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时的三个疑点:陈胜壮大太快,骊山囚徒太厉害,刘邦入关太顺

青山不老情难绝 2025-02-06 15:41:08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但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却只存在了十五年。

纵观当初秦朝灭亡时发生的事情,我们会发现三处不合理的地方:陈胜吴广他们为何发展那么快?骊山囚徒们战力为何如此强悍?刘邦攻下咸阳为何会那么顺利?

起义队伍从何而来

首先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陈胜吴广起义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也正是因为他们起了这个头,于是秦朝灭亡的序幕由此正式拉开。

陈胜吴广他们起义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居然拉来了十多万人,他们如何做到的?

可以确定的是,陈胜和吴广两人并没有什么魅力,他们只是斗胆杀了秦朝两个官员而已。魅力虽然有,但不至于会招来这么多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六国人民还未和大秦真正成为一家人。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靠武力灭掉的六国,这是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是带有强迫性质的。即便六国人民被打败了,但从他们内心来说还是非常不服气的。

不过只要秦始皇还在,他们心中还是有恐惧的,所以秦始皇在位时期国内还算是比较稳定。

秦始皇也非常清楚六国人民肯定会不满,大部分人心中还想着复仇。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监督他们,秦始皇就派了大量官员前往六国之地。

此时的六国人民宛如监狱中的犯人,而这些官员则是看守人员。

要是说秦朝的安稳统治能持续个上百年,或许六国报仇的心思早就慢慢消失了。但十五年实在是太短了,像那些亡君的儿子和孙子都还活着,这就注定很难办。

当然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秦朝统治者对老百姓好,那还可以接受。

但不论秦始皇还是秦二世,那时候的老百姓可没少受苦啊。

当时的大型工程有阿房宫、长城、秦始皇陵墓等,哪一项工程都得动用军民几十万。如此繁重的徭役,搞得老百姓们怨声载道。

本来有的老百姓还希望秦朝能让他们享福,这下可好了,福没享上苦头倒是吃了不少。

如果说秦朝统治者们能对老百姓们好点,他们心中的复仇执念是很容易消除的。谁要是能让老百姓们吃饱穿暖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那他们就会拥护谁,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那些亡君的子孙后代起兵反抗,也没有多少老百姓会支持他们。相反,老百姓们还可能会加入到讨伐起义者的行列中。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并没有进行因地制宜统治。

那时候有非常著名的四个字是“亡秦必楚”。意思就是说,最后灭亡秦朝的必定是楚国,这是为何?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方便更好地发展同时限制六国,像货币、法律什么的都统一了,最让楚国人难受的就是法律不一样。

我们可以把秦朝想象成陆地上的猎人,而六国是在天上飞的各种鸟类。秦始皇将这六种鸟都打下来后相当于全国统一了。

但随着秦始皇要求各方面的统一,其中有五种鸟要求它们习惯在陆地上行走不能飞,而最后一只鸟要求它在水里游泳。

这个在水里游泳的鸟便是楚国,要想让天上的飞禽变成水中的鱼,那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于是便有了“亡秦必楚”的说法。

从这个比喻和秦朝繁重的徭役我们不难看出,不论那些亡国君臣后代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对秦朝的统治都非常不满。

所以当听说有人起义要反抗暴秦的统治后,许多人纷纷前来响应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陈胜吴广他们能找来这么多人也就见怪不怪了。此举不仅壮大了他们自身实力,同时全国各地接连出现了许多起义军。

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逢乱世只要有一人敢站出来,那离天下大乱也就不远了。

随着陈胜吴广他们声势越来越浩大,秦二世见状顿时慌了。这时章邯建议将骊山中的囚徒们放出来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以此来消灭陈胜吴广他们。

这些囚徒之前都服过兵役,战斗力还是有的。

大秦中央军

秦二世听后立刻同意了,然后章邯就带领着这支囚徒部队出发了。他们仅仅用了几个月,就把陈胜吴广他们消灭的差不多了。

这时候疑点还没有暴露出来,毕竟陈胜吴广他们招来的都是新兵,短短几个月战斗力不会有很大提升。

反观章邯率领的囚徒部队,之前都是当过兵的。

接着章邯带领这支囚徒部队接连消灭了许多起义部队,即便是各国联军也是照打不误,“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项梁,就是被章邯击杀的。

章邯作为秦末名将,的确给起义军带来了很大阻碍,最后他把赵王围在了巨鹿。

这时许多人就开始疑惑了:“囚徒部队怎么这么强?”

虽然说这些囚徒们之前当过兵,但多年在牢狱中待着,战斗力肯定大不如从前,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也是新兵。

一群新兵居然能打败各地强大的联军,说起来也是挺稀奇的。

许多人觉得章邯就算指挥得再不错,也不至于短期内能把这支囚徒部队训练得如此厉害。

同时这里面还有一个疑点,这些囚徒们为何会心甘情愿地为大秦征战,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逃跑吗?

这两人疑点的答案和刘邦顺利攻占咸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家想一下,一强国都城竟被刘邦轻而易举攻下了,是不是有点太假了?

不论是哪个朝代,都城肯定都是有重兵把守的。而且这些士兵和地方士兵还不一样,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

如果这些精锐真的是守在咸阳城,那刘邦绝对没有可能性攻下咸阳,甚至自己可能全军覆没。

所以新的疑点又来了,咸阳城中的精锐士兵们都去哪了?当然是被章邯带走充入囚徒部队了,这便是以上三个疑点的共同答案。

囚徒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悍,就是因为里面有大量精锐的皇城士兵,也正是因为有他们在,所以囚徒们才不敢造次。

骊山的囚徒虽然说有不少,但面对陈胜吴广的十多万大军很难获胜,所以只能把守卫皇城的士兵调过来。

也正是因为没了这些精锐士兵阻挡,所以刘邦他们可以轻而易举攻下咸阳。

不过章邯他们还是留了个心眼,守城士兵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要是明摆着说调走了,那指定会给咸阳城招来许多起义军攻打。

所以章邯一直对外宣称这是骊山囚徒部队,这个障眼法的确瞒过了许多人。不过刘邦手底下聪明人太多了,这点伎俩还是能看破的。

这时想必许多朋友会有新的疑问:“秦始皇当初打天下的士兵们都去哪了?”

秦朝士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支就是守在皇城的部队,也就是中央军,然后就是地方军和边疆部队。

其中最先被灭的肯定是地方军,他们离敌人最近,而且数量不多。

地方军大多是由秦军和之前各国士兵混杂而成。随着各地起义部队出现,之前各国的士兵早就投奔别人去了。

秦朝即便士兵再多,但往六国各地一分,自然就少多了,而且大部分军队去守边疆了。

比如当年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抵御匈奴去了,此外秦始皇还派出五十万大军前去平定岭南,平定之后这些部队大多都留在了当地守着。

所以那时的秦朝兵力并不多,而且岭南大军主要是由赵佗掌控着。这人一看大秦被揍了,直接与世隔绝了。

蒙恬自杀后王翦的孙子王离接管了那三十万大军,之后王离曾和章邯一起围攻巨鹿城,但随着项羽“破釜”大军的到来,这支大军基本上已经被消灭完了,就连王离都被俘虏了。

这下秦朝再无大军了,那赵佗为何要与世隔绝呢?

从姓氏不难看出,赵佗是一个赵国人。对于他来说亡国之痛肯定是有的,但随着他在岭南地区安定了下来,他便自己在这里称王称霸了。

能安心过日子为何要到外面和别人去争霸?于是赵佗直接封锁了边界,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

其实让赵佗他们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秦将领虽然不少,但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所以不够用的时候只能任用这些他国将领。

秦始皇虽然成功统一了六国,但自身实力也被大大分散了。

为了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国土,秦始皇把大军几乎都安排在了重要的边疆地区,这便是秦始皇格局,他并没有为自己考虑,而是想着整个国家的安全。

秦朝虽然只存在了十五年,但它所带来的历史意义注定是非凡的。

如今的欧洲四分五裂,就是因为他们的历史上没有出过秦始皇这样的人物,是秦始皇让我们华夏民族慢慢走向了统一。

秦始皇有功有过,但毫无疑问,他的功劳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