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联合声明》,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
是1972年9月29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来访中国时,与周恩来总理共同签订的文件。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张照片:

这是田中角荣与周恩来总理会谈时的场景,在中国,这可是写进了历史书当中的事件,也是中国与日本交往交流的基础文件。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后面的《中日友好条约》的签订,也才有后面的中日经济交流正常化。

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馆当中,也展示着当时签订文件的原本。上面赫然写着当时日本首相、外务大臣以及中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的名字。
怎么一夜之间,这个文件,就不具有约束力了?
日本某政治团体提出了一份提问主意书,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1972年《日中共同声明》是否对地方自治体、首长、地方议会及地方议员具有“充分理解并尊重中国立场”的法律义务。

3月11日,日本现任首相石破茂回答了这个问题称。内阁通过答辩书明确表示,该声明“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在《中日联合声明》的原文里面总共有九条,在第一条就规定了,中日之间结束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可以说这为以后中日交流奠下了基础。也是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开始!(详细条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查看)

中日友好纪念碑
其中有一条是,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如果日本单方面的认为不具备约束力,那么是不是可以再次重新要求进行赔偿?看到日本首相的发言,直接尬笑了。
《中日共同声明》,不仅仅是一份外交文件,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是日本对于二战以及殖民时期行为的反思,是一种“改过自新”的象征。
现在日本政府这样的发言,确实让人伤了心,试图用技术性的解读淡化历史承诺。

日本为何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以及答辩呢?
是跟国际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还记得安倍晋三日本前首相提出的“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的论断吗?现在日本依然有很多人沿袭了他的观点,想要打破联合声明中的“一中原则”,和台湾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日本现在首相的做法,无疑是在挑战底线,是在试探外交红线的做法。这种答复可以看作日本朝野双重标准的体现,日本政府表面上遵守联合声明,但是对地方议员和自治体表态说你们不需要管这个文件,似乎在有意的放宽标准。
这也就是说:地方爱干啥干啥,中央不背锅。这可不是无心之举,政客哪有那么天真,背后不知道在酝酿什么事情。

日本的小九九其实很明确,典型的是,既要又要的想法。这几年日本在东亚的定位非常的尴尬,美日同盟绑定很紧,美国大哥整天喊着印太战略。但是日本又不敢跟中国翻脸,经济上还需要依赖。但是又不能太忽视大哥的意见,得交差。面子和里子,典型的都想要的做法。
这事情看着离普通人很远,其实并不是。中日关系如果有变化,会影响到很多方面。特别是对于中日贸易相关的就业人员!

日本这招其实值得琢磨的,需要关注最近日本自治体以及地方议员对于台湾的动向。两个国家的博弈,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就是因为复杂,才会定下一些规则,如果随意的说没有约束力,那么国家的信誉也就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