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自律的孩子,不是打骂出来的,父母学会这5个黄金法则

老六谈天说地 2024-12-17 16:38:52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扰:如何让孩子变得自律?

有的父母采取高压政策,动辄打骂;有的父母则选择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然而,这两种方式往往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自律的孩子,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在父母的以身作则和正确引导下培养出来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李玫瑾教授提出的5个"黄金法则"。

01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在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过程中,父母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明的爸爸总是要求小明按时完成作业,不能玩手机。可每次小明写作业的时候,爸爸却总是抱着手机刷视频。小明常常觉得很困惑,为什么爸爸可以玩手机,而自己却不行?久而久之,小明对爸爸的话越来越不以为然,写作业时也开始偷偷玩手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自律,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李玫瑾教授强调:"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自己做到自律,孩子才会跟着学习。"

因此,父母要首先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比如按时作息、合理安排时间、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等。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02 建立规则,培养责任感

每个家庭都需要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不仅能让家庭生活更有秩序,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

李玫瑾教授建议:"在制定规则时,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商讨,让孩子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还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规定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耍、什么时候做家务等。

在执行过程中,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遵守规则带来的成就感。

03 给予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

很多父母喜欢替孩子做决定,认为自己的选择对孩子最好。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抑制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李玫瑾教授指出:"给予孩子适当的选择权,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这对于自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例如,在选择课外活动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想学钢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钢琴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让孩子明白选择背后的责任,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04 合理奖励,激发内在动力

奖励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但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

李玫瑾教授建议:"父母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通过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进步,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激发内在动力。"

比如,当孩子主动完成作业时,父母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者一个拥抱,而不是物质奖励。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律行为本身带来的满足感,而不是为了获得奖励而行动。

05 适度放手,培养独立能力

很多父母出于爱护,总是事事替孩子操心,甚至包办一切。然而,这种过度保护反而会阻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

李玫瑾教授强调:"父母应该适度放手,给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机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忘记带作业本,与其立即送去学校,不如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

通过以身作则、建立规则、给予选择、合理奖励和适度放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律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自律不是束缚,而是通向自由的桥梁。只有学会自律,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让我们携手同心,用爱和智慧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成长为自律、独立、有担当的人。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骄傲和欣慰。

3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