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李隆基狠下心保杨玉环的话,陈玄礼真的敢杀皇帝吗?

醉薇谈历史 2023-11-03 09:30:02

以李隆基的聪明断然不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将是大唐帝国一场灾难,李隆基最好的结果就是当傀儡。

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马嵬驿之变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陈玄礼,而是太子李亨,陈玄礼和李辅国是最重要的执行人。事变所针对的目标也绝不是杨贵妃,而是李隆基。

马嵬驿之变的导火索是杨国忠的“自杀式行为”。

那天,一行人经过两天的急行军抵达马嵬驿。由于仓促出行,所带的粮食根本不够,沿途的地方官员听到长安即将沦陷的消息也纷纷弃官出逃,没有人给他们提供后勤保障。靠杨国忠买来的几块胡饼,以及沿途百姓进献的粗茶淡饭,皇子皇孙们捞了个半饱,士兵们却饥肠辘辘。

眼见长安那边烽火四起,自己的亲人们即将落入叛军之手,禁军将士们却被迫抛妻别子,这份绝望之情痛彻心扉。谁造成的这个局面,杨国忠呗,于是将士们看到杨国忠眼睛里就忍不住直冒火。

偏偏杨国忠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知,还吆五喝六抖宰相的威风。该着他命绝,由于得不到食物,杨国忠被一群胡人使者围住,扯巴上了。这群使者也够倒霉的,到富得流油的大唐出了一趟差,不光没拿到差旅费,还被迫跟着当了流浪汉。

杨国忠又不是孙悟空,变不出粮食,于是双方拉扯起来。禁军中有机灵的人高喊:杨国忠勾结胡人要造反!

杨国忠根本没意识到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他居然怒斥禁军:你们想学安禄山吗?反了你们的……

于是双方争吵起来,士兵们围住杨国忠,指责他就是“国贼”。这时候杨国忠但凡有一丝冷静的话,就应该服软安抚士兵,这家伙却摆架子、抖威风。

争吵中,一个叫“张小敬”的士兵弯弓搭箭射中杨国忠的马(原来张小敬不是“不良人”)。这一箭射醒了杨国忠,也引爆了禁军将士们的怒火,于是众人一拥而上,将杨国忠剁碎了。

大火烧成了烈焰,士兵们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御史大夫魏方进,以及杨国忠的妻儿、杨家姐妹及其儿子们都杀了个光光。紧接着他们围住了李隆基的行宫,事态岌岌可危。

紧急关头,李隆基赶紧宣布,杨国忠死有余辜,将士们无罪,企图化解危机。岂料,陈玄礼却告诉李隆基:如果不杀了杨贵妃,将士们担心会遭到报复,请陛下割爱。

李隆基强按怒火:“贵妃何罪之有?”然而,他不杀杨贵妃士兵们就不答应,惹急眼了,备不住他们就冲进来啦!

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为了劝唐玄宗,磕头磕得满脸鲜血。高力士也心急如焚:陛下,贵妃固然无罪,但将士们杀了杨国忠,而贵妃却依旧侍奉左右,他们怎么能去安心呢?陛下要冷静,将士们的安全就是您的安全啊。

高力士的话说得够明白了:如果你固执己见,士兵们杀了你一点都不意外,看着办吧!

事件到这一步,已经变成了在杨贵妃和李隆基之间二选一的选择题,这个答案难选吗?于是杨贵妃被缢杀于佛堂。

所谓“士兵哗变”,背后肯定有组织者,这个人一定是陈玄礼。那么,作为皇帝的亲信,假如李隆基不答应处死杨贵妃,陈玄礼真的敢弑君吗?

如果单看事件经过,这个问题真不太好回答,所以我们需要刨根,看清“马嵬驿之变”背后的事,才能做出相对理性的判断。我们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马嵬驿之变真的就是“士兵哗变”吗?

吊诡的细节暴露了事变的本质

从杨国忠被杀的突然性来看,这绝不是偶发事件。事发后,士兵们的行动出奇地一致,这也表明,这是一场目的性很明确的有组织行为。

陈玄礼的举动也不合常理,按理来说,自己的部下哗变,他应该很惊恐,赶紧去协调。事实上,他仅仅是代表士兵向唐玄宗施压,而不是针对士兵,这就表明他的意愿跟士兵们是一致的。

其实,事变前还有一件吊柜的事,有个叫郭从谨的老人,竟然用严厉的言辞批评了唐玄宗。很显然,这位凭空出现的老人对朝局非常了解,见解也非常深刻,请问哪个乡野百姓会对朝廷的机密了解的这么透?

时间结束后,当唐玄宗一行离开马嵬驿时,又突然冒出一群百姓,他们拦住了李亨的去路,要求他留下来组织平叛。

这件事直接导致李隆基、李亨父子分道扬镳,李亨灵武称帝。可以说,这群老百姓就是改变李亨命运的“幸运星”,请问大唐的普通百姓哪来的远见卓识?

从郭从谨的进谏,到马嵬驿之变,再到百姓阻拦,这些事件都那么丝滑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改变大唐帝国上层权力结构的事件,如果非要说它是偶发事件,打死我也不信。

史学界普遍认为,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针对唐玄宗的夺权行动,核心人物就是太子李亨,李辅国是操盘手。

那么,陈玄礼为何会背叛唐玄宗呢?其实不难理解,此时长安已经沦陷,唐玄宗的昏庸表明他已经不再适合掌权,否则大唐根本没有重生的机会。陈玄礼洞悉了这一切,他忠于唐玄宗,更忠于大唐帝国,在大义和小义之间,他选择了大义。

事后,陈玄礼并未追随李亨,帮李亨放单飞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为了表达他的忠诚,他依然追随唐玄宗入蜀,将自己的生死付之于外,所以,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可问题是,跟唐玄宗夺权,杀了杨国忠就足够了,为何一定要杀了杨贵妃呢?

除了高力士解释的内容外,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摧毁唐玄宗的自信,让他第二天不再固执己见。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在杨贵妃的事件上唐玄宗赢了,那么第二天面对老百姓的阻拦,李亨能轻松地留下来吗?应该不会,因为唐玄宗是个权力欲望很强,自信心很强的人。

杨贵妃的死严重打击了唐玄宗,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皇权已经崩塌了,如果他逆势而为,连老命很难保。面对一个脊梁断了皇帝,李亨的下一步计划才更容易实施。

李隆基真的敢硬保杨贵妃吗

题干所说的“假如”其实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李隆基是不可能保杨贵妃的,这不仅仅是为了保自己的命,而是李隆基一眼就看穿了事件的本质。

唐玄宗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又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怎么可能看不透马嵬驿之变背后的那双手呢?

如果他非要保杨贵妃,这就等于向外传达了一个信号:我是皇帝,谁也别想挑战我的皇权。

事情一旦到这一步,就意味着双方撕破了脸,不光唐玄宗本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李亨也一定会强行杀了杨贵妃。

马嵬驿之变前,李辅国的计划一定得到了陈玄礼的认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处置唐玄宗。

我个人猜测,按李亨和李辅国的意图,马嵬驿就是唐玄宗禅位的地方,假如唐玄宗反抗就会遭到软禁,乃至杀害。

但这个方案陈玄礼绝不会答案,他可以帮李亨获得自由,但绝不可能允许唐玄宗遭受人生的伤害,这才有了后来的父子俩分道扬镳。

杨贵妃的死一定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否则李亨脱不了身。可以说陈玄礼已经做到了最大的努力,以他对唐玄宗的了解,这位聪明、理智的皇帝绝不会因为做无用功,也不会因为私爱毁了江山社稷。

假如李隆基犯糊涂会发生什么

我们再退一步,假如李隆基真的犯糊涂,非要保住“亲爱的”,陈玄礼会杀了他吗?

我觉得杀了他倒不至于,但这肯定会引发一场灾难性的后果!

面对这种情形,李亨肯定要控制住父亲,将他软禁,逼他禅位,否则大唐帝国必然走向分裂和内战。

这一点不难达成,李亨和陈玄礼也一定做好了这个预案,真正麻烦的是,那些皇子皇孙,以及朝中的大臣们如何站队。

马嵬驿就是个巴掌大的地方,很多信息瞒不住,一旦唐玄宗被软禁,李亨虽然马上就能接管皇权,但不代表别人都认可。

一个没有合法手续的皇帝,一定会引发动乱,尤其是在国破家亡、人心离散之时。到那时,父子不能全、兄弟断手足、君臣劳燕飞,大唐基本上就算死了一半了。

李亨唯一的机会就是如何能在这种情况下排除杂音,获得大家一致拥戴,并且屏蔽掉唐玄宗的负面影响。

我个人认为,唐玄宗不会糊涂到这种程度,这是一个爱美人更爱江山的君王。李亨如果能复国,就等于帮他洗刷了屈辱,他怎么可能如此失智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