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为何死后被太宗毁婚砸碑?

青山不老情难绝 2025-02-08 11:16:21

贞观十七年,曾被君王誉为“镜子”的诤臣,此刻已经泥足深陷在漫无边际的病痛中。唐太宗不仅在用行动表达对魏征的关心,更是将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征之子魏叔玉,隆重敬意尽显无遗。然而,这一切都显得徒劳,魏征终究敌不过病魔,不久后溘然长逝。

彼时的魏征离世,让唐太宗悲痛万分,他痛哭流涕,极尽溢美之词评价自己所失去的这面“镜子”。整整五日,唐太宗不理朝政,专门为魏征撰写碑文,用以表达自己心中无尽的怀念。魏征不仅被追赠司空、相州都督之位,还被命名为“文贞”,并厚葬在昭陵,这一系列的举动无疑昭示着唐太宗对魏征的仰仗与厚爱。

然而,事情在短短几个月内急转直下,二月份唐太宗被迫应对第五子李祐的叛乱。李祐为阴妃所生,其母家庭曾与李家有宿仇,阴妃的弟弟阴弘智对李世民怀有刻骨仇恨。而在外流浪时,阴弘智始终在幕后鼓动李祐积聚死士,最终导致了齐王李祐的谋反。李世勣迅速平定叛乱,李祐被押解回京,最终赐死。然而,李祐的谋反却牵引出更为重大的政治事件——太子李承乾也被控告密谋反叛。

在外甥受到处置的影子下,所有目光投向太子李承乾。早在唐太宗精心安排之下,承乾的言行本应无可指摘,他不仅接受了当时最顶尖大臣诸如于志宁、李百药的指导,还多次实训料理政务,内外众望所归。然而,唐太宗另一个儿子魏王李泰却因才华横溢和复杂的心计渐渐吸引了父皇的注意。李泰修撰地理志《括地志》的创想,得到了唐太宗的青睐,也使得李承乾愈发感到威胁。

当李承乾的随侍纥干承基爆出谋反事实,唐太宗及朝臣们倍感震惊。尽管唐太宗一度给予儿子承乾以极高期望,然而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不得不决意废除李承乾,以平息这个震动朝野的事件。李承乾被去除太子之位,囚禁于右领军府,而参与阴谋的侯君集等人也受到严厉处置。

李承乾的密谋揭露后,唐太宗的关注点转至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之间的权力斗争。尽管李泰在短时间内失言,引发了唐太宗和臣子的不安,索性决定立李治为新太子以求稳妥。而这一系列鲜血与铁腕的决策,不仅让人联想到魏征这个曾为君臣榜样的贤臣。然而,推举侯君集与杜正伦的这两人,却在这次宫廷风波中落得不堪结局,这不免让唐太宗联想到魏征是否也有结党营私之嫌。

尤其随着曾经信任的魏征于政后期曝露出一些自私心思,特别是魏征密录谏言一事,加剧了这种猜疑。这让唐太宗陷入深深的思索,魏征虽已长眠,唐太宗却挥不去心中的狐疑。六月底,盛怒之下,唐太宗砸毁自己曾亲题的魏征碑文,并取消婚约。同时,应对父皇反悔的行为,魏家人并未因之受罪失位,唐太宗还保留了魏征的爵位与陵墓。

在多年后,当唐太宗在征伐高丽归来时,再次思及魏征以及两人间的点点滴滴,内心或许早已重新权衡了这面被砸镜子的意义。虽曾因魏征举荐之人掀起变革波涛,然而魏征毕竟为盛唐初期的重要补益。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魏征及其事迹,兀自斑斓地映照在大唐的历史记忆中,成为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