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接到了老妈的电话,她问我今年暑假是否还打算带他们出去旅游。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这种情况在我家并不少见。自从几年前开始,每到暑假,我都会带着父母、三姨和老家的邻居二奶奶一起外出旅游。我不仅包了所有费用,而且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回报他们当年对我的恩情。在我们家经济困难的时候,正是三姨和邻居二奶奶伸出援手。他们的帮助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这个经历让我深受感动。生活中真的是太不可预测了。每每想到那段艰难时期,我心里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借钱的时候,那种无助和屈辱的感觉,我不愿再经历第二次。
咱们淄博这片山坡地上,有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穷得叮当响,老天爷也不作美,村里人勉强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种不了啥值钱庄稼,村民就靠刨几亩薄地过活,年年盼着老天给个好收成。
家家都过得紧巴巴的,种点粮食不够吃,全靠圈里那几头猪顶着。可是连猪草都不够喂,猪养得瘦瘦巴巴的,日子过得真是紧巴得很。
我哥比我大九岁,虽说咱家人口不多,可日子过得实在够呛。俺娘身子骨不好,31岁才生了哥哥,40岁才有了我。她干不了重活儿,身体一直不见好,50岁以后更是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家里的担子就都压在了爹肩上。就这样,一家人天天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等哥哥初中毕业后,他刚找到工作,挣的钱勉强够自个儿用。爹娘就跟老牛似的,白天在地里刨食,晚上还得喂猪。记得清清楚楚,娘那小身板根本抬不动一担猪食,只能一桶一桶地往猪圈里端,每次得缓好一会儿才能喘过气来。全家就靠爹娘这么苦干,供哥哥上了大学,我也考进了高中。
我上高二那年,哥结婚了。家里虽说穷,可还是东挪西借给哥哥操办了个像样的婚事。没多久嫂子就怀了孩子,家里的日子更是捉襟见肘,爹娘只好四处借钱度日。
这时候,有人就劝爹娘让我别读了。说我一个姑娘家,读那么多书也是白费,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他们觉得我赶紧出去打工,能给家里贴补点是点。还说大学哪是那么好考的,尤其是文科班,一个班就那么几个能考上,大部分最后还不是得回来种地。
爹娘压根不听这些话。他们就认定一条路:要想过好日子,就得让孩子上大学。外头人说啥都不搭理,觉得教育孩子天经地义。他们总说,只要闺女有这个本事,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
等到高三上学期,爹病倒了,地也种不了,只能专心养猪。可就算这样,我还是考上了本科,被山东经济学院录取了。
那年是1998年,我们班60多号人,就5个考上大学。这消息传遍了村子,爹娘成了村里的热门话题。记得娘天天抱着我那份录取通知书到处显摆,笑得见牙不见眼。
白天他们看着挺得意,可到了晚上,愁容就上了脸。学费成了最大的难题。我报的法学专业,一年要3600块钱,可咱家一个月才挣4000来块。这点钱得养活一大家子,还得管爹娘的药钱,连日常开销都紧巴巴的,哪来的钱交学费?
他们以为我睡着了,就在隔壁屋子小声商量学费的事。其实隔着墙我都听得一清二楚。这才知道家里就凑了300块钱。可算上学费和生活费,至少得5000。剩下那4000多,可真是愁死人了。
爹娘一宿没合眼,我也躺在隔壁屋里睁眼到天亮。知道家里不富裕,可没想到穷成这样。
我照常去猪圈帮忙。这天娘打算去找村里关系好的借钱。那会儿村里人家差不多都这样,有的比咱家还穷。娘跑了一天,才借到三百块。看着爹娘愁眉不展的样子,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夜里头,我躲在墙根底下,听见爹娘小声商量。爹想领我去城里找爷爷,娘却直摇头。她说爷爷向来不管咱们这些穷亲戚,再说现在他那点退休金都给小姑打理着,八成是借不上钱。爹叹了口气说:"咱就是去借,又不是去要,写个借条,等闺女上了大学,卖了猪就还钱,总得试试看。"
我这辈子就见过爷爷一回,那会儿我还是个小不点儿。爷爷是个当过兵的老干部,早些年就跟奶奶分了家,又找了个城里媳妇。他对老家的亲戚根本不管不问,连他自个儿的老子,也就是我那老爷爷,病了住院都是我爹四兄弟轮流照料,直到老人家走。四兄弟都是奶奶和老爷爷拉扯大的,跟爷爷压根没啥来往。他是个吃公家饭的,日子过得舒坦,跟小女儿住在一块儿。小姑在厂里当官,腰板硬着呢,比我们这些种地的强多了。
娘收拾了一堆山里的土特产,跟爹坐了大半天客车进了城。爷爷已经八十三了,我头一回见他,就觉得新鲜,他跟我爹长得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
那天头回见小姑,她笑得跟蜜掺的似的,一口一个"哥"叫着,又是泡茶又是拿点心。爹跟爷爷也聊得热火朝天,说起老家的事儿,爷爷还连连点头。瞧这架势,我心里的石头都快落地了。
第二天吃完早饭,爹支支吾吾地开了口,说闺女考上大学了,就是还差四千多块钱学费,眼看着就开学了,能不能借点钱,等卖了猪就还,还能加点利息。
一提到借钱,小姑脸上的笑容就跟退潮似的退了下去。她还是笑着,可那笑容跟刚才比,就像隔了层窗户纸。她耐着性子听完,眼神却飘忽起来...
最后她笑着说:"哥,你可能不知道,爷爷那点退休金也就够日常开销。老人家年轻时吃了不少苦,现在总算能享享清福,钱都用在自个儿身上了。我呢,一个人带着孩子,日子也不宽裕,虽说在城里,可实际上跟你们农村差不多。要不你再想想别的办法?"
这话听着就不是个滋味儿。爷爷可是打过仗的老干部,早在解放前就入了党,身子骨硬朗得很,平时也不生病,就喜欢吃吃喝喝,工资根本花不完,咋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出来?这不是明摆着看不起农村人吗?
我看爹急了,又说了一遍是借不是要,保证按时还钱还利息。可小姑就是笑着说没钱,爷爷在旁边一声不吭,任凭小姑把话说绝了。
我心里头沉甸甸的,明白小姑是怕我们还不上钱,可她明明知道咱老家有多穷啊。
爹领着我灰溜溜地走了。临走时小姑给了两百块,她出了一百,爷爷出了一百,就当是给我的升学礼了。
回到家,我看见爹偷偷抹眼泪,知道他是被爷爷小姑的绝情给伤透了心。后来爹跟我说,他真没想到亲爹亲妹能这么狠心,连一分钱都不肯借。
后来,娘想起一门远亲表姑。这表姑家以前遇上难处,是我爹娘帮着渡过难关的。她没少说:"你们要是有啥难事尽管来找我。"娘寻思着去试试,反正她家在镇上开着个小卖部,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来可以来,但空着手不合适。娘知道表姑爱吃咱这的喜饼,就连夜做了一大堆,装了满满一袋子。
表姑见了我们笑脸相迎,可一听说借钱的事儿,脸色就变了,唉声叹气地说:"哎呀,我们哪有闲钱啊!你们可能不知道,这小卖部看着风光,可都是赊账进货,外头欠了一大堆债呢!我自个儿都愁得头发掉,实在拿不出钱来。要不你问问你儿子?他在法院上班,找同事凑一凑兴许能成。"
我爹尴尬地搓着手:"那孩子自个儿也是一身债,忙得脚打后脑勺。唉,都怪我没本事,不然孩子们也不至于这么难。"
哥哥是在法院上班,可他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会儿单位正在集资盖房子,虽说比市面便宜,可也得十来万。咱家拿不出这么多钱,他跟嫂子东借西凑才凑够的。两口子整天为钱的事儿发愁,我哪好意思找他要钱。
眼看开学的日子一天天近了,爹娘的眉头越皱越深。虽说哥哥帮着解决了一部分,可还差三千多块钱,这可愁坏了大家。
就在这节骨眼上,三姨来了。她听说爹娘为了我的学费连觉都睡不好,饭也吃不下,一声不吭地走了。可半天功夫又回来了,高高兴兴地从包里掏出一沓钱,足有两千多块。
三姨说这是姨夫去年辛辛苦苦攒下的,本来打算买几头小猪养着,现在干脆拿来帮我交学费。
这可把我们都惊住了。三姨家的日子比我们还紧。姨夫前些年做生意赔了个精光,这些年光顾着还债了。我娘心疼他们,家里但凡有点啥好东西,总让我爹给送去点。我们借钱都没敢想过找他们,没成想他们倒主动把钱送来了。
三姨拍着我的手说:"孩子上大学是天大的事,咱家里的东西可以往后添置,可这上学的机会错过了可就没了。"
我看着那沓钱,眼泪差点掉下来,忍不住紧紧抱住了三姨。我娘在旁边抹眼泪,自打收到录取通知书,这还是头一回看到点希望。
离开学就剩五天了,可还差一千块钱。我娘想去找村主任借,虽说没啥交情,但人家条件还行。可就在我娘要出门那天早上,邻居二奶奶来了。
二奶奶天天来打听筹钱的事儿,这天一听还没着落,当场就说:"要不这样,把我家猪圈那两头猪卖了得了!可不能让孩子因为钱上不了学啊!"
我娘死活不肯,说这是我们家的事,咋能连累别人。可二奶奶压根不听这些,回家就让二爷爷把猪给卖了,把钱送了过来。就这么着,几家人东拼西凑,总算是把学费给凑齐了。后来几年的学费,也都是靠着二奶奶和三姨帮衬着才读下来的。
上大学时,我特别能折腾,到处找活干。读到大三那会儿,就不用家里掏学费了。等到大四,我还能攒下钱还债。毕业后没多久,就把借的钱都还清了。
当年三姨和二奶奶借给我的钱,我都加了利息还上,可他们压根就没提过这茬儿。我工作后,家里的光景越过越红火。我哥也总算还清了债,嫂子做起了生意。他们出钱给老家翻新了房子。每回我回去,大包小包的都是礼物。咱爹娘在村里可算是扬眉吐气了,过得比谁家都强。回老家的时候,我总不忘给三姨和二奶奶捎点心意。
三姨家后来也有了转机。姨夫改行开了个小超市,虽说挣得不多,可日子总算熬出头了。每回我去,三姨总说:"还是当年帮对了,你这娃争气。"这话说的,明明是她们帮了我,现在倒说成我让她们光彩。
二奶奶虽说是个庄户人,可最爱看山看水。就可惜她不认字,总舍不得花钱,想出去转转都是奢望。
前些年,小姑生意赔了,又查出了病,一下子就想起有个在北京大医院当医生的侄女婿。这回轮到她捧着礼物往我家跑了,一见我就叫"亲侄女"。二十年前那个趾高气扬的厂长书记,如今在我跟前连说话都轻声细气的。人啊,真是世事难料。那天她走时还特意说:"还是你心善,不记仇。"我笑笑没接话,心想:不是不记仇,是记性太好了。
她来找我,总要提起当年不借钱的事儿,说着说着自己都觉得那些借口太难听。我就笑笑不说话。她要帮忙的时候我也尽量帮,没必要揪着老黄历不放,也不用看她笑话。她什么人我心里有数,这就够了。
声明:
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网络故事改编,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
部分图片非故事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配图均为示意图,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涉及隐私,文中姓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