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的军事才华有没有被夸大的成分?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醉薇谈历史 2023-11-14 09:38:01

从17岁第一次出征,到21岁漠北大战封神,霍去病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在人们用惊讶的眼神盯着这位横空出世的将星时,两年后他却又离奇暴亡了。

霍去病像一颗流星,留下一段传奇后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以至于后人对他的丰功伟绩无法理解。本着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有人说,霍去病的成功无非是“天幸”而已。

真的如此吗?我们从他的传奇一生谈起。

传奇战神霍去病的功绩

元朔六年(前123年)四月,卫青率10万大军出定襄,此战汉军歼敌万余人。

这个成绩单已经算是相当出彩了,然而,有人却在成绩单后面又添加了一笔大大的军功,他就是时年才17岁的霍去病。

那是霍去病第一年上战场,他奉舅舅之命率领800勇士去追击溃兵。敌人已经溃败,卫青此举无非是给外甥一个历练的机会,顺便捞一点军功。岂料霍去病不按理出牌,他居然狂追数百里,愣是将收割战打成了长途奔袭战。

这就相当于剧情进入尾声了,霍去病的任务本来是出场亮一嗓子混个脸熟,他却“偷师陈佩斯”,把小配角演成了大主角,再次将剧情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这一战霍去病斩敌二千零二十八级,其中包括伊稚斜单于的祖父,俘虏单于的叔父、相国、当户等贵族若干名。

凭借这个惊人的战绩,霍去病获封冠军侯,拉开了他“出道即巅峰”的传奇经历。

两年后的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率一万大军攻打河西走廊,此战他奔袭数千里,转战五国,又越过焉支山,六天行军一千多里,斩杀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相国、都尉。累计斩首八千九百六十级,并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同年夏天,霍去病二征河西,在另一路人马失期的情况下,他孤军深入,穿越浚稽山、居延泽、小月支,抵达祁连山,又首级三万二百级,生擒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及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

浑邪王在连败之下担心遭到伊稚斜单于的杀害,于是率部投降。霍去病奉命率军接应浑邪王,并斩杀了8000企图反悔的休屠王部,累计俘获四万余人押回长安。

此战过后,匈奴人被赶出河西走廊,汉朝拿下了这个最重要的战略要冲,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门户。

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大战”是霍去病人生的最后一战,此战他率领五万人深入漠北,挺近二千多里,打破左贤王;又乘胜追至狼居胥山、姑衍山,一直抵达瀚海(贝尔加湖),累计斩首七万四百四十三级,俘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

此战最让人后人热血喷张的就是“封狼居胥”,霍去病分别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俨然大漠之主的英雄气概。

此战过后,匈奴人退出了漠南,汉匈之间攻防关系彻底被扭转了。

四年间,霍去病六次出征,四次创下惊人的战绩,其中独立拿下河西、与卫青合作大胜漠北之战,成为历史上最具价值的军事行动之二。

真战神还是时代幸运儿?

漠北大战后两年,23岁的霍去病却突然暴病而死。后人猜测,他是在漠北之战中饮用了匈奴人污染的水源,染上了役症。

一边是高山仰止的战绩,一边是猝不及防的离世,让人们都没有时间去审视霍去病所取得的成绩背后究竟有什么诀窍。于是各种质疑声四起,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其一:长于技而短于法

吃这个观点的人说,霍去病虽然战绩突出,但其实是“一招鲜吃遍天”,靠的就是“长途奔袭”这一个绝技。

从战局能分析来看似乎很有道理,霍去病的奔袭速度、距离长度都远远超出了汉军的极限能力,这对匈奴人最大的法宝——速度,形成了致命性的伤害。

但这种说法恐怕也未见得合理,追得上未必打得过,霍去病几乎每战都能取得两三倍于己的杀伤效果,这说明他在作战技法上有独特之处。

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很可能是基于一个史料的推断。当年汉武帝曾经想教授霍去病兵法,岂料小伙子却说:那玩意儿是定法,战争变化多端,学那东西没用。

由于史料的缺失,后人无法得知霍去病具体的战略部署,两相结合,让人产生一种“胜得莫名其妙”的感觉,进而认为霍去病不懂兵法。

其二:仰仗皇帝的天幸

汉武帝确实给了霍去病独一无二的待遇,比如,他派了几十名厨师在军中专门给霍去病开小灶。霍去病的军队配置是最精良的,每人三匹快马;他的士兵也是最善于骑射的精兵。

在漠北大战中,霍去病原本负责西路,后来得知伊稚斜单跑到了东边,又特地令他与卫青对调,让他出代郡。

这些都是事实,但靠这些就能打胜仗吗?开小灶只是生活上的照顾,配置精良确实有帮助,但也不是决定性的。至于将霍去病从西路调到东路,那是让他承担主力,专门用来对付伊稚斜单,这表明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期望值已经超过了卫青。

“天幸”说其实是受了司马迁的影响,司马公个人的立场很鲜明,言辞间充满对卫青、霍去病这类出身卑微,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鄙视的态度,而对李广这种豪族出身的将领过于偏爱。

其实机会相对来说还算公平,比如李广,他有很多机会,都被自己错过了,而霍去病却能一战成名,这就是能力的差距,“天幸”之说充满偏见。

其三:老天帮助侥幸获胜

这种说法有商榷之处,最直接的理由就是霍去病打的仗太少,还不足以全面衡量他的军事才华,或许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匈奴人无论从装备,还是军队素养、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远不如汉军,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地形,速度快,来去无踪影。一旦这个优势被打破,他们彷佛突然不会打仗了,连逃跑的优势都没了。可是一旦敌人有所准备,抵消了霍去病的突袭优势怎么办?

比如元狩二年春天的河西之战,霍去病虽然斩敌八千多,但他自己也损失了七千人。

长途奔袭需要抛开辎重,孤军深入,这种战术打的就是出其不意。很显然,这种方法不能总奏效,一旦敌人高度重视,奔袭很可能变成送人头。

而霍去病的几次奔袭战都赢了,确实有运气成分。卫青其实也是长途奔袭的好手,但他更谨慎,很少孤军深入,所以他的仗虽然没有霍去病那么畅快淋漓,但绝不会出现溃败。比如定襄之战初期,由于赵信的背叛导致苏建被俘,卫青却依然有能力稳住大局,并取得小胜。

如何评价霍去病的为人?

我们抛开军事层面,再来谈一谈霍去病的为人

恢弘大气,不拘一格

首先值得夸耀的是霍去病的大格局、大志向,那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至今依然激励着胸怀家国的人们。

雄心壮志决定了一个人的伟大前途,霍去病能有孤军深入的胆识,就跟他的志向密不可分,他每战都抱定必胜的信念,这才是他取胜的精神法宝。

也正是这个恢宏气势,让他不拘泥于固定的战争成法,而是大胆使用更激进的创新战法。你让我追击,我发现有机会扩大战果,那就改变战法,一追到底。你让我追击,我干脆直捣龙城,穷追不舍。这种气势,换做第二个人都不会有这样的胆气。

年轻气盛,恃宠而骄

年轻时资本,皇帝的骄纵也是资本,霍去病将这两个资本都用到了极限。当然,在战场上他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却在做人上有因此受到了批评。

比如滥杀李敢。李敢因为父亲的死殴打卫青固然犯了大罪,但霍去病竟然在汉武帝眼皮底下射杀李敢,这更是无法无天。

人们常常做假设,假如霍去病不死,会不会成为最伟大的军事家?

我个人认为,阻碍他通往“最伟大军事家”的因素就是他过于骄纵的个性。作为将领,他永远摆脱不了朝政的纠缠,处理不好就自毁前程,哪里有机会展现军事才华?

比如后来发生的“巫蛊之祸”,以霍去病与刘据的关系,他真的能置身事外吗?还是因为他的存在导致局势更加不可收拾?

严苛有余,恩信不足

古代成功的将领大都有一个共性,即“爱兵如子”,但霍去病显然做得很差。史料记载,他每次出征都载有几十车的美味佳肴,可是那都是他个人的享受,与士兵无关,甚至战事结束,吃不完的被他扔了也不给士兵,哪怕士兵们尝尝挨饿。

如果在顺境中或许不至于发生变故,一旦战事不利,这很可能转化为霍去病的致命因素。

霍去病与部下的关系基本上就是冷漠的工作关系,他也不大擅长“将将”,每次出征他的配置里几乎没有偏将,而是实行垂直管理。

由于跟着他的人都能立功受赏,所以矛盾被掩盖了,但很显然,常在河边走,早晚会湿鞋的。

从这个角度讲,他与卫青的差距有点大。没办法,谁让他从小就锦衣玉食,没吃过苦,没受过白眼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