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他的逻辑,王阳明视野不超这两本书,为何能成“三不朽”第一人?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4-01-27 11:54:10

自汉武帝启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变成了文化界、思想界的正统,成为了读书致仕的标准方向。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历代读书人也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代言人。

作为一门有思想的学术言论,提出一点小目标让后人“不懈”努力那是必须的。深通人性的儒家祖师爷孔子和孟子一早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儒家门派初具规模、门徒数量见长之时,便订立了儒家特色的目标:“三不朽”。

“三不朽”简而言之六个大字:立德、立功、立言,看似简单实则难于上青天:立德是培养无与伦比的德行,再建立举世无双的盖世功勋,最后将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用精妙绝伦的文字进行提炼,从而流芳千古供后人瞻仰学习。

“三不朽”树立之初便得到了读书人的热烈传颂,历代读书人无不以其为目标奋发图强,誓言在短短的2万多天的人生之中实现这“三不朽”。很可惜,据度阴山统计,整个封建王朝2000多年的历史,真正实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两人分别是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人是诸葛亮。

作为成就“三不朽”第一人的王阳明,出生于明代时期。少小之时王阳明便立志做圣贤,解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有了目标之后便立德明志,德行教化自然没得说;之后机会来了,正德时期皇帝怠政胡来,官场黑暗,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便开始造反。

明朝政府军无力剿灭这群叛匪,于是政府下诏让王阳明去剿灭。王阳明到任之后便详细考察、并因地制宜地开始谋划,最后对症下药地进行平叛,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大获全胜,首战告捷,打出了名号。

之后机会再次降临。驻守南昌的宁王突然反叛,王阳明又被朝廷下诏去平叛。轻车熟路的王阳明自然老道娴熟,于是略施反间计便骗取宁王调转了攻打方向。王阳明趁机攻打宁王老巢南昌,再在宁王回援路上设下伏兵,一个围魏救赵便歼灭宁王主力,仅仅三十五天便平叛成功。此战告捷,直接将王阳明推上了“大明军神”的荣誉宝座。

之后,朝廷一有叛乱或者地方民变,朝廷第一想到的就是王阳明,以至于在平叛两广之时,明明他已经病入膏肓、不能履职,朝廷依旧“压榨到底”。不得已王阳明拖着病体平叛,虽“不辱使命”但也将自己身家性命搭了进去,享年58岁。

因为功劳过大,王阳明很快遭遇官场嫉恨,获封“大明军神”后不久便被贬回家。回到家中的他开始了自己热爱已久的事业——开班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并借着屡建奇功的热度广受门徒,终成一代心学大师,可以说立言也最终达成。故而王阳明是公认的“三不朽”达成之第一人。

但有个疑惑之处便是:王阳明虽然成就心学大师,但是他的思想境界并不高,主要原因是他平日里并不喜欢调研,而是喜欢冥思苦想,常常关在山洞里、龙厂里感悟人生。而他思想的源泉实际就是两本书,一本是《大学》,一本是《孟子》。

司马懿曾说过:“得天下民心者,可以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为诸侯;得诸侯心者,只可为大夫。”按照司马懿的逻辑,人思想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他的视野,如果你的视野是天下,那么你就可以成为天子;如果你的视野是天子,那么只能下降一级,最多只能做天子下的诸侯;如果你的视野是诸侯,那对不起,最多只能做诸侯以下的大夫。

司马懿的这番推理非常有道理,人思想境界的高低实际上取决于他的视野,视野广阔,他的境界也就越高,成就也就越大;视野狭隘,境界就越低,成就自然越来越小。这对于王阳明而言也是一样的。

比如他的致良知,实际上就是出自《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之者,良知也。对于良知,孟子本意是人出生自带、而不用后天学习的属性,但在王阳明结合《大学》的感悟之下,他认为良知是人本性的善良,人的行动应与良知一体而不能有先后之分(知行合一)。

既然王阳明的视野不超《大学》和《孟子》两本书,为何王阳明能成就“三不朽”伟业之第一人呢?

主要原因不在于王阳明,而在于“三不朽”的标准,也还是视野的问题。按照司马懿的逻辑,“三不朽”出自孔孟。对于孔孟而言,他们的观念一直是复古,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为了“复活”周礼而努力。

实际上大家都知晓:周礼在中华大地上已经运行800年了,弊病已经很明显不适用当前社会,急需别的理念来取代。故而孔子周游列国推销周礼,大家都不接受,本质原因还是因为孔子的“视野狭小”所致:紧盯着上古的社会制度而不看现在的变化,实用性必然出现问题。

所以等到荀子去秦国推销儒家思想时,秦昭襄王直接一句“儒家思想对治国没有用”便将荀子呛了回去。荀子深刻反思之后竟也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转而在当前时髦的法家思想中找答案,其结果是教授出来的两个学生都成法家思想代表人。

孔子去世700年后,儒家思想才被重视,虽然对外宣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此时的儒家跟孔子提倡的儒家已经大相径庭了,而且法家思想清晰可见,就连代表人物董仲舒都认为孔子说的不一定都对,不是所有人都能被感化,斗宵之人就是不行,必须通过刑罚约束。

所以说,“三不朽”看似高大上、难于上青天,那是因为他本身是视野狭小下的产物,理想化成分过多,与实际存在很大出入。王阳明能成“三不朽”第一人,也是因为关闭了视野,完全遵照执行才得以实现的。

6 阅读:405
评论列表
  • 识神用事,元神不明。元神既明,识神即无。至此,宇宙在乎手也!此是“明心见性”之义谛!修行要义,借假身修真身,性命双修,提尾闾穿九曲黄河,下漕溪透泥丸,元神出窍方知其妙!~四川南充俗人范氏 原著 旹年三十有七 (随缘)

  • 2024-01-28 05:03

    因为他知道后人会吹他成圣人[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风中劲草 回复:
    也没见有人吹你当圣人[得瑟][得瑟]
  • 2024-02-13 21:03

    神识是修行的关键。

  • 2024-02-05 11:15

    王阳明最大的错误是没能杀掉肉小丹