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英民
春回太行,桃红柳绿,生机勃发。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又一次从千里之外的南方迁徙落户上党山乡农家小院的屋檐下,给乡亲们增添了无限欢乐祥和。
唐代大诗人杜甫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令我惊喜的是,壶邑店上村本族叔父建造新房十多年来,每逢春天都有小燕子筑巢。外露的四根水泥浇铸房梁两端拐角,齐刷刷搭建八个燕窝。据我观察,可爱的小燕子有一双修长的翅膀,撅着尖尖的嘴巴,两只灵活的眼睛如同神气十足的黑珍珠,它挺着雪白的肚皮,披着油光闪亮的鱼尾服,身后的尾巴如同一把锋利的小剪刀。微风吹来,羽毛随风而动,两只红色的爪子支撑着娇健身姿,不停地跳动着拉丁舞,叽叽喳喳地放声歌唱着婉转动听的乐曲,仿佛在赞美风光秀美的上党山乡。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的燕子每天从野外衔来草棍泥巴,在房檐下一点一点地建造成栖息之地,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同人类和睦共存,岁岁年年分享着安乐的生活。

记得早在童年时代,郝家老宅院内南屋房梁下就住着一窝小燕子,春来秋往,情思连绵,老老少少几十口,无不渴望燕子相伴的岁岁月月。而今年近古稀,老宅户户乔迁新居,院内长满花草,小树高出房头。思怀昔日老老少少,家长里短,说说笑笑的那情那景,亲如一家的小燕子依然历历在目。燕子选择风水宝地搭巢做客,像征着主家祥和善良,寓意着幸福美满。是的,本族爷爷曾是一位跟随八路军南征北战的伤残复退军人。在农业社生产队的岁月里担任小队会计,为百姓的收支帐目精打细算,还不误带头下地劳作。而今孙子薪火相传,一腔家国情怀,步入军营报效祖国已是十余载寒寒暑暑。叔婶一年到头春种秋收,勤劳务农忙忙碌碌,如同燕子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入入贴贴、和和美美。


据村里长辈讲,小燕子不仅是消除害虫的益鸟,还有低飞天快下雨、高飞风和日丽的预测聪慧灵气。尽管深秋天寒,群燕南飞。次年春暖花开,燕子依然跃过千山万水飞回上党山乡——这个小燕子一往情深、一脉相牵的美好家园。任你成群结对安家落户,任你展翅飞翔,奉献爱心,造福于民。每逢回到家乡,我都格外留意燕子出行飞高飞低的韵趣。父亲给我取名“仰民”,意在赖仰于民。奶奶将沟崖下的石碾认作我的干娘,时常喊我“碾子”。有缘与燕子同音,奶名由此叫响,至今村里老人见面一直呼我“燕子(则)”,传递着浓浓乡音,升华着悠悠乡情。
燕子,让我留住对家乡故土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燕子,让我充满对家乡故土一往情深的美好祝愿。
(郝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