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86年,周天子册封田和为齐侯,这标志着齐国的家业名正言顺地落入了田氏的口袋。七年后,流浪海岛的齐康公姜贷病逝,至此,姜氏齐国最后的痕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齐国本来是周武王册封给姜太公的封国,怎么就被田氏家族“鸠占鹊巢”了呢?故事要回到三百年的陈国。
陈完落难,齐桓公仗义收留公元前705年,陈厉公喜得贵子,取名陈完。那一天正好周王室的太史刚好在陈国公干,于是陈厉公请求周太史帮忙给这孩子算一卦。
太史捣鼓了一阵后不由皱起眉头:“怪了,这孩子有享国的命,却又不在陈国,应该是在姜姓之国。但这事又不发生在他身上,而是八代之后的子孙。”
我要是陈厉公,就会给周太史一个白眼: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神神叨叨的,骗赏钱用这么费劲吗?
岂料,历史仿佛真的为陈完改变了轨迹,原本风平浪静的陈国变成了风暴中心,父子、兄弟、叔侄相残的事频发爆发,国君之位也从陈厉公一系转到了陈宣公手上。
陈宣公又因为宠爱小妾的儿子,冤杀了太子御寇。由于跟御寇是好友,陈完被卷进了是非,于是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到了齐国寻求避难。
当时的齐国在位的正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作为天下霸主,齐桓公展现出博大的胸怀,他不光收留了陈完,还赏给一块封邑,让陈完拥有了齐国大夫的规则身份。
为了表示扎根齐国的决心,陈完改姓“田”,还娶了齐国上卿懿仲的女儿,由此融入了齐国的上层社会。
姜田联姻,田氏跻身齐国卿室田完与姜氏的联姻只是个开头,后来田完的孙子田桓子又娶了齐庄公的女儿。在姜氏血脉的加持,以及齐庄公的宠幸下,田氏开始步入齐国政治的高层。
作为一名外来客,田氏家族秉承了田完的低调内敛,并将他们的智慧发挥到了极点。田常在位时曾经有一个举动,至今依然被人津津乐道,这个举动就是“大斗借粮,小斗还粮”。
每次百姓向田氏借粮时,田常总是用大斗称量,而百姓还粮时,则用小斗计量。如此一来,田家明显吃了大亏。于是百姓们奔走相告,四处传唱田氏的恩德,并引得齐国的百姓纷纷跑到田氏的封邑谋生。
您可能会说,这种赔本的买卖怎么持续?田氏能经得起大量失血吗?
您太小瞧田常的智慧了,他这一招根本不是失血,而是造血,不,严格来讲这叫“巧取豪夺”,名利双收的好买卖!
古代生产力落后,封邑里的百姓就是税源、财富的创造者,谁拥有更多的奴隶和平民谁就拥有财富。田常此举等于将其它贵族封邑里的百姓吸引到他的地盘来了,事实上他用借粮的损失赚取了大量的劳动力。
田常还做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他广纳齐国美女数百名,却主动打开后院的大门,任由宾客们跟这些美女“互动”。
你以为他又吃亏了?其实他又大赚了一笔,这一回他赚了七十多个“儿子”。这些儿子们的忠诚度绝非宾客们所能比的,他们事实上成了田氏家族最生猛的打手。
消灭强宗,田氏独霸齐国政权在齐国站稳脚跟后,田氏开始向权力顶峰开始冲击。按照春秋时期的惯例,齐国的政权掌握在姜姓后裔国氏、高氏、鲍氏,栾氏、庆氏等上卿家族手里。为了扳倒这些家族,田乞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
他先联合鲍氏、栾氏和高氏,灭掉了庆氏,又利用栾氏与高氏的矛盾,联合鲍氏分别打败了栾氏和高氏。
接着他又利用鲍氏废黜齐晏孺子,打败国氏,并拥立了齐悼公。
随着齐悼公的上位,田氏独任国相,从此齐国的军政大权落入田氏家族手上,而姜氏强宗们全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废杀国君,田氏掏空姜氏社稷田乞拥立齐悼公后,第一次对国君举起屠刀,受害人就是被他废黜的齐晏孺子(齐景公之子)。
此后,田常与鲍氏发生矛盾,他带兵闯入宫中,杀了政敌监止,并一路追击,杀了齐简公,并拥立了齐平公。
为了取代姜氏,田氏不断掠夺国君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封邑,同时又与晋国的韩、赵、魏三家达成同盟,经济上互助、军事上互救、政治上互援。
至此,田氏大权在握,已经不再掩藏锋芒,而是架空国君,成了齐国事实上的主人。
田和逐主,田和完成田氏代齐公元前404年,齐康公姜贷即位,姜齐最后一位傀儡登场了。
这位齐康公胸无大志,整日忙着花天酒地。有人说,这其实是齐康公的聪明之处,姜氏天下已经无可挽救,此时如果他企图跟田氏夺权,下场会更惨,所以莫不如苟延残喘。
即便如此,田氏已经羽翼丰满了,怎么会让齐康公占着茅坑呢?
就在齐康公即位的当年,田和陪同韩、赵、魏三家拜谒周天子,亲眼见证了三家被册封为诸侯取代了晋国的“现场直播”。
回到齐国后不久,田和就将齐康公的安乐窝从临淄宫城搬到了芝罘岛。从这一刻开始,齐康公变成了“岛主”。
公元前386年,在韩赵魏三家的声援下,周天子再次盖下橡皮图章,册封田和为齐侯,从法律上承认了田氏代齐的合法性。
齐康公在度过了七年“饱餐海鲜”的日子后病逝于海岛,至此姜齐最后的痕迹消失了。齐国的壳子虽然还在,但囊子已经换做了田氏。
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标志,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更加“礼坏乐崩”的年代——战国时期。
有意思的是,三百多后田氏后裔复制先人的光辉,再次“鸠占鹊巢”,那次的倒霉蛋姓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