择PHEV或是传统内燃机汽车。

特别是在国内新车消费市场,新势力造车品牌推出的一大堆“低价高配”BEV车型,就属于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对于正常运营的汽车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但更可悲的是,在网络舆论风口上,这些新势力豢养的水军却将劣币包装成了“遥遥领先”和“弯道超车”,靠三年的疫情锁国、就能完成汽车工业百余年的蜕变,打败了传统车企,请问这合乎科学发展观吗?

2024年,保时捷的全球销量下降了约3%,论单一市场的话,国内市场销量暴跌28%,对品牌盈利情况造成了莫大的影响。好在,在“减支裁员”计划上,目前并不打算采用强制解雇,而是以提前退休、买断式合同和减少新岗位等方式实现,从而减少整体运营成本和提升财务稳定性。当前看来,似乎保时捷在减少开支方面迫在眉睫,但实际上从2023年开始,就已经有类似的迹象了。

2024年,公司选择不续约1500名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后续又决定不与500名合同即将到期的员工续约,掐指一算这里就已经占据2000人的岗位了。来到2025年,又将计划减少约1900个岗位,单单是近两年以来就已经减少了约4000个岗位。

图:保时捷在BEV车型先是在有大量补贴的情况下,推出了首款量产BEV轿车Taycan,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然而在推出第二代BEV Macn时就吃了大亏了,为了铺垫销量为车型进行了大量声势浩大的前期宣发,希望电动Macan能打动消费者,再度成为保时捷在SUV上的销量担当。然而,现实很骨感,全球各大市场均对此车并无好感。

保时捷的裁员计划相比其他车企而言已算得上保守,还没到动不动就裁员上万人、关闭工厂等大手术,保时捷的处境还是较为稳健的。目前,全球经济环境的下滑,汽车消费也明显放缓,对于这些巨头们所造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言自明了吧!

0 阅读:0

德系車迷誌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