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盛世呢?每次问到这个问题,好多人都会给出一样的回答。
大唐时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为能求得唐朝公主,竟敢动用全国的力量挑起战争。为了领略大唐的繁荣昌盛,外国人千里迢迢到唐朝求学并谋取官职,而有过一人灭一国壮举的将领王玄策,在唐史中居然都没有单独为他立传。
今天咱们一块儿来瞧瞧唐朝,瞧瞧这个文化水准颇高且武力强大的繁荣时代。
公元617年,在晋阳,有个消息把百姓们压得够呛,隋炀帝打算第四次征讨辽东,这回他要在晋阳征兵。
当百姓们被折腾得苦不堪言之时,另一个消息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他们的上级晋阳留守李渊起兵了。在这个关头,相较于征讨辽东,许多人更乐意跟着李渊,就这样,李渊的起义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然而好多人都不知道,隋炀帝四征辽东其实是个假消息,而且这消息是李渊那边散布出来的。没多久,这消息是真是假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在公元617年11月,李渊攻进长安了。
李渊攻克长安后,把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推上皇位,在远处尊奉身处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致使隋炀帝身亡。随后,隋恭帝杨侑将皇位让给了李渊,李渊登基建立唐朝,被称为唐高祖。
隋末的时候,枭雄不少,像李密啊、刘武周啊、王世充啊、窦建德之类的。大唐要是想把天下统一了,就得和这些人过过招。李密呢,先向唐朝投降了,原因是他打不过王世充。
然而在投降之后,他心有不甘,不愿居于人下,最后竟然又降而复反。
公元619年,李密遭杀,就此完全退出了争夺皇位的行列。在之后的两年里,李世民击败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还向唐朝投降了,大唐基本上把割据势力给清除了,构建起了稳固的统治。
在实现统一的进程中,李渊的二小子秦王李世民战功卓著,按道理讲,他咋着也该获得晋升、增加薪资,迈向人生的顶峰了,可无奈他的晋升道路被堵住了。
在唐朝,他算是排在第三位,他前头的两个位子早就有人占了。那大唐的大老板是皇帝李渊,二当家的是太子李建成,这俩人身体都好着呢,压根没打算把位子让出来,而且还对功绩卓著、威望颇高的李世民不断施压。
公元626年,在和太子李建成的权力争斗中,李世民最后决定豁出去了。他先是给父亲李渊呈上一则假讯息,使得李渊误以为太子李建成给自己戴了绿帽子。
李渊火冒三丈,把李建成叫进宫中,打算将这事查个明白。哪承想李建成刚进宫,就落入了李世民设的包围圈里。经过一场激烈战斗,李建成战败丢了性命,李世民顺利成为了太子。
没多久,唐高祖李渊把皇位让了出来,李世民成为了新皇帝。李世民即位后,被称作唐太宗。
【武周代唐】
李世民对外剿灭了东突厥,平定了吐谷浑,对内任用魏征、房玄龄等贤臣,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649 年,李世民离世,把世家、重臣以及武才人留给了李治。李治打算凭借武才人来对付世家和重臣,当时有“宁娶武姓女,不入帝王家”这样的说法,由此能看出在李治那个时候,世家的势力相当强大。
李治的皇后王氏来自于武姓七望,她的舅舅柳氏在朝中身居要职,并且王皇后一方大有与重臣褚遂良等人联合起来,使得前朝后宫紧密团结如铁板一块的趋势,然而武则天属于新贵出身,立她为后,能够对世家予以打击,所以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在名将李勣的助力下,唐高宗李治带着一些初露头角的新贵官员,针对废王立武这件事,向世家重臣集团发起了进攻。
这场争斗最后是王皇后被废黜,顾命大臣褚遂良、长孙无忌丧失了权势,李治从此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武则天也借此顺利成为皇后。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皇位传给了太子李显。然而,武则天对此并不满意,她先是以太后的身份主持朝政,随后在公元690年,干脆自己当上了皇帝。
武则天登上皇位后,把国号变更为周,从此,武周取代了李唐。
【开元盛世】
李唐皇室不愿眼睁睁看着江山落入武则天之手,在公元705年,李显带领皇室成员,与张柬之等人一同发起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让出皇位,李显就此成为唐中宗。
然而,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企图跟武则天一样夺取皇位,在公元710年把李显给毒杀了,将李重茂立为皇帝,以此来企图掌控权力。
李隆基是李旦的儿子,李显的侄子。他洞察到韦后等人的阴谋后,发起了唐隆政变,将韦后等人诛杀,助力李旦登上皇位,李旦即唐睿宗。
公元710年,李旦登上皇位,不过他只当了两年皇帝,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很勤奋努力,打造出了开元盛世。他还设置了节度使,用来管理边境地区的军政事务,然而他没意识到,这个举动给唐朝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危险。
【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许久,大唐当时百姓富足、国家富强,可他却慢慢变得懒散,对政事不再上心,还让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控了权力。就在这个时候,他先前留下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地方上的节度使权力膨胀,渐渐有了拥兵自重的态势。
公元755年,身为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举兵反叛,安史之乱由此展开。
由于唐玄宗等人的错误指挥,叛乱迟迟未能平息。公元756 年,叛军成功占据了长安,唐玄宗无奈只得仓促逃往四川。
在逃亡的过程中,太子李亨亲自率领兵马向北进发以平定叛乱,之后他在灵武登上皇位,成为唐肃宗。如此一来,唐玄宗李隆基顺理成章地被尊为太上皇。
要说平乱这事儿,唐肃宗李亨确实比李隆基更有本事,他在公元757年任用郭子仪,成功收复了长安。之后,唐肃宗的儿子唐代宗李豫也一心投入到平乱之中。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总算被平息了,然而,尽管叛乱被平定,可长年的战争使得唐朝慢慢开始走下坡路,节度使拥兵自重的这种情况也依旧没有得到改变。
【甘露之变】
在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突然去世,他的儿子李适登上皇位,这就是唐德宗。
唐德宗误信宦官,冒然把多达十五万且装备优良、原本是保卫皇室的重要力量的神策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宦官。从此,宦官有了弄权的关键依仗,后来继位的各位君主都陷入了宦官弄权的困境之中,处境艰难,皇权受到严重制约,朝廷的政治格局也变得纷繁复杂。
公元805年,唐德宗逝世后,后续即位的君主都被宦官问题深深困扰。唐顺宗李诵决然开展永贞革新,想要削弱藩镇的势力,把大权从宦官手中夺回,然而遭到宦官的强烈反抗,最终革新以失败告终。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以及唐敬宗李湛,都被宦官牵制和制约着,而宪宗和敬宗更是不幸地被宦官的阴谋所害,丢掉了性命。
公元826年,唐文宗李昂坐上皇位后,不想受宦官操控,就以“天上降下甘露”作借口,让宦官前去查看,想把宦官势力全部消灭。然而,事情败露,他不仅没能够把宦官铲除,自己还被宦官软禁起来,皇权也落入他人之手,只能暗自悲叹。
【唐朝覆灭】
大唐的国运日益衰落,最终走向尽头。这时候,地方的势力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毫无顾忌地扩张,宦官专权,嚣张跋扈到了极点,再加上天灾不断,残酷地侵扰着,内部的忧患和外部的危难相互纠缠。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骤然兴起,迅速席卷大唐辽阔的疆土,使得大唐王朝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朝着未知且必然灭亡的道路前行。
经过漫长且艰辛的平叛过程,凭借各地节度使共同努力,总算把这规模巨大的起义给平息了。
黄巢起义时,朱温本是叛军降将,可他在平叛过程中多次立下大功,靠着显著的战功在朝廷中官职不断提升,最终当上了权势极大的宣武军节度使。但是,朱温可不满足只当一个有大权的臣子,他那不安分的野心一直在变大。
在公元907年的时候,朱温依靠自己强大的力量和威势,用威逼强迫的办法,让唐哀帝李柷把皇位交了出来。
到了这会儿,那曾经无比辉煌、极度兴盛的大唐王朝,在经历了好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世事变迁后,终究无可奈何地结束了,完全走向了消亡,只留下了数不尽的历史变迁,让后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