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评诗
第566首

诗歌的样子
文/张执浩
我不太相信
诗歌是你们说出的样子
也不敢相信诗歌
是我已经写出来的样子
诗歌是个谜,我猜
冰山的下面还是冰
上帝把纯白浸泡在纯蓝里
让生活显得像
一杯无法摇晃的酒
我们只能凑过去喝
杯子是杯子,杯子也是
酒的一部分。如果让我
继续猜:诗歌也许是
那只捕猎归来却两手空空的
母老虎,她又累又饿
老远就听见幼崽们的叫唤了
她回过头去望望身后的原野
又回过头来想一想
该拿什么安慰你们
诗歌应该就是我们
在那一时刻
在那只老虎的脸上
见到过的那种神情
赏析今天分享的是鲁奖诗人张执浩诗歌《诗歌的样子》,这首诗以诗论诗,表现了诗歌难为人知的一面,诗人既不相信诗歌是自己所说的样子,也不相信你们所说的样子,在诗人看来,诗歌就是一个谜,诗人不断的猜测,诗歌是冰山下的冰,诗歌是杯子,诗歌是捕猎归来却两手空空的母老虎及她脸上的神情。这种虚虚实实的说法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总而言之,仿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诗人通过多个例子表现诗歌,说明诗歌存在万物之中,有赖于我们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探索它。
前面四行,诗人从外部和内部同时否定了诗歌的样子,而诗歌具体是什么样子,成了一个谜,所以,诗人只好用猜测来完成对诗歌的定义。诗人是想找寻诗歌的样子,而诗歌是存在万物之中的万物之相,只有表现形式,且随物而生成的,不固定的样子。可以说,诗歌的外在是千变万化的,而内在却保持着统一。接下来,从诗人的猜测中来理解诗歌的样子。
首先来看“冰山的下面还是冰”,这就分可见的部分,和不可见的部分,冰山一角不足以窥全貌,它只能给人们以指示。诗人们所要做的或许是对冰山一角下面不可见部分的暗示和隐喻。从这一角度来说,诗歌是可见部分和不可见部分的总和。
接着,诗人写上帝把生活显得像一杯无法摇晃的酒,我们得凑过去喝。这仿佛是在说,诗歌就在那里,我们得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感受诗歌,体验诗歌。然后,诗人写道“杯子是杯子,杯子也是酒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杯子把酒与外界隔离,才有了酒的独特性,这体现了一种统一,也可以说诗歌就是杯子和酒的统一。
紧接着,诗人继续猜“诗歌也许是/那只捕猎归来却两手空空的/母老虎”,这一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诗歌的状态,感觉像是一种困乏,一种无奈,这是意识形态的定义。诗中写母虎累且饿,还被幼崽叫唤,等着进食,然而,身后的原野什么都没有,母虎该拿什么来安慰幼崽。这一动态和心理描写,仿佛是诗歌对诗人和读者的要求。诗歌本身就在那里,不是诗人写诗,而是诗人发现了诗,这才是好诗人。诗歌就在那里,碰巧和读者相遇了,产生了共鸣。从更深层的理解来看,诗歌是发现的艺术,就如同发现美一样。而承载诗歌的语言文字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在诗歌的结尾,诗人把对诗歌的理解定义为那只老虎在那一时刻脸上的神情。这是一种充满了疲乏和无助的状态,诗歌是这种状态,那么诗人又是怎样的状态呢?可想而知。可以说,诗歌是诗人的心灵投射,所以,诗人这样比喻,或许与诗人的状态有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上这些都是诗人对诗歌的猜想,也并没有以偏概全,或许诗人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让读者对诗歌的认识,有自己的理解。关于诗歌的探讨众说纷纭,定义众多,不可能一言以蔽之,多读多写多交流,才能更准确的理解诗歌,为诗歌创作服务。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诗人简介
张执浩,男,1965年阴历8月18日生于湖北荆门,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汉诗》执行主编。2018年8月,获得鲁迅文学奖。获中国年度诗歌奖、人民文学奖、十月年度诗歌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陈子昂诗歌奖等奖项。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5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